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梁永惠,“少年英雄”賴寧家鄉的一名普通下崗女工。2005年,她成為中國福利彩票石棉縣銷售站49號機銷售員。麵對生活的現實壓力,她選擇了自謀生路;麵對“從天而降”的百萬巨獎,她選擇了“完璧歸趙”;麵對周圍群眾的議論,她選擇了平靜對待。

2007年,她的49號機被雅安市民政局、雅安市福利彩票中心授予“誠信投注站模範”;2008年,她被評為首屆感動雅安“十佳魅力人物”;2008年,她入選四川省首屆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候選人。

她誠信代買、百萬巨獎送還彩民的事跡在石棉縣家喻戶曉,感動了雅安,感動了四川。

百萬巨獎 不要一分

“買彩票,中個幾百萬,然後逍遙過日子。”許多群眾,尤其是彩民們,都常常做著這樣的“夢想”。經營福利彩票投注站的梁永惠也有這樣一個“夢想”。

2007年4月28日,這個夢想就與她擦肩而過。

“我的機子出了一等獎了!” 4月28日早上,梁永惠像往常一樣打開彩票機準備營業時,驚喜地大叫起來。

彩票機打開後會自動提示最近一期開獎結果。這一期七樂彩一等獎的獎金是264萬元。梁永惠在為自己的機子能有一等獎而高興的同時,隱約覺到這個中獎的號碼像是昨天自己為一位彩民代買的那張彩票。於是,她趕緊翻看留在機櫃裏的彩票,一下,那串數字映在了她的眼前,這張票既沒有付錢也沒有被領走。

原來,這是一位姓林的男士委托梁永惠代買的彩票。兩個月前,林雲(化名)就丟下三注號碼,讓她按時幫他代買,忙的時候,梁永惠偶爾也會忘記。

“除了三注號碼,再幫我機選一注吧。”4月27日,梁永惠接到林雲的電話,順手就幫他打了四注彩票。照舊用鉛筆在票上寫上林雲的名字。怎麼也沒想到第二天中獎的號碼正是她隨機打印的那注號碼。

福利彩票兌獎有“誰持票,誰兌獎”的規定,當時的梁永惠,可以有讓人相信的不少辦法、不少理由,有條件悄然將獎票據為己有,264萬元離她是那麼近,隻要她願意,就可唾手可得。但“生有百行,以德為首”,驚喜之後的她立刻撥通了林雲的電話,“你中獎了,264萬,快來拿。”

半信半疑的林雲趕到彩票投注站,拿到中獎的彩票。看著手中的這張小小的彩票很快就將變成一筆巨額的財富時,林雲激動萬分、不停地說 “暈了,真的快暈了。”欣喜之中的林雲拿走彩票時,卻忘記了給梁永惠代買彩票的錢。過了兩天,林雲才將買彩票的8塊錢付給梁永惠,並表示要感謝,但梁永惠卻分毫未取。

“就說忘了打了,這錢不就成自己的了嗎?真是傻啊。”許多人得知梁永惠的做法後,不時發出這樣的感歎。麵對這樣的議論,她平靜而自豪地說,“我的確可以‘吞’了那些錢,但那畢竟不是我的。”在梁永惠看來,值得慶賀的是大獎出在自己的投注站裏,她感到異常滿足。

林雲領走了264萬元的大獎彩票後,她的生活依然平靜如常。事後梁永惠說:“這264萬的獎金對我確實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我卻不能強留這筆獎金,君子愛財應取之有道。”

誠信代買 用心服務

認真對待彩民,用心服務彩民,這是梁永惠的原則。在平時的銷售工作中,她常常會遇到一些粗心的彩民,有的忘了拿回她補的零錢,她總會叫回他;有的將手機或其他東西遺忘在彩票銷售點,她會一一幫他們收撿好,等他們回來取……不少彩民們總是讚歎:“在她那兒買彩票,服務好,態度好,放心,一百個放心。”

“我來不及過來打票,你幫我隨機打。”在梁永惠經營彩票站的四年時間裏,她常常接到這樣的電話。也有一些彩民為了方便,丟上幾注固定的號碼請梁永惠每期幫他們代買,按月來付錢。林雲就是其中一位。

“中獎事件”發生後,她的事跡在石棉縣成為人們茶前飯後談論的話題。有人說她很傻,有人說她“有病”,有人說她肯定是不得已被迫拿出來的,甚至有人還說她是分了中獎者的錢……但更多的人是稱讚她的。麵對種種議論,她依然樸實而平靜地說,“錢誰不需要,但是要取之有道,做人要誠信,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和社會,這是起碼的素質。既然是代買的,就是別人的彩票,這正常得很。”

“塵世喧囂,有多少靈魂被私欲湮沒;有多少雙膝蓋拜倒在金錢麵前;當人們在為這些歎息的時候,當那些貪婪的靈魂在法律麵前懺悔的時候,一個下崗女工卻在264萬巨獎麵前,交出了一份滿意的人生答卷,在梁永惠告知委托她代買彩票的彩民中獎264萬消息的那一瞬間,她的人格已經把那些為了金錢不惜觸及黨紀國法的醜惡靈魂映照得無地自容……”2008年3月,四川省福彩中心副主任陳光慶在為梁永惠頒獎時感動地說。

