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二、佛本行集經(1 / 3)

《佛本行集經》,原書六十卷,隋代時來華的印度僧人闍那崛多譯。“佛本行”的意思就是指佛一生的行事。全書講述佛的誕生、成長、出家、修行、得道、說法、化度大眾等等事跡。照原書講,這裏選的幾個故事都是佛說法時所講。其中“鹿夫婦”故事其實讚揚的是忠貞的愛情,淒側動人,很有人情味。“花鬘師”、“二頭鳥”兩個故事對人也頗具教益。

花鬘師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我念往昔,有一河名波梨耶多。時彼河岸,有一人,是結花鬘花鬘:花環。花鬘師,以編結花環為業的人。師。其人有園,在彼河側。而彼河內,時有一龜,從水而出,至花園中,求食而行。處處經曆,蹋壞其花,時彼園主,見於彼龜,處處求食,踐壞其花。是時園主即作方便方便:方法。捕捉彼龜。捉已,置於一筐篋中,將欲殺食。

爾時彼龜,作如是念:“我今雲何得脫此難?作何方便?作何巧智?”即發是心:“我今可誑此之園主。”作是念已,即向園主而說偈言:

“我從水出身有泥,汝且置花洗我體;我身既有泥不淨,恐畏汙汝篋及花。”

時彼園主,作如是念:“善哉此龜!善言教我,我今不得不取其言。我洗其身,勿令泥汙我之花篋。”作是念已,即手執龜,將向水所,欲洗龜身。是時彼人,即提龜出,置於石上,抄水欲洗。是時彼龜,出大筋力,忽投沒水。時花鬘師,見龜沒水,作如是念:“奇哉是龜!乃能如是誑逗於我。我今還可誘誑是龜,使令出水。”時花鬘師,即向彼龜,而說偈言:

“賢龜諦聽我作意,汝今親舊甚眾多。我作花鬘係汝咽,恣汝歸家作喜樂。”

爾時彼龜,作如是念:“此花鬘師,妄言誑我。彼花鬘師,母患著床,其姊采花造鬘,欲賣以用活命。今作是言,定是誑我。欲食我故,誘我出耳!”是時彼龜,向花鬘師,而說偈言:

“汝家造酒欲會親,廣作種種諸味食,汝至家內作是語,龜肉煮已脂糂頭糂頭:飯粒!”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等比丘!欲知彼時入水龜者,我身是也。花鬘師者,魔波旬波旬:魔鬼名。是。其於爾時,欲誑感我,而不能著。今複欲誑,何由可得?”

今譯

那時佛告訴比丘們說:我記得從前有一條河,名叫波梨耶多。那時河岸上住著一個編結花鬘的花鬘師。花鬘師有一座花園,就在河邊。河裏那時有一隻烏龜,從水裏爬出來,到花園裏找東西吃。烏龜到處亂爬,踏壞了花園裏的花。花鬘師看見烏龜到處踏壞他的花,就想了一個辦法,捉住了烏龜,然後放進一隻筐裏,準備把它殺來吃掉。

烏龜這時心裏想:“我今天怎樣才能逃脫這場大禍呢?我得想個什麼巧妙的辦法。”它想:“我可以騙這花園主。”它這樣想好後,就對花鬘師說偈言道:

“我從水出身有泥,你且置花洗我身。我身有泥不幹淨,恐怕汙你筐及花。”

花鬘師這時心裏想:“好烏龜,這話說得對!我今天得聽它的話,把它洗幹淨,免得讓它身上的泥弄髒了我的花筐。”花鬘師這樣一想,便用手捉起烏龜,拿到水邊,打算把它洗一洗。他把烏龜放在石頭上,捧起水,正要洗,烏龜便使勁跳進水中。花鬘師看見烏龜跳進了水中,心裏想:“這烏龜真稀奇!能這樣撒謊來騙我。我今天也騙騙這烏龜,讓它隊水裏出來。”於是花鬘師也對烏龜說偈言道:

“賢龜請你聽我說,你今親舊朋友多;我作花鬘係你脖,你回家裏多快樂!”

烏龜心想:“這花鬘師,說謊騙我。他母親生病在床,他姐姐采花編結花鬘,賣掉花鬘好活命。他今天說的這些話,一定在騙我。他想吃我,”所以引誘我出來呢!”於是烏龜又對花鬘師說偈言道:

“你家設酒會親戚,備下種種好飲食,你回家中這樣說:龜肉煮好伴飯粒!”

這時佛告訴比丘們說:“比丘們!你們要知道,那個跳進水裏的烏龜就是我。花鬢師就是魔鬼波旬。魔鬼波旬那時就想欺騙我,不能得逞。現在又想來騙我,難道還可能得逞?”

鹿夫婦

佛告優陀夷優陀夷:人名,佛的信徒。:我念往昔,過久遠時,有一閑靜阿蘭若阿蘭若:此處指森林。處。其處山林溪壑之內,有一鹿王,領諸群鹿,食草而活,次第遊行。於彼之時,有一獵師。張設木糨:即弶,捕獸的網或索。彼鹿王。爾時群鹿,各各走散。當於爾時,有一母鹿,見彼鹿王為所、即住不走。爾時諸鹿,多解人語。而彼鹿母,即便說偈,告鹿王聲:

“鹿王當努力,奮迅足與頭,張設人,今猶未來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