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班子換屆(1 / 3)

第34章 班子換屆

2009年5月19日下午,川航隆重召開幹部職工大會,總結股份公司過去三年的工作,宣布新一屆領導班子任命,部署今後三年的發展構想和建設規劃。

四川省委常委、省國資委黨委書記王少雄,省國資委主任彭渝,民航西南地區管理局局長郭為民等領導出席了大會。彭渝主任和川航股東南航股份公司董事長司獻民、上海航空公司董事長周赤、川航股份公司董事長藍新國分別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這次大會,標誌著川航股份公司的發展進入了新一輪周期。

川航股份領導班子換屆

5月19日上午,川航股份公司在川航大廈七樓會議室召開第九次股東大會暨第二屆董事會、第五次監事會和第三屆董事會監事會第一次會議。會議由藍新國董事長主持,全體股東單位代表、董事、監事出席。大會分別審議了第二屆董事會、監事會、經營班子《關於三年任期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2008年生產經營情況和2009年工作安排計劃》。

會議表決選聘了藍新國、徐傑波、周赤、李慶恩、王劉幸、李海鷹、張桂龍、蘇亮、施誌新九同誌為川航股份公司第三屆董事會董事;選聘肖烽、吳啟敏、金德新、黃健珊、方潔、徐駿民、李明七同誌為川航股份公司第三屆監事會監事。會議推選藍新國為董事長,徐傑波、周赤為副董事長,肖烽為監事會主席。

會議決定從第三屆董事會起,在董事會中增設“安全運行與質量控製”、“市場營銷與合作”兩個專業委員會,並完成上屆董事會各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和委員的換屆工作。

董事會聘任李海鷹為總經理,張桂龍、郭全芳、李光、張會玉、石祖義、石堅為副總經理,周曉軍為安全總監,許盛輝為財務總監,劉曉東為董事會秘書,聘任李延平為總飛行師,李越為總工程師,張偉為營銷總監,張建川為運行總監。

四川省國資委主任彭渝受少雄書記的委托,在幹部職工大會上對川航股份公司新一屆董事會、監事會、經營班子的各位成員表示熱烈的祝賀,向曆屆領導班子和幹部職工所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感謝。他說,2005年至2008年,是川航股份公司各位股東精誠合作、和諧共贏的三年,也是川航股份公司規模翻番、資產增值、科學轉型、隊伍團結、生機勃勃的三年。三年裏,川航人牢牢地抓住安全和效益兩個中心,銳意改革,沉著應對,頂住了國際油價飛漲的壓力,經受了汶川特大地震和金融風暴的考驗,逐步改善了飛行人才緊缺的不利局麵,各項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

截至2008年末,川航機隊規模達到44架,較2005年末的27架淨增17架,年均運力增長16.4%,高於全民航平均運力增幅。總資產從62.7億元增加到96.6億元,增幅達53.4%,國有資產實現了保值增值。

他明確指出,下一個三年,川航將麵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川航集團已經確立“三個一百”的戰略發展規劃。他希望川航股份公司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兩個加快”,為四川交通運輸和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他的希望是有依據的,因為川航股份公司新調整的經營班子成員全是各個崗位的精英,總經理李海鷹又是業績突出、經驗豐富的“實幹家”,而黨委書記張桂龍則是南航委派幹部,帶著滿腔熱情和諸多可以借勢的有利條件而來。

李海鷹這輩子跟飛機有緣。他出生在空軍飛行員家庭,1981年9月到飛機大修廠工作,先後任工程師、技術室主任。1992年2月進入川航,曆任機務部檢驗員、副部長、黨委書記兼航材部經理,2002年6月任川航副總經理。

李海鷹從小對飛機著迷,後來把興趣化為刻苦學習和不懈追求。他先後從事軍用和民用航空器的機械、電子、電氣專業工作,以及飛機維修、質檢、維護管理、航材管理等,並陸續獲得運七、圖154、空客A320係列飛機機型維修執照、基礎執照和整機放行資格。1995年,川航將引進空客A320飛機,他被派赴法國參加為期3個月的維修培訓,以優異成績獲得中國第一批空客A320飛機維修主任執照。由於這種機型係川航在全國首家引進,無可借鑒經驗,他帶領質檢部苦鑽細研,克服眾多難以想象的困難,編寫出第一部符合中國民航和川航運行特點的《A320飛機質量控製大綱》,構建了維修質量控製和保證體係,確保了飛機維修係統的安全運行,受到中國民航總局適航司的高度評價。

李海鷹多次出色地組織完成飛機搶修和專機保障任務。每當遇到急、難、險、重任務,他總是趕赴現場指揮協調,是名副其實的一線指揮員。他在機務部、航材部工作時,所在部門曾多次被公司評為先進,機務部三中隊獲“全國青年文明號”,維護中心被授予“全國民航發動機維護管理一等獎”,機務部獲空客公司“V2500發動機優秀機務維護榮譽獎”。

