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七、佛說大意經(2 / 3)

便一其心,以器抒海水。精誠之感,達於第一四天第一四天:據說是四大天王所住的天界。王來下助大意。抒水三分,已抒其二。於是海中諸神皆大振怖,共議言:“今不還其珠者,非小故也。水盡泥出,子便壞我宮室。”海神便出眾寶,以與大意。大意不取,告言:“不用是輩,但欲得我珠耳。促還我珠,終不相置也!”

海神知其意感,便出珠還之。大意得珠,過取婆羅門女,還其本國,恣意大布施。自是之後,境界無複饑寒窮乏者。四方士民皆去其舊土,繈負歸仁。如是布施曆載,恩逮蜎飛蚊行蠕動,靡不受潤。其後壽終,上為帝釋。

今譯

從前有一個名叫歡樂無憂的國家,國王的名字叫廣慈哀。這個國家裏有一位居士,名叫摩訶檀,他的妻子名叫旃陀。他們生了一個兒子;相貌端正,世間少有。孩子一生下地,就會說話,發出誓言道:“我要布施天下,救濟人民。要是有孤獨貧窮的人,我要救濟他們,讓他們得到安樂!”父母因此給他取名為“大意”。父母見他這奇異的模祥和一般人不同,疑心他是天龍鬼神,打算找人問個吉凶。大意知道父母這意思,便又說道:“我是人,不是天龍鬼神。隻是因為同情天下的窮苦人,想來保護救濟他們。”說完這話,就再也不說話了。到了十七歲那年,他才對父母說:“我要布施窮苦的人,讓他們得到安樂!”父母心裏想,這孩子剛出生時,已經有這個誓願,便對兒子說:“我們家財產無數,隨你的意思布施,我們不阻攔你。”大意說:“父母的財產雖然很多,還是不夠我使用。我隻有到大海裏去取得七寶,才能夠用來布施給天下人民。”這樣反複講了幾次,父母就準許了他。

於是大意便向父母行禮,告辭了父母,到大海裏去求寶。路上經過一個國家,國中有一個婆羅門,財富無量,看見大意相貌端正,很是喜歡他,對他說:“我很敬重你。我有一個女兒,打算許配給你,希望你留在我們這兒。”大意回答說:“我辭別家人,要到大海裏去采取七寶,現在不敢答應你,等我回來再說吧。”他繼續前進,到了大海,采得七寶,派人把寶物送回國,然後自己一個人展轉又來到很遠的海邊,尋找奇異的寶物。

忽然,他看見一棵大樹,高八十由延,寬也是八十由延。大意爬上樹,遠遠望見一座銀城,城中的宮闕殿舍都是白銀做成,天女們在城旁悠然起舞。又有一條毒蛇,盤繞城三圈,看見大意,便抬起頭來望著他。大意心裏想:“人們被毒蛇所害,都是因為心裏沒有善意的緣故。於是他坐下,自己淨心思維,進入禪定。不一會兒,蛇就低頭睡臥。大意要進城,守門的人進去報告國王說:“外麵有一位賢人,要見國王。”國王親自出來迎接大意,高興地說:“請您在我們這兒住三個月,讓我能夠表示供養。”大意回答說:“我要前去采寶,不能久留。”國王說:“我不管國事了,隻希望您留在我們這裏。”於是大意就留了下來。國王為他準備下衣服、飲食、女樂、床臥用具等。過了九十天,大意向國王告別。國王取出七種珍寶,要送給他。大意說:“我不再要這七種珍寶。我聽說大王有一顆明月珠,想請求大王給我。”國王說:“我不是舍不得這顆寶珠,隻怕道路艱險,您很難隨身帶走。”大意說:“有福分的人不怕艱險。”國王說:“這顆寶珠,二十裏內的寶物都會跟隨它去,我把它獻給您,您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若是以後您得了道,我願作您的弟子,那時要能供養您,更超過現在。大意收下明月珠,歡喜而去。

大意又往前走,看見一座金城。城中的宮闕殿舍,都是黃金做成。還有七寶之樹,奏出悠然的音樂,天女侍從比銀城裏更多。也有一條毒蛇,盤繞城六圍,看見大意,就抬起頭來望著他。大意又坐下,進入禪定。蛇又低頭而臥。大意要進城,守門的人進去報告國王,國王就出來迎接大意。國王見著大意,請大意留下三個月,表示供養。大意便留了下來。國王招待大意,為他準備下飲食,衣服、天女、各種歌女舞女,讓他盡情享受。過了六十天,大意向國王告別,打算離去。國王挽留,大意不願意再停留下去,還是告別了國王。國王又取出七種珍寶,要送給他。大意不肯要,對國王說:“我不喜歡這些寶物,聽說大王有一顆明月珠,求大王送給我。”國王說:“我不是舍不得給您,隻是怕道路遙遠,而且又危險,您很難隨身帶著。”大意回答說:“有了福分,還怕什麼危險和困難?”國王說:“這顆寶珠,四十裏內的珍寶都會跟隨它去。我獻給您,您以後得了道,我願作您的弟子,神通無比,那時要能供養您,超過現在。”大意高興地收下寶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