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肖偉同誌係四川警察學院政治部宣傳處處長,自2008年5月12日以來,遵照四川省公安廳黨委的命令,先後在地震災區參與搶險救災和災後重建,累計工作日達200多天。200多天當中,肖偉同誌第一時間擔當起公安部綿陽戰區宣傳報道組組長職務,從5月13日至6月7日,出生入死地帶領工作組的同誌,闖北川、進青川、突進平武、開赴安縣、深入江油、轉戰漢旺、奔赴紅白、挺進映秀、進駐漢源,七次遇險,四次死裏逃生,為公安部和四川省公安廳獲取抗震救災的一線信息,立下了戰功。先後被公安部評為全國公安係統抗震救災先進個人,被中共四川教育工委授予全省高等學校“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的稱號,被四川省公安廳記個人一等功一次,被四川警察學院記個人三等功兩次。
行前寫遺書 災區忘生死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的當天晚上,肖偉收到四川省公安廳政治部副主任羅亮齊發來的短信,內容是:“速帶一個工作組,赴北川災區。”接到命令後,肖偉同誌向學校主要負責人陳雲華教授報告,陳雲華當即批示:“災情就是命令,及時趕赴災區。”遵照陳雲華的命令,肖偉立即召集王柳、李健、梁家奎等參戰人員,進行戰前準備。
當夜,肖偉立即電話通知王柳、李健、梁家奎到學院辦公大樓宣傳處開會,布置準備相關器材的事宜。會完後,肖偉嚴肅地對大家說:“此次赴災區,危險性很大,大家都是黨員,有什麼需交代的事情,寫好放在我辦公桌上。”
當大家還沒理解肖偉所說的意思時,隻見肖偉提筆在辦公桌的稿箋紙上寫下了遺書兩個大字。看到肖偉沙沙地在辦公桌前書寫著,王柳、李健、梁家奎默默地對視了一下,悄悄到另一間辦公室找出紙和筆,分頭開始寫遺書。
還未結婚的王柳,邊寫邊流眼淚,年紀輕輕的他,做夢也沒想到20多歲就寫這種沉重的東西。李健接連撕了幾張稿箋紙,想到下崗的妻子和多病的女兒,他費了好大勁才把遺書寫成。梁家奎是第一次與宣傳幹部編組外出,作為專業教師的他,撰寫論文、編寫教學大綱從來不在話下,但想到自己的妻子和可愛的兒子,他足足寫了半個小時才把遺書寫成。
寫完遺書後,大家回到肖偉的辦公室,肖偉把大家交來的遺書往辦公桌上一放,用簽字筆壓好後,低沉地說:“大家回家不要告訴家人,如果我們出去有個萬一,組織上會在辦公桌上看見這些東西的。”
深夜,肖偉和幾位參戰同誌帶著複雜的心情回到家裏,告訴家人,作為四川警察學院抗震救災的首支突擊隊,將於5月13日開赴地震重災區北川。肖偉的妻子陳婷流著淚對肖偉說:“這樣大的災難,餘震不斷,災區的危險不知有多大,作為妻子從個人感情來講我是不願意讓你到災區去的,但作為警察學院的教師和共產黨員我知道這個時候你這樣做是對的。我支持你,但千萬要注意安全,希望你把帶起去的王柳、李健、梁家奎三位同誌,安全地帶回來交給他們的家人。”
後來,肖偉的女兒肖瀟在《我和爸爸在災區》一文中寫到:“爸爸是‘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開進地震災區搶險救災的隊員之一。回想當時的情況,特別令人難忘。作為警察教師之家的我們,災情發生後,無論從哪個角度講,我們都應該義無反顧地到受災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但作為普通家庭來講,進災區的危險性是不能回避的。5月13日爸爸出發那天,我和媽媽都悄悄地流了眼淚,這淚,一半是為爸爸的血性和勇敢而流,一半是為爸爸的生命安全而流。抗震救災最艱苦的那段時間,我和媽媽每天要接到爸爸的電話才能入睡。在充滿對地震災區群眾關心和對爸爸生命安全擔心的日日夜夜,我和媽媽緊張地數著每一天。每一天中,當餘震發生一次,我和媽媽的心就提到嗓子眼一次,為災區的群眾擔心,也為爸爸的生命安全擔心。半個月後,頂著9000多次餘震的爸爸,光榮地從抗震救災前線歸來,那一天我和媽媽再一次流淚了,這淚一半是為爸爸所做的事情而感到驕傲,一半是為爸爸的安全歸來而激動。之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爸爸又接到開赴地震災區參加警務援助的命令,爸爸又一次義無反顧地開進了地震災區。”肖偉的女兒肖瀟以少女細膩的感情,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了親人在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日日夜夜裏,對在地震災區親人的牽掛、祝福和期盼。
