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中的男女勢必會因為逐漸淡漠的愛情走向分手。即使你仍深愛著對方,也要學會自己慢慢消解這段感情。你們的感情已成過去式,以後你要學會把“我們”這個詞彙從頭腦裏拋開,以“我”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
失戀是一杯紅茶,前味苦不堪言,細品之後的餘味卻是綿長細密,豐富了你的內心、你的生活。如果正承受失戀痛苦的你暫時還不能接受這種說法,那麼你不妨現實一些,用學會一個人生活來為失戀療傷。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離開誰活不下去,所以,那句“沒有你我活不下去”的傻話最多隻是一句強烈的感歎,千萬不要真的相信那是真的。
幾乎所有失戀的人都曾問過自己:“如果我還和他在一起,會不會……”昔日的戀人實際上代表了一條你沒有選擇的人生道路,而對於不可能知曉的結局,人總會念念不忘,充滿了好奇心,以及對虛幻的美夢抱有一絲遺憾。這種思維雖然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不加控製,它將會不斷滋生蔓延,像越滾越大的雪球一樣最終將你完全吞噬。
我們將如何麵對這種心理狀況呢?
首先,你要強迫自己把眼前的玫瑰色眼鏡移開,回想一下當初為什麼要和他分手。要客觀一點看待這個問題:你實際上是在不完整的回憶中,試圖把一段由於某種原因導致破裂的感情再次理想化。
其次,要認清你所留戀的、真正吸引你的,並不是他的人,而是那些你們曾經一起做過的事。是你們曾經在周末街頭漫步的夕陽美景深深吸引了你?還是曾經精心安排的約會讓你終生難忘?不論你覺得現實多麼不如意,你隻要能從過去的美好記憶中找到所缺少的,並帶回你現在的生活中就足夠了。
另外我們要明白,自己的戀人並非是不可取代的。我們不單單是一個人,更是一種類型,就像喜歡吃餃子的人,多半也熱愛包子和餡餅。如果你是玫瑰,隻要清醒地堅定地尋找到百合種屬中的一朵,你就基本獲得了幸福。
一個成熟的人,就要理智地對待自己的情感,千萬不要因為某個人而痛苦且消極地活著。感情的事情並不是誰都能把握得了,為什麼要為一個已經與自己毫不相幹的人而讓自己陷入不愉快的心情中呢?一個不懂得欣賞你的人,沒有資格讓你為他難過悲傷,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美好的,某個人的離開,隻能說那個懂你的人還沒有出現。他不是你生活的全部,與其讓自己陷入到一個無望的愛情中,不如瀟灑地轉身,投入你的下一次旅程。
職場實例
牛人也需要練“忍”功
每個人都在成長,這種成長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也許你在某種場合和時間內達到了一種平衡,而平衡是短暫的,可能瞬間即逝,不斷被打破。成長是無止境的,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是難以把握的,但是成長是可以把握的,這是對自己的承諾。可能會有人妨礙你的成功,卻沒有人能阻止你的成長。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些挫折看上去很可怕,但是,更可怕的卻是我們被它激怒,做出一些不恰當的反應。
被譽為“史上最牛女秘書”的瑞貝卡沒想到一個小問題竟然導致自己麵臨無人敢聘的困境。話還得從頭說起,EMC大中華區總裁陸純初晚上到辦公室拿東西,因忘記帶鑰匙又聯係不上秘書瑞貝卡,怒火衝天的陸純初用郵件給瑞貝卡發了語氣嚴厲的“譴責信”並轉發給公司其他高管。此時,身為秘書的瑞貝卡不但沒有及時向上司及人力資源高管說明情況,更沒有及時承認錯誤並向上司道歉,而是用咄咄逼人的語氣回複了郵件,並過火地轉發給EMC在中國各個分公司的同事。一時間,郵件被數千人轉載,事情的發展已經遠遠超出了原本隻想“出一口氣”的瑞貝卡的控製範圍。沒過多久,她在公司便無法待下去了。更糟糕的事情還在後麵,離開公司後的瑞貝卡才發現,因為自己把事情鬧得過大,導致現在自己已經找不到工作了。
瑞貝卡痛快地把自己的上司罵了一通看起來似乎很過癮,但過癮之後帶來的則是無窮的禍害,先是離職,後是無法找到工作。原本一封道歉信就能解決的小矛盾,在瑞貝卡的發泄中變得無法收拾,最後受傷的肯定是把矛盾由小變大的始作俑者。
進入社會,走向職場,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態擺正,心態一定要是積極的、樂觀的。工作中總是有一些負麵的東西影響你,比如遇到困難、缺乏資源、得不到上麵的支持以及政策變化等,如果你消極對待,你的工作效率將會大打折扣,你就會給別人留下負麵的印象,無形中你就會喪失很多機會。要有一種積極的態度,加強自己的修養和見識,有一個比較靈活的處世方式,而不是過多地固執己見。
