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缺乏理解的家庭是危險的,要常常換位思考一下,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要給予對方解釋的機會,這樣才能讓婚姻更完美,幸福更長久。
在家庭內部,男女主人是駕船的人,而由他們共同贍養的老人和共同扶養的孩子,則是這隻家庭小船上的乘客,如果小船上總是充斥著情緒的急風驟雨,處於弱勢地位的老人與孩子則是直接的受害者。
小孩子從四五歲開始,已經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和周圍世界的聯係,比如誰在保護我、誰能傷害我、他們之間的關係又是怎樣的,等等。家庭關係不和諧,會使孩子長期處於恐懼焦慮和無所適從的狀態,這會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發育。
父母動怒的時候,往往口不擇言。因為是對自己的孩子,覺得有資格打罵,所以多難聽的話都能說出來。有不少衝動型的父母,一見孩子做了什麼淘氣的事,張口就罵:“你這個混球”、“養了個你這樣的孩子,我真是倒了八輩子的黴”、“你就不知道幹好事”等;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馬上火冒三丈,難聽的話接踵而至:“你簡直一點用都沒有”等;有的父母在孩子有了過錯時,連罵帶打,例如:“你再不聽話,不給你飯吃”、“你敢頂嘴,給我滾蛋,別回家”、“還這樣就打斷你的腿”,等等。
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難免要犯各種各樣的錯誤,這時,做父母的不能一味地批評,更不要把批評變成對自己情緒的發泄。過激的批評、嘲諷就像一把無形的刀,深深地刺傷了孩子天性敏感的心。
爸爸媽媽很重視對小文的培養,這當然是好事。但父母好像隻會用最簡單、粗暴的方法逼迫小文學習,剝奪他玩的時間,並不知道如何教育才更合理、更有效果。
一天,小文把一道小數乘法計算題算錯了,爸爸竟給他講了一個多小時小數的概念,弄得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根本聽不進去還不敢吱聲。每次考完試,媽媽一看試卷上的分數不高,頓時就會火冒三丈,把試卷狠狠地往小文臉上一丟,氣呼呼地瞪著小文:“你自己看看!自己看看!怎麼就考這麼點分?真不知你是怎麼學的!你的腦子是用來幹嘛的?平時叫你背書你不背,叫你記單詞你也不記,整天就知道玩!玩!玩!真是無藥可救!不知羞恥!我都替你感到臉紅!爸媽累死累活為了什麼?就是為了你這點分數啊?周六、周日別玩了!”然後把一大堆應用題塞過來,而實際上這些應用題與小文答錯的題一點關係都沒有。
由於父母並不知道小文的學習內容的情況,也不知道小文究竟什麼地方有差距,結果往往隻能是給小文增添更多的學習負擔和壓力。小文一天天變得沉默寡言,學習成績不見提高,反而一天天下降。
在辱罵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心理壓力大,常常會感到緊張、恐懼、惶恐不安,性格容易變得內向。當他們被父母用汙言穢語責罵時,還會感到憤怒與厭惡,同時又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滿口汙言穢語,並施予他人。自信、自立的基礎是自尊,一個在辱罵中長大的孩子,他的自尊是殘缺的,他的內心會感到焦慮、無助、自卑和不快樂。這樣的孩子,又如何有信心麵對生活和事業?
