你在汽車上誤踩了別人的腳,你說聲:“對不起”,被踩的人自然不會計較什麼了。人的心理原是這樣,對於許多事情皆可原諒。若因為你的過失,使別人吃虧,而你還不承認自己的不是,好像別人吃虧是咎由自取似的,這就不能使別人原諒你了。
消除惡感,避免傷害對方的感情,最聰明的辦法是自己謙遜一點。自己有過失的時候立刻道歉,別人會給你同情。
反之,不承認過錯,就難怪對方生氣,不見許多口角變成打架,或因一兩句話而釀成命案的,皆由此而起嗎?倘若我們大家都不忘記這三個字的巧妙,我們的生活將會減少很多不愉快。
“對不起,害你等了許多時候。”“對不起,你可以替我把茶水遞過來嗎?”在日常生活中,這三個字真是用途太多了。
“對不起”三個字,意思無非是讓別個占上風,你既然讓他占了上風了,他還有什麼更多的要求呢?息事寧人,莫過於此。要使家庭不失和,朋友不交惡,這三個字真是百效的靈藥。
下次電影院裏要經過別人座位時,請先說聲“對不起”,那麼讓路的人一定不會把眉頭皺起;如果你招待你的顧客時多說兩聲“對不起”,那麼,交易十之八九會成功的。
“謝謝”並非客套話
“謝謝”不僅僅是禮貌用語,也是溝通人們心靈的橋梁。“謝謝”這個詞似乎極為普通。但運用恰當,產生的魅力無窮。
說“謝謝”時必須有誠意,發自內心,這樣,對方才不會感到是一種應酬的客套話。
說“謝謝”時要認真、自然、直截了當,不要含糊地咕嚕一聲,更不要怕別人知道你在道謝而不好意思。
說“謝謝”時應有明確的稱呼,通過稱呼被謝人的名字,使你的道謝專一化。如果感謝幾個人,最好要一個個向他們道謝,這樣會在每個人心裏引起反響和共鳴。
說“謝謝”時要有一定的體態,頭部要輕輕點一點,目光要注視著你要感謝的人,而且要伴隨著真摯的微笑,這樣在對方心裏引起的反響會更強烈。
說“謝謝”時要及時注意對方的反應。對方對你的感謝感到茫然時,你要用簡潔的語言向他道出致謝的原因,這樣才能使你的道謝達到目的。
道謝是為了表達感激之情,如果使對方反而因此窘迫,便違背了本意。
為了不致使人窘迫,道謝要考慮時間、地點和對方的特點。比如,被謝者不希望局外人知道自己幫了你,你就應尊重對方的意願。如果恰巧在大庭了眾遇見對方,就要含蓄地表示謝意,或者小聲地耳語,甚至可借握手之機,用熱情有力的動作,加上含笑的眼神來表示。也可以說:“××,我有一點小事想同您單獨說幾句。”借此離開人群,找個合適處再坦誠相謝。
對他人的道謝要答謝
對他人的道謝要答謝,這也是社交中的一種禮貌、一種姿態。答謝在措詞上要注意幾點:
1.幫助合乎情理,不足稱謝
“老兄,為你出點力是應該的,有什麼可謝的呢?”
“我們同事之間,今天我幫你,明天你幫我,這是很正常的事嘛。”
“你跟我還要謝?你可不要見外。”
2.表示不為自己增添多少麻煩
“一點小事,又不要我花多少時間。”
“我自己也需要,不過捎帶一下而已。”
“我這是順便,您別放在心上。”
“是花了點時間,但我覺得並不麻煩。”
3.必要時表示不安的心情
“您快別這麼說,我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瞧,我被您說得快臉紅了。”
“這麼重的禮,我受之有愧。”
4.收受禮物請對方下不為例
“謝謝您為我買了這麼好的禮物,我非常高興。”
“勞您破費,不好意思。”
“恭敬不如從命,這份禮我就收了,咱們下不為例吧!”
說話要注意方法
我們與人交往時,說話的內容固然重要,但別人對你的評價如何,你給別人的印象是好是壞,很大程度上是由你的語言表達方式決定的。
因此,應該承認,在社會交往中注意自己的說話方法,是開口說話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
有的時候,談話的重點會在我們輕鬆自在的說話中明顯地表達出來;有的時候,我們以平和的心態與人說話,也會留給對方深刻的印象;有的時候,我們怒氣衝衝地與人講話,也能獲得別人的好感;甚至有時候我們與人說話時心不在焉,卻依然能夠表達自己要講的意思。
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因為在不同心態下用不同的說話方法,可以決定我們能否把該強調的重點充分地表達出來。
當然,一個人在與人說話的時候,始終保持一份好的心情,肯定能加深別人對他的好感;反之,說話時裝模作樣、自命不凡、優越感太強的人,便不會得到別人的認同,朋友也會離他越來越遠。
說話應該做到條理分明,因為有關你的工作能力、教育程度、知識水平、興趣愛好、審美追求等許多方麵的情況,皆是通過你的言談表現出來的。一個說話東拉西扯而沒有層次的人,很難讓人明白他究意想要說什麼。
所以,一個人說話不能掌握正確的方法,不能強調重點,言語沒有分寸,他的社交活動肯定勞而無獲,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任教於美國明尼蘇達教育學院的羅伯·格林教授,曾請求參加一次研討會的75位來賓分別寫下自己焦慮不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