梁永惠49號銷售機中大獎返還代買彩民的消息傳開後,到她那裏買彩票的人更多了。

挺直腰板 樂觀生活

2000年,梁永惠夫妻先後下崗。他們麵臨著巨大的壓力,為了生存,嚐試做起了生意。初入商海,讓他們波折重重。2003年,梁永惠夫婦萌生了開一家建材鋪的想法,但卻為資金問題苦惱不堪,東拚西湊借了20萬元,建材鋪子終於開張了。大多來買建材的都是小包工頭,先拿貨後付錢,有的一拖就是好幾年,她們不得不又貸款進貨。想起一筆“打了水漂”的七萬元錢,她搖了搖頭說,“典型的三角債,收不回來了。”“每個季度到了該還利息的時候,我就很害怕……我們曾用20塊錢過了四天的日子。” 但梁永惠夫婦樂觀地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盡管他們還背著70萬元的債務。

以身教子 正直做人

“我們的確很需要錢。”梁永惠坦然道。

2005年,他們開了彩票投注站後,自己也常常買些彩票,有時也中過一些小獎。她自己也常常盼望能中個大獎,生活好過一點,尤其是可以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生活條件。

在與兒子聊天的過程中,她把彩票投注站出了大獎的事告訴了兒子。“媽媽,你什麼時候也中個200萬吧。”兒子樂嗬嗬地和她開起了玩笑。兒子對她的肯定,讓梁永惠備感欣慰,這是兒子給她最大的獎勵。

“這件事為兒子做了個榜樣,我覺得很值了。”梁永惠說,雖然缺錢,但若拿了昧良心的錢,自己也不好麵對兒子。用這樣的實際例子來教育孩子,讓他做個正直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作為一個母親,梁永惠說她所做的這一切其實也是為自己。她希望做一個合格的母親,在無形中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孩子,讓孩子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學會怎樣做人,讓他成為一個不貪財、誠實守信、對社會和國家都有用的人。

奉獻社會 傳遞愛心

接觸彩票後,梁永惠逐步了解了福利彩票,明白了福利彩票的宗旨“扶危、濟困、救孤、濟貧”是指的什麼,感到自己所從事的是一份很有意義的事業,是在為每一位奉獻愛心的人提供一個平台和一次機會,每天都是在做好事。當把巨獎彩票送還給彩民時,她感到很欣慰。隻是後來在人們的談論中,才開始回想整個過程,如果當時不通知那個中獎的彩民,他也不知道,這件事天知地知,畢竟那是264萬呀,她家還有幾十萬的欠款,不管別人怎麼說,可她仍然覺得做了自己該做的事。做人就該憑良心,誠實守信,不是自己的就堅決不能要,要有一顆平常心做好自己的彩票事業。梁永惠告訴朋友,“如果以後還遇到這樣的事,我仍然會毫不猶豫地將彩票交還給別人。”

“5·12”汶川大地震後,石棉發生了“6·18”地震,並不時伴有餘震。當從電視中了解到汶川、北川、青川受災受難的群眾那麼慘時,梁永惠總是默默地為他們祈禱,同時以她的綿薄之力積極捐款捐物。當時,有人對她說:“我們也是災民,況且你自己的日子也不寬裕,捐些東西就可以了,沒人會怪你的。”梁永惠卻說,“我是一個下崗女工,沒有黨和政府的關心,我不可能賣彩票,也不會有一份相對固定的收入。現在重災區的群眾比我難上千萬倍,我的家人在地震中都還平安,我們和重災區的群眾相比,算是非常幸運的。況且我們是一家人,應該互相拉一把。”

聽說自己要被作為道德模範候選人推薦時,她淡淡地說:“我並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隻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大家卻給我這麼高的榮譽。”

在通往冕寧縣城的馬尿河橋頭,矗立著一幅巨大的廣告牌,上麵寫著“小丁餐廳歡迎您”的字樣映入來往過客的眼球。不少人在記住這個餐廳名字的同時,也知道了它的締造者丁翠華——一個在冕寧縣富有傳奇色彩的商海巾幗。她經曆了太多的心酸與苦楚,憑著一股持之以恒的韌勁,本著“顧客至上、服務一流”的原則,堅持“管理重細節、服務重細節、質量重細節、以細節求品質、在細節中求效益”的理念,以“高效、優質、人性化”的服務,以讓“顧客高興而來,滿意而歸”的服務宗旨管理企業,形成了自己一套獨立的管理模式,在涼山餐飲界打拚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丁翠華的傳奇,不僅在於她的成功,更在於她的誠實守信、樂善好施、仁義助人。

以誠信博事業——從下崗工人到董事長

現任冕寧縣政協常委的小丁企業董事長丁翠華女士,1991年從冕寧縣瀘沽矽鐵廠被調到冕寧縣城關供銷社,結束了在矽鐵廠擔任化驗員的工作,開始在積壓商品處理門市做營業員。上世紀90年代初,市場經濟的浪潮席卷中國大地,計劃經濟時代供銷社營業員的光環已經逐漸退色。她每月的工資除了解決自己的溫飽外,根本沒有剩餘補貼家用。更不幸的是,在供銷社剛工作了七個月,遇上了國企分流改製,她下崗了。

怎麼辦?痛苦、彷徨、茫然伴隨了丁翠華幾個月之久。然而,人總要吃飯,可天上不會掉餡餅,等待、依靠、僥幸解決不了問題,不能等,不能靠,一切隻能靠自己。

1992年,丁翠華向親戚朋友借了3000元錢,租了一間50平米的門麵,開了一個小吃店,賣抄手、饅頭、包子、米粉、豆花等小吃。店雖小,壓力卻不小,錢是借的,店裏的桌子盤子還是家裏拿的朋友送的,員工就隻有一個鄉下的堂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