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形勢(1 / 2)

嘉元皇宮。

一名掌燈宮女提著琉璃八角宮燈,身後跟著的是江太妃。

“陛下,該休息一下了。”

江太妃看到禦座前,君元時而奮筆疾書,時而沉思停頓,眉頭一直緊皺,心疼不已。短過宮女手中的托盤放到皇帝桌上。

君元看到是江太妃,顯得極度疲憊的臉上露出一抹笑容。

“太妃什麼這麼晚了還記掛著孩兒,孩兒真是太不應該了。”

君元雖不是江太妃的親生子,江太妃當年可是從來都對他和自己的親生兒子君諾一視同仁,從來沒有人設偏頗的。君元雖然母妃早薨,但是在這個真心待他的江太妃身邊享受到了母親的所有該有的母愛,因此他也從來都把江太妃當做親生母親對待的。即使後來他名義上由太後撫養,也一直都隻在江太妃麵前露出一個真正兒子的模樣。在江太妃麵前他也從來隻是說“孩兒”這樣的自稱。

江太妃調皮又慈愛地在他腦門上彈了一記,有人敢彈皇帝的腦門的,也就隻有江太妃一人了。

“你還知道啊!既然知道了還不休息!你看你那眉頭皺的,明明年紀輕輕地,看起來都跟個小老頭似地了。一會你媳婦兒又要嫌棄你醜了!”

那個敢嫌棄皇帝醜的人也就隻有皇後一人了。嘉元帝獨寵一人,後宮為了那一人也完全的架空了。那些早年被迫娶得妃子美人他從來都沒有碰過,在自己找到真正喜歡的人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再娶過一個人。即使後宮的各方勢力是與朝堂上的勢力有著剪不斷的關係的,但是他寧願在朝堂做的艱苦,也不願看到自己愛的女人受到半點委屈。

在嘉元帝真正握有實權之後,便冊立了皇後,從此他的妻子也便隻有那一人。正如他自小就對君諾說的那樣。

君元笑得開懷,也就隻有江太妃能夠這麼輕易地就引他笑了。

“皇後今天又去煩您老人家了?”說到皇後,君元臉上的笑容變得溫柔無比。

“她哪會啊!皇後那麼賢淑溫良的女子,才不會說你壞話呢。你這沒日沒夜地呆在書房裏,誰不知道啊,還用你媳婦兒說!”江太妃把碗朝他推了推,“呐,你媳婦兒臉皮薄,這不讓我個老婆子來給你送湯了麼。趕緊趁熱喝了,不然我可要給皇後打小報告啊,讓她晚上不讓你上床。”

嘉元聽著江太妃讓人哭笑不得的話,心情也大好起來。先前的愁雲散了一大半。

江太妃走後,嘉元帝示意身邊的太監退到外麵。老太監也是老油條,是在上代皇帝時就伺候嘉元帝的,對他忠心耿耿。不等嘉元帝示意,就已經自己把書房裏的閑雜人等都找了活譴了出去。

嘉元帝小心的從那碗底下拿出折疊好的信,那是江都候給他遞進來的。

此刻宮內表麵是一派風平浪靜,實際上是波濤暗湧,朝堂上早就是人人自危了。因為皇帝並沒有完全掌握實權,在那些朝中忠臣手中的兵力還是隨時會讓整個朝堂顛覆的。

這些年,嘉元帝苦心經營,雖然嘉元的情況日漸強盛,但是要想真正做到盛世,朝堂改革是必然的。改革,自古都是一件極其艱難而又需要極大犧牲的事情,這中間的艱難也是可想而知的。

嘉元帝一直韜光養晦,一邊將嘉元帝國治理的井井有條,一邊又暗暗地將大部分兵力都轉移到君諾的手中。先前朝堂上分散的小股兵力全都已經被以各種名目調遣到自己手中。雖然他做的隱秘,但是掩飾的再好,那些朝中的老楔子們也不是長著倆眼睛當燈籠照明的,自然是心裏都明白。識相的,自己就交了兵權,或是告老還鄉享清福去,或是找個閑職混日子,養天年。但是就是有些人不會那麼甘心的交權,所以也就有了這幾年的侑王爺與江都候不合的事情。

當然,這不合是真的,隻是其中的內幕隻有嘉元帝、江太妃和江都候清楚。若是嘉元帝和江都候都還好說,為何江太妃會知道呢?這就要說到江太妃和江都候的關係了。江都候和江太妃其實是師出同門,自小一起長大的師姐弟,上代皇帝能夠認識江太妃,還都是靠江都候牽的紅線呢。

扯遠了,回歸正題。這權利收回的事情可不是那麼好幹的,於是隻好那江都候開刀,江都候是先皇時期最權重位尊的大臣了,他都交權了,其他人自然也不能有什麼異議。即使如此朝中還是有一部分頑固分子,他們仗著自己手中握有重權,在朝中處處壓製嘉元帝。

侑王爺大婚時的遇刺事件,一直到現在的深穀藏兵之事,銘心堂受命一路查下來,沒想到竟然找到了朝中的那股一直深藏的暗勢力。此刻令嘉元帝擔心的,就是朝中的那些頑固派隨時都可能會反,他們的身後就是那個暗勢力。從最近的各種跡象看來,他們是早就預謀好了反叛的事情,而且竟然還勾結了西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