李海鷹聰明好學,勤奮刻苦,對事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航空理論基礎紮實,有豐富的專業實踐經驗,先後主持完成了《A320飛機質檢控製和保證體係的建立及運作》、《飛機維修係統規範化基礎管理手冊》等資料的編寫。他勇於探索,注重總結,敢於創新,多次被評為公司先進工作者,並先後榮獲省、市級科技創新獎,用充滿青春活力的姿態贏得“‘天梯’支撐者”的美譽。1997年2月擔任機務部副部長後,他針對管理無章可循的情況,組織人員八方搜集資料,熬更守夜苦幹三個多月,主持編寫出川航第一部共37本的《規範化管理手冊》,邁出川航工程維修係統標準化、適航化、規範化建設的關鍵一步。

1997年11月,李海鷹被任命為航材部經理。由於缺乏管理程序、工作流程和有效約束機製,航材部人心浮動,程序混亂,恰逢“危難之時”。對此,他不怕,他喜歡挑戰性的工作,他認為越具難度的事就越有成就感。他從建班子、定規則、嚴製度入手,利用多種方式抓骨幹,帶隊伍,使麵貌很快煥然一新,連續幾年被公司評為先進集體和安全先進單位,他自己也被評為“優秀基層主管”。1999年12月兼任機務部黨委書記後,他團結“一班人”大抓規範化運作,在完善工作例會、安全講評、質量自我審核製度的同時,積極實施“黨員先鋒工程”和“規範化管理”,有效地激發了全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奉獻精神。

對計劃財務工作,李海鷹是個“門外漢”,分管川航財務,隻有“一切從頭開始,一切從頭學起”。他邊幹邊學,用兩個多月學完相關知識,研熟有關規章,弄清公司現狀和問題症結,然後從改革抓起。短短兩個月,他組織完成財務管理係統整合,全麵推行財務控製和預算管理係統,在成本控製、市場財務、銷售成本和會計成本管理等方麵采取了一係列重大措施,把原貸款方式作了調整,減少了貸款利息和中間環節成本,並利用抵押飛機掉期操作,減少了利息支出。為了解決公司負債率高、現金短缺的長期困擾,他利用現金流優勢尋求合作夥伴,在多家銀行取得信用資金額度20多億元,使公司發展有了堅實的資金基礎。

效益是企業的生命。李海鷹擔任川航效益監控小組組長後,很快完善了相關機製。在嚐試營銷係統改革中,他一改舊的目標考核方式,實行客、貨分離考核,把工作業績和效益掛鉤,把職工待遇和個人業績掛鉤,使過去的單純考核銷售收入指標,變成集考核銷售費用、直銷比例、服務形象、航班正點、旅客投訴等多項指標的考核體係,促使銷售費用大大降低。他注重成本控製,嚴格管理,抓好細節,不僅使維修費用一直控製在科學合理的範圍內,而且每年對外索賠數額可觀。

川航股份製改造完成後,新川航向何處去?新的發展戰略該如何構想?各項指標應怎樣確定?三年後將達到什麼樣的規模……李海鷹在受命編製《三年規劃》時四處取經,八方搜集資料,然後結合實際深鑽細研,聽取多方意見反複修訂。股東大會上,大家一致認為《三年規劃》科學合理,具體指標切實可行。果然,川航三年發展的利潤指標、市場建設、服務形象、安全投入等都是按照規劃進行的。“突破瓶頸,擴大機隊”,但引進新飛機障礙很多。他根據公司實力製訂引機方案,多次赴京彙報協調,解決曆史遺留問題,使機隊規模快速擴大,並在“非典”時期爭取到最低的租機價格。

張桂龍書記跟李海鷹總經理的成長之路不大相同。

他從1972年開始,就一直在新疆民航從事通信導航業務工作,先後擔任技術員、助理工程師,1984年任通信導航隊政治教導員,還先後到中共新疆喀什黨校和中央黨校培訓5年,並從政工師成長為高級政工師。從喀什黨校畢業後,他從導航中隊政治教導員的位置被借調到通信大隊政治處幫助工作,1989年被任命為該隊黨支部書記兼副中隊長。經過兩年艱苦努力,通信隊黨支部、團支部在1990年均被民航烏魯木齊管理局評為先進,所領導的單位還同時被評為“先進集體”和“先進工會”,成為民航新疆地區的先進典型。

1990年底,張桂龍被調到新疆烏魯木齊管理局(航空公司)辦公室任秘書,1992年任宣傳部副部長,沒多久就被提升為部長,並兼任公司企業黨校副校長。 他在宣傳崗位上一幹就是8年,期間提出並實施了新疆民航的大政工格局和大宣傳意識,在黨委全力支持下把局有線電視台收歸宣傳部管理,並於1993年創辦《新疆民航報》,一年後又創辦《新疆民航彩報》。隨後,他先後組織開展了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飛機客艙文化”、“職工班車文化”和“場區街道文化”建設活動,主編了《天山南北民航人》一書,組織編印了《新疆民航企業形象識別手冊》。擔任宣傳部長期間,多次主筆撰寫管理局會議報告和領導講話稿,發表各類新聞稿件500多篇(條),主筆起草了《二五普法》和《三五普法》規劃,為管理局(公司)榮獲新疆自治區、中國民航總局、國家級“普法”、“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先進稱號做出了突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