在職場中,我們既要學會如何去麵對失敗,也要學會麵對成功。一定要與公司的大環境保持一致,所作所為應該符合這個公司的整體文化和價值觀。做事情、想問題要有大局觀。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知道自己的工作對於公司整體的意義,既能保持與公司方向的一致性,又能時刻跟上變化的腳步。而一直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的人,也往往是職場中最痛苦的人,同時,還會是公司最不受歡迎的人。隻要改變有關的認識,完成有關的突破和轉變,他們同樣會從消極走向積極,從失敗走向成功。
某國際知名公司一位叫做普爾頓的年輕人,上司讓他去一個新的、十分偏僻的地方開辟市場。公司的產品要在那個地方占領市場,在很多人看來是很困難的。因此,在把這個任務分派給普爾頓之前,已經有3個人找理由推掉了上司交待的這個任務。他們一致認為那個地方沒有市場,接受這個任務最終結果也是一場徒勞。普爾頓在得到上司的指示後什麼也沒有說,帶著一些公司產品的資料和樣品就出發了。
3個月後,普爾頓回到了公司,他帶回的消息是那裏有著巨大的市場。其實在普爾頓出發前,他也認定公司的產品在那裏沒有銷路。可是他想著上司既然那樣決定一定有他的道理,所以選擇了無條件地服從。也正是因為這樣,他依然前往,用盡全力去開拓市場,並最終取得成功。
適應職業環境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改造職業環境,使環境合乎我們的要求,另一種形式是改造我們自己,去適應環境的要求。無論哪種方式,最後都要達到環境與我們自身的和諧一致。
首先要主動接觸周圍的環境。在調和職業環境和自身之間的矛盾時,要從主觀上采取積極態度,而不是消極地等待。不要封閉自己,更不要與周圍的環境作對,要有目的地去融入集體,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其次,要積極調整,選擇恰當的對策。以進入職場的新人為例,即使受到周圍環境的排斥,也不要變得不安、困惑、自暴自棄,而是找到最佳的方案,改變自身或是審時度勢,有條件地選擇改造環境的條件。適應世界,學會麵對與接受,並不是消極地在世界麵前躲避,恰恰相反,是讓我們更能積極地影響世界!
麵對可能出現的困擾,還可以采用適當的心理防禦措施。與其抱怨,不如沉下心來,多學點有用的東西,多想想怎麼通過把現有的工作做好,獲得更多的機會和發展。越覺得不如意,就會越消極,甚至走進死胡同,結果變得無路可走。而越能早早適應“不如意”,就越能從積極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把怨氣變成幹勁,把消極變成自覺,因此就能創造出一片海闊天空。
家庭實例
天堂和地獄的製造者
生活中,我們不必總是去乞求陽光明媚的豔陽天,狂風暴雨隨時都有可能光臨。當遇到困難時,不要選擇逃避,我們要想得開,天無絕人之路,生活既然丟給我們難題,同時也會給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天下沒有絕對的好事,也沒有絕對的壞事,任何事的好與壞總是相對的。
其實快樂並不是客觀存在的,而是需要去感知的。滿足於現實中的生活,那麼就會覺得快樂。如果一個人每天都被欲望驅使,那麼他永遠不會感知到就在身邊的快樂,那麼他也就不會快樂。擁有99枚金幣的人,會不滿足為何不是100枚,而身無分文的人有了一枚就會很幸福。同樣一種生活,有人感到幸福,有的人卻不能,這的確發人深思。
一次,蘇格拉底邀請了一些人來家裏吃飯,他的妻子因飯菜簡陋而感到羞愧,蘇格拉底卻說:“不用擔心,如果他們是具有智慧的,那麼他們都會明白也都能忍受;如果他們是沒有智慧的,那我們又何需自尋煩惱?”蘇格拉底認為,肚子飽的時候,吃山珍海味也不會覺得鮮美;而當饑餓的時候,任何食物都是再好不過的。所以,蘇格拉底總是不餓時不吃、不渴時不喝。因為這樣,任何一種飲料都合他的胃口,任何一種食物他都吃得很愉快,因為食欲就是最好的調味品。
這就是蘇格拉底告訴我們的:隻有需求最少,才更容易得到快樂。
需求少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快樂。得不到快樂的人,往往是因為對快樂缺乏感知,不知道快樂的真諦。他們總是給快樂定一個高度,沒有達到這個高度的時候,他們總是覺得不快樂。在許多人看來,人生中似乎有許多苦,失去了自認為寶貴的或得不到渴望已久的東西,於平常人都是痛苦之事。在很大程度上,你的人生快樂與否主要取決於你的人生觀。
瑪麗·拖德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的妻子,她和林肯的婚姻,是兩個人共同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