家庭成員之間的人際關係決定了家庭成員的心理素質和家庭的穩定程度。現代家庭中的親子關係既是長輩和晚輩的關係,也是夥伴和朋友的關係,從前者看,父母要愛子女,關心他們的成長,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樹立信心。子女對父母要尊重和愛戴。從後者看,父母與子女之間應平等,相互尊重,特別是父母應尊重孩子的人格。夫妻之間更應相互理解,共同承擔家務和教育子女的責任。家庭人際關係的和睦有利於家庭成員的心理相容,避免心理衝突,使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斷提高。
要擁有一個幸福的家,我們應該以愛心克服不良情緒,遇事相互體諒,共同尋找失敗的原因,決定下一步的方向。一味地生氣,隻能使你的發泄帶來更多的對抗,致使家裏的每個成員都在不良情緒的籠罩下生活。
交友實例
不要讓身上的刺刺傷了別人
每一個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的人,都離不開朋友的支持與幫助,而要創造一個良好和諧的人際關係,我們應學會寬容、理解他人,這也是為自己營造一個好的環境。
美國總統林肯以偉大的業績和完美的人格獲得了人們的衷心敬仰,他的許多事跡世代被人們傳誦。但他在成長道路上也曾因為身上的刺而經曆了不少的坎坷。
林肯年輕時,不僅專找別人的缺點,也愛寫信嘲弄別人,且故意丟棄在路旁,讓人拾起來看,這使得厭惡他的人越來越多。
後來他到了春田市,當了律師,仍然不時在報上發表文章為難他的反對者。有一回他做得太過分了,最後,把自己逼入困境。
1942年秋天,林肯嘲笑一位虛榮心很強又自大好鬥的愛爾蘭籍政治家傑姆士·休斯。他匿名寫的諷刺文章在春田市報紙上公開以後,市民們引為笑談,惹得一向好強的休斯大發雷霆,打聽出作者的姓名後,立刻騎馬趕到林肯的住處,要求決鬥。林肯雖然不讚成,卻也無法拒絕。身高手長的林肯選擇了騎馬比劍,請求陸軍學校畢業的學生給他教授劍法,以應付密西西比河沙灘的決鬥。後來在雙方監護人的排解下,決鬥風波才告平息。
這件事給了林肯一個很深的教訓,他認識到批評別人、斥責別人甚至誹謗別人的事就連最愚蠢的人都不會做。而一個具有優秀品質並能克己的人,卻常常是揚棄惡意而使用愛心的人。從此,林肯改變了自己對人刻薄的做法,以博大的胸懷贏得了民心。
我們在生活中,難免與別人產生誤會、摩擦。如果不注意,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排斥與仇恨便會悄悄增長,最終會導致堵塞了自己通往成功的路。對於不同的人,要懂得用不同的相處之道化解矛盾,贏得友誼。
山頂住著一位智者,男女老少不管誰遇到大事小情,他們都來找他,請求他提些忠告。
這天,又有年輕人來求他提忠告,智者仍然婉言謝絕,但年輕人苦纏不放。智者無奈,他拿來兩塊窄窄的木條、兩撮釘子,其中一撮是螺釘,另一撮是直釘。另外,他還拿來一個榔頭、一把錘子、一個改錐。
他先用錘子往木條上釘直釘,但是木條很硬,他費了很大勁也釘不進去,倒是把釘子砸彎了,不得不再換一根。一會兒工夫,好幾根釘子都被他砸彎了。最後,他用鉗子夾住釘子,用榔頭使勁砸,釘子總算彎彎扭扭地進到木條裏麵去了。但他也前功盡棄了,因為那根木條也裂成了兩半。
智者又拿起螺釘、改錐和錘子,他把釘子往木條上輕輕一砸,然後拿起改錐擰了起來,沒費多大力氣,螺釘鑽進木條裏了,天衣無縫。
而他剩餘的螺釘,還是原來的那一撮。
智者指著兩根木條笑笑:“忠言不必逆耳,良藥不必苦口,人們津津樂道的逆耳忠言、苦口良藥,其實都是笨人的笨辦法。那麼硬碰硬有什麼好處呢?說的人生氣,聽的人上火,我活了這麼大,隻有一條經驗,那就是絕對不直接向任何人提忠告。當需要指出別人的錯誤的時候,我會像螺絲釘一樣婉轉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在與人交流時,不要以為內心真誠便可以不拘言語,我們要學會委婉藝術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人和人不可能都一樣,我有我的道,人家有人家的道。求同存異、攜手共進,才是一種成熟的處世方式。
在現實社會中,也許四周都充滿了你不喜歡的人,而這種人愈多,你就愈不容易生存,所以我們要盡量與人親善,消除別人在我們心中的壞印象。把自己融入現實之中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困難,即使是你一向厭惡的人,隻要你有心,慢慢地也會與之建立起一種親切的關係。
有些人交朋友的時候,會經過一種下意識的選擇,避免與自己興趣不同、印象不良的人交往,怕關係不好處,怕受傷,也怕自己傷人。這些做法,是把路往窄了走,其實並不可取。作為一個成年人,應當懂得控製自己的情緒,收斂自己的喜惡。跟不同性格的人相處,要注意多發現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兩個性格不同的人在一起,由於對比明顯,雙方可能就會很快發現對方的長處和短處。比如,急性子的人,要看到慢性子的人考慮問題時可能比較周全,特別在做某種需要耐心的工作時,他就很恰當。慢性子的人,要看到急性子的人做事往往不拖拉,很麻利。這樣,大家不僅能夠和睦相處,相互還會有所補益。
因此,在生活中,我們要去除自己的偏激,就要尊重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要總以自己為標尺去衡量別人的生活,要知道百樣米養百樣人,對於各人的追求,我們實在不必太過苛刻。你可以有個性、有鋒芒,但是要注意不要讓身上的刺刺痛了別人,要知道,朋友可以被你的熱情聚攏,也可以被你的脾氣衝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