13日早上,在肖偉的帶領下,四川警察學院首支抗震救災突擊隊,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返”的英雄豪氣,向地震重災區北川開去。進入地震災區後,肖偉同誌率領工作組的同誌,除完成組織上下達的任務外,遇到有困難的群眾總是第一時間給予幫助。在北川老縣城組織幸存群眾轉移時,肖偉、王柳、梁家奎、陳偉四位同誌,將身上帶的礦泉水、食品無私地給了饑餓的群眾,自己忍受著饑渴在廢墟裏堅持工作;在平武南壩、平通兩地完成工作任務後,肖偉同誌不顧地震災區隨時可能發生受困危險,下達命令將工作組同誌所帶的食品、礦泉水、藥品交給當地民警;在青川關莊完成工作任務後,肖偉又下達命令將藥品交給關莊派出所的民警,將方便麵和礦泉水送給天津的誌願者,緊接著,又用所帶的車輛將轉移的老人和學生送到了酒家埡大橋邊,將成都的誌願者送到竹園的小鎮上。整個抗震救災期間,肖偉帶領自己的團隊,所到之處,盡其所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在生死戰場上,用樸實的行為書寫出中華民族助人為樂傳統美德的壯麗篇章。
災後重建 見義勇為
2008年6月28日,肖偉同誌遵照四川省公安廳和四川警察學院下達的警務援助命令,與前線指揮長賀海泉一道,率領341名師生,第一時間開赴地震災區參加災後重建工作。到達任務區的第二天,在江油市祥和路口遇上一位車禍重傷的七旬老人,肖偉立即停下巡邏車輛,與王柳、李蕭麟及時將受傷老人送進江油市人民醫院搶救。在搶救過程中,肖偉同誌在沒有防護設施的情況下,果斷對王柳和李蕭麟說:“你們還沒結婚,讓我上!”冒著輻射的危險,三次護送老人進入輻射極強的透視室,協助醫務人員對老人進行深層次的創傷檢查。為此,老人的親屬深為感動,堅持向肖偉要工作單位和姓名,但肖偉沒有告訴他們,自己悄悄地離開了醫院。
2008年7月20日,特大暴雨襲擊江油,李白大道南北板房湧進洪水,關鍵時刻,趕到現場指揮轉移受災群眾的肖偉,遵照前線指揮長賀海泉的命令,帶領突擊隊員著齊腰深的洪水,從排洪渠最危險的地段衝進板房區指揮隊員營救群眾。營救過程中,肖偉不幸左腳負傷,但為了把上千群眾轉移出來,一直堅持戰鬥到第二天。後來因傷口嚴重感染先後被送到駐滇某炮兵旅醫療隊和九○三醫院治療。前線指揮長賀海泉對持續高燒堅持工作的肖偉命令道:“必須住院治療和休息,否則,你把生命丟在了災區,我怎麼向你的親人交代!”
2009年1月23日,在北川鄧家參加警民聯歡的肖偉,獲悉香港《南華早報》上海記者站簡威廉(蘇格蘭籍人)被困唐家山堰塞湖時,肖偉冒著生命危險與當地政府官員、群眾和消防官兵連夜趕往唐家山展開生死大營救,有關媒體先後報道了肖偉、唐祖華、李武恃等14壯士的英雄壯舉。事後肖偉同誌在接受成都電視台記者采訪時,感慨地說:“在幾乎垂直的唐家山懸崖上,一腳踩滑,我們將粉身碎骨。”李武恃的母親得知肖偉和李武恃在唐家山懸崖攀爬遇到危險時,肖偉總是衝在李武恃的前頭,並一再叮囑李武恃:“如果我在前麵滾下山崖了,你就在原地不能動,不能因為營救我再搭上你的性命。”李武恃的母親流著淚地拉住肖偉的手說:“有你們這樣敢於犧牲自己的教師帶我們的孩子,我們一千個放心。”
2009年2月6日,在北川老縣城檢查工作的肖偉,聞訊北川老縣城龍尾斷橋上三位群眾遇險,立即組織援助隊員王柳、楊海、蘇丹進行營救。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夜裏,肖偉勇敢地站在斷橋處的最前麵,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冒著隨時可能摔下十幾米深的湔江的危險,與三名警務援助隊員,將攀爬鋼絲的三位群眾從危險境地裏救了出來,獲救的馬國兵的妻子感謝地說:“謝謝你們了,不是你們幫忙,我們今晚還不知道咋辦呢!”
益西翁登,男,藏族,1977年出生, 2007年11月被聘用為甘孜縣消防隊員,曾獲第十屆全國見義勇為先進分子。
脫穎而出的優秀消防員
土生土長於雅礱江畔的益西翁登盡管個子不高,但不失康巴漢子的秉性特質,他身體素質好,靈活敏捷,成為消防隊員後,始終以一名“準軍人”的標準,嚴格按照消防部隊條令條例和規章製度要求自己,很快鍛煉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消防隊員。在平日業務訓練中,益西翁登不僅能短時間內領悟各個動作要領,而且能嫻熟地完成整套綜合動作並順利實現達標成績。在體能訓練中,益西翁登不僅刻苦訓練,超越自我,而且能自如的充當起小教員的角色,協助大隊幹部開展各項訓練任務,做到科學訓練,成果顯著。
益西翁登通過不斷地學習相關滅火知識,積累了一定的滅火救援經驗,同時也加強了現場應變能力,在關鍵時刻救人於危難之中。2008年10月6日,甘孜縣絨巴岔馬達村亞瑪家藏房發生火災,消防隊到達現場時,火勢已成猛烈燃燒階段,底樓已全麵燃燒,火勢直接威脅到二樓,形成立體燃燒。由於著火房屋底樓貯存的青稞、豌豆、青稞秸稈、豌豆稈、木柴等火災荷載較大的可燃物較多,導致底樓煙氣很大,屋內溫度較高,火勢蔓延相當迅速。益西翁登和身邊隊員一起正確實施滅火戰術,迅速利用單幹線分水器前出兩支水槍控製底樓火勢,防止火勢向二樓蔓延,並正確帶領其他隊員就近找到一條明渠,采用手抬機動泵抽水直接出一支水槍控製現場火勢,有效控製了火勢並成功撲滅了大火。期間,益西翁登臨危不懼,多次進入火場濃煙中搶救出青稞、豌豆近千餘斤,受到當地藏族村民的普遍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