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群峰之上,雪山之巔。

一隻雄鷹展開寬大剛勁的翅膀盡情翱翔。那敏銳的眼睛,隨時捕捉著瞬間而現的戰機;那深藏腹下如鉤的利爪,不時地把大自然的規律演繹成生命的絕唱;那彎勾玉琢般的尖嘴,勇者無懼地挑戰著一切能夠稱為對手的膽量。鷹因其身姿英武,眼神銳利,神情高傲,飛態健美,尤其是在滑翔時,那銳利的眼睛敏銳透析,發現獵物後那疾如閃電的俯衝,那剛勁有力的尖爪,那速戰速決的果斷,把鷹的雄武神威展示得生動深刻,細膩精彩,將 “優勝劣汰、強者恒強 ”演繹得觸目驚心,淋漓盡致。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據說它的一生可高達70歲。之所以被人們讚譽為 “雄鷹 ”,除了其自身所具有的諸多優點外,也因其 “雄 ”不是先天帶來,而是在終生磨煉中艱難造就的。

有一部紀錄片,真實生動地再現了鷹從出生到成長的艱苦磨煉過程。影片告訴我們,母鷹在懸崖陡岩上築巢時,往往是先銜來一些荊棘放置在底層,再叼來一些尖銳的小石子鋪在其上,然後又用一些枯草、羽毛或獸皮覆蓋在小石子上,做成一個底部三層,貌似柔軟卻暗藏磨難的暖窩,然後便在裏麵安心產蛋,靜心孵化,悉心照看。待小鷹孵化出生後,母鷹便四處尋覓,銜回小蟲、肉食悉心喂養,百般嗬護。小鷹慢慢長大、羽翼漸豐,這時,母鷹認為小鷹到了該學習 “自我獨立 ”之時,於是開始無情地攪動巢穴,讓裏麵的枯草、羽毛翻飛巢外。裸露的尖銳石子和荊棘把小鷹刺痛得哇哇直叫,可母鷹雖深愛有加,忍痛在心,卻表現得殘忍無情,毫不憐憫,仍無情地加以驅逐、揮趕。無奈,小鷹隻好忍痛振起雙翅,離巢單飛,跌跌撞撞地 “感受挫折 ”,提心吊膽地強健雙翅。“道是無情卻有情 ”,此時的母鷹,卻在一旁悄悄地照看著,嗬護著,守衛著,直到小鷹能展翅高飛,自由翱翔,真正有了屬於自己的萬裏晴空。

“不經風雨怎見彩虹。 ”凡事大多並非一勞永逸,鷹的成長之路也不是一經煉成,終生不改,而是還要經過一次驚心動魄、地獄曆練般的蛻變過程。那是它在活到 40歲的時候,鋒利的爪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捕抓獵物;喙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脯,不再像昔日那般靈活;翅膀開始變得沉重,因為它的羽毛長得又濃又厚,使得飛翔十分吃力……昨日雄風不在,怎麼辦?它麵臨兩種選擇:一種是順其自然,臥以待斃;另一種是漫長修煉,痛苦更新,而這個過程,需要經過150天左右的奮力蛻變。如果選擇了後者,它必須費盡全力飛到一個安全的絕高山頂,築巢於懸崖之上,憑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堅強毅力,不吃不喝,自我拚爭,頑強不屈,創造奇跡,延長壽命,以待再展雄姿。首先,必須用它的喙用力擊打岩石,弄得鮮血直流,痛苦不堪,直至老喙完全脫落,然後靜等新喙長出。新喙長出後,它就忍著劇痛用剛剛堅固的新喙把腳趾甲一根一根地拔出來,哪怕疼痛鑽心,血湧趾腫。當新的腳趾甲長出後,再把沉重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拔光,使自己變成赤身裸體、弱不禁風、痛苦難耐、可憐巴巴的“禿鷹”。經過5個月左右的自我“虐待”、自我“煎熬”的漫長過程,新的羽毛長出來了,翅膀也變得寬大有力了,老鷹一生一次“脫胎換骨”的蛻變便告結束。於是,它又慢慢地開始飛翔,那無限廣闊的大地,藍天和晴空,再次成為它自由飛翔的天堂。它的壽命,便由此再添30年。

鷹的雄姿令人讚美,鷹的曆練叫人震撼,“飛翔之心永遠不息”的鷹之精神,給了世人多少勇氣、信心和力量。正因如此,從古至今的人們都喜歡把剛強誌高且出類拔萃的人和團隊譽為“雄鷹”,更以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形式來讚美雄鷹。

站在冰山之巔,引吭高歌的著名烏孜別克族男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新疆軍區文工團副團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委員夏米力?夏克爾,就曾創作並演唱了《西部雄鷹》這首高亢激昂的歌。歌中唱道:

在茫茫西部遼闊的土地上/有一隻雄鷹在展翅飛翔/南疆北疆是它翱翔的翅膀/巍巍天山是它堅強的脊梁/雄鷹在飛翔/雄鷹在飛翔/帶著古老民族千年的夢想/飛向光明/飛向太陽/飛向明天的希望。

在茫茫西部遼闊的土地上/有一隻雄鷹在展翅飛翔/南疆北疆披上多彩的衣裳/巍巍山峰閃爍著更加聖潔的光芒/雄鷹在飛翔/雄鷹在飛翔/一樣的天空今日更加晴朗/雄鷹在自由的飛翔/飛向明天的輝煌/雄鷹在飛翔/雄鷹在飛翔/經過多少歲月滄桑/狂風暴雨無法阻擋/雄鷹在展翅飛翔/飛向明天的希望。

網上八大少關於鷹的微型詩寫道:

飛吧/飛吧/整座山和你一起飛/所有的雲和你一起盤旋//站立懸崖上的你/像一位飽經滄桑的昂首詩人/每一次回眸/就是一句經典//你的搏擊/讓死亡成為生動/讓命運不再是命運//你演奏的高山流水/聲震木林/力透天外//飛翔的姿勢/是勝利的宣言/天地都是你的凱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