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臣?”高飛對於呂範的回答簡直是出乎意料了,因為以孫策的性格,明明是個拒不投降的主,怎麼可能會那麼輕易的向華夏國稱臣呢。
呂範注意到高飛及其在場的大臣都有些驚訝,便急忙解釋道:“我主說了,華夏國和吳國是兄弟盟國……不不不,現在應該叫做是叔侄盟國,做侄子的自然不敢和叔叔作對,而且先王也留有遺言,務必不能和華夏國為敵,所以我主思來想去,便覺得退帝位,以王自居,向華夏國稱臣,並且派遣質子入華夏國……”
高飛聽後,皺起了眉頭,如果接受孫策稱臣,那這一仗就不用打了,而且表麵上也會形成統一。可是,他同樣也很擔心,孫策向華夏國稱臣到底是不是真心的,如果不是真心,那麼就等於坐視吳國苟延饞喘下去,而且吳國的兵將也不弱,文臣武將更是人才濟濟,加上華夏國的經濟重心已經開始向南移動,位於華夏國和吳國邊界上的商埠遠遠比國內的要發展的迅速許多,長久下去,必然會對華夏國造成威脅。稱臣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我向你稱臣,但是卻保留原有的東西,國家政治、軍事、經濟都是相對獨立的,這無疑就是孫策的緩兵之計。
賈詡聽到呂範的話後,急忙站了起來,對高飛說道:“皇上,鎮遠大將軍從涼州發來急報,說西羌有蠢蠢欲動之狀……”
高飛聽後立刻站起了身子,略有埋怨地對賈詡道:“你怎麼不早說?”
賈詡略微有歉意的道:“臣也是突然想起來的,所以……”
“算了算了。”高飛對賈詡擺擺手,然後扶起呂範,對呂範道:“平南候且在驛館好好休息,西北軍情緊急,西羌又冥頑不明,朕要急著趕回去處理軍務……”
“皇上,那我主稱臣一事……”呂範急了,急忙說道。
“這件事事關重大,朕要聚集所有朝臣朝議過後才能定奪,平南候,朕先告辭了。國尚書,請好好的款待平南候。”高飛話音一落,便大步流星地走出了房間。
“皇上……皇上……”呂範站了起來,急忙追了出去,可是無論怎麼叫,高飛頭也不回。
國淵見呂範追了出去,急忙攔住了呂範,一臉笑意地對呂範道:“平南候,軍情緊急,刻不容緩,相信平南候應該知道的。平南候不如暫且在驛館休息一下,等到皇上忙完了軍情,自然會再次接見平南候的。平南候,請!”
呂範見事情已經到了這個份上了,他再追也是白追,明顯是高飛故意離開的。他皺起了眉頭,雖然不知道為什麼孫策執意要向華夏國稱臣,但是這是皇命,他又是孫策的心腹,自然要盡心盡力的辦事了。
他轉身回到了房間裏,看到吳國三州十六郡的疆域圖,開始細細地想著該如何完成這次使命。
從國賓館出來之後,高飛長出了一口氣,對身邊的賈詡說道:“國丈,剛才真是謝謝你了,若非你突然說西北有事,隻怕呂範一定會對朕糾纏不清的……”
“些許小事,皇上不必掛在心上。隻是……臣剛才見皇上似乎麵容有所動,那封血書上到底寫了什麼?”賈詡小心翼翼地問道。
“你拿去看看,一看便知。”高飛將血書遞給了賈詡。
賈詡匆匆看了以後,便歎了一口氣,然後說道:“孫文台重情重義,想的也是如此深遠,看來孫策定然是想遵照父命,所以才派遣呂範前來麵聖。皇上心中可有什麼想法嗎?”
“孫策讓呂範來不談共和,反而是直接談稱臣的事情,也就是說,孫策知道吳國即使勉強和華夏國合二為一,也根本不可能有真正的共和。所以直接跳過共和,來談稱臣,想借此拖延時間……”
“原來皇上早有定奪,臣還以為皇上會被孫堅的這封血書所蒙蔽呢。原來皇上早就看穿了對方的意圖,看來臣是太過擔心了。”賈詡笑著說道。
“嗬嗬,也未必,如果不是你,朕也不會出來這麼快。對了,麒麟二黨的黨人都調查清楚了嗎?”高飛忽然問道。
如果您覺得《橫掃三國的東方鐵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