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同事之間——和諧相處,互惠雙贏(2)(1 / 2)

你本來對公司的人事一無所知,自然也很珍惜這樣一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同事,彼此談得相當投機。你開始減低自己的防衛,看到什麼不順眼、不服氣的事情,也與這位同事傾吐,甚至批評其他同事不是之處,借以發泄心中的悶氣。

如果對方永遠是你的忠心支持者,問題自然不大。但你了解這位同事有多少?要知道“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你怎麼知道你與對方不過數月的交情,比他與其他同事的感情來得深厚?為這一時之快,你把不該說的說出來,對方手上便有了一張王牌,隨時隨地都可以把你曾批評過其他同事的話公之於眾,那時你在公司還有立足之地嗎?

同級的行政人員,常會聚在一起談論公事。當某主管欲提升下屬向你征詢意見時,請三思而後言,因為你的表現可以反映你的形象。

如果你覺得這位職員十分突出,“他是個很好的助手”這類評語太空泛了,同事會認為你不夠細心。應該列出一些特別例子以加強分量,這樣才顯出你的觀察力過人。例如說:“他往往能說服一些固執的顧客去嚐試一些新的交易形式。”將來這人在適當的職位上表現出色,那麼你的聲譽同樣會提升。

要是你認為此人頗為能幹,但有些方麵仍不足時,可以有所保留地說:“我跟他接觸不多,不能妄斷呀!”這樣,你並沒有說他不能任新職,但如果以後他表現叫人失望,也與你無關。

若你對此人根本沒有好感,索性說:“我不會推薦他!”但不必詳加解釋。總之,無論是你體驗過的,或道聽途說的,都不必再提。重點隻是,你相信他不能勝任新職,所以不便推薦。

“禍從口出”,有時表現為不顧後果的頤指氣使。有些人習慣了以“惡人”姿態出現。很多人對這類人會抱有戒心。或許,你曾見過這樣的例子:某人在開會時,疾言厲色,令在場諸人包括老板都不敢多哼一句,結果他獲得了全麵的勝利。

這些例子多有其背後的因素,如他早已取得一定地位。在這件事情上,有絕對把握,加上其他人本身完全沒有支持力,才會有如此一麵倒的情況。又或者,某些行業確實需要一定的“暴力”。

一般的情況是,表現粗暴與否,除看環境外,這種表現,同時是在向人表示,你是失去了自我控製。同時向老板、上司、同事們咆哮,是永遠不會被原諒的,隻會造成仇恨。還有,你永遠沒法知道將來自己會依靠哪一個人,因一時脾氣而開罪人家,大有可能有“報應”!

“禍從口出”有時又表現為不負責的傳播謠言或小道消息。辦公室裏,有人特別喜歡向你傾訴心事。可是,知道別人太多的私事,卻不是好事。尤其是在辦公室裏,更有可能平白給自己惹來麻煩,甚至埋下定時炸彈。

同事間因為夾雜了利害關係、人事關係,今天的好搭檔,明天卻有可能變成對手。所以為了保護自己,最好別輕易將感情放到同事身上,隻要合乎禮貌,一般的人情就可以了。

下一回,當某同事向你訴苦,不妨改變一下態度。依然關心對方,但不要單獨關心。即是說對方找著你,你明知他有大量“苦水”,可以多邀一位同事一起去開導他。

對方講的是私事,不妨客觀地給他分析,但提意見時請避重就輕。“我以為這件事不一定是好事,但我的意見並不全麵,奉勸你重新將整件事分析,再決定對策。”若對方煩的是公事,那麼你隻宜當聽眾了,以免卷入無謂的漩渦。

在許多時候,你一時口快,或者誤以為對方早已知曉,總之是無心之失,將有關某同事的小秘密泄漏了出來,怎麼辦?

例如:你與某甲吃午飯,某甲明明與某乙表麵上很友好,所以你以為對方一定對某乙之事了如指掌,於是說話隨便得很。你問:“某乙那天碰釘子,真是倒黴!”對方瞪著雙眼反問:“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當下,你明白碰釘子的是你自己,如何“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