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也同一株植物的生長一樣,出土、長葉、開花、結果,每一個曆程,都是大自然的造化之功,一棵拒絕開花的樹,絕對是辜負了那一片美好的春光。而一個人,不能因為害怕摔跤而不走路,不能因為害怕中毒而不吃飯,當然也不能因為害怕傷害而不敢接近愛情。
其實,就是真的為愛受傷又如何呢?許多年後,時間會幫你過濾當年的傷害,而隻記得愛的甜美。即使在記憶裏,依然還有一點淡淡的苦澀,但是,那也比一片空白好得多。
愛是人生的曆程,也是成長的曆程,無論如何也不應該略過。
職場實例
試著和老板作換位思考
在與人相處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說到一個詞語——換位思考,即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理解對方心中的想法和感受。如果我們一直用自己的想法去左右別人,或者用自己的眼光看待問題,忽略他人的感受,那就無法與人交心,讓對方感到高興和滿意。這個道理很簡單,生活中有不少故事都能說明這個問題。
聖誕節那天,一位母親帶著4歲的兒子去買禮物。大街上響起了悅耳的聖誕讚歌,櫥窗裏裝飾著彩燈,那些盛裝打扮的小精靈載歌載舞,商店裏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玩具。母親看著眼前的景象非常高興,她心想:“孩子看到這些該多麼興奮啊!”
可是,走了一會兒,孩子便緊緊地拽著母親的一角,嗚嗚地哭了起來。母親連忙安慰孩子:“寶貝,怎麼了?你看聖誕精靈多漂亮啊,你要是再哭他們就不會來找你了。”
孩子委屈地說:“媽媽,我的鞋帶散了……”
母親連忙蹲下身子給孩子係鞋帶,她無意中抬起頭來,突然發現眼前沒有絢麗的彩燈,也沒有迷人的櫥窗和各種各樣的聖誕禮物……那些東西都太高了,4歲的孩子根本看不到。在他眼裏,有的隻是一雙雙粗大的腳和婦人低低的裙擺,在那裏相互摩擦……母親突然覺得很可悲,她還是第一次從4歲兒子目光的高度眺望這個世界,她連忙將兒子抱了起來。
自那以後,這位母親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人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問題,千萬不要將自己腦海中的意識強加給別人,或是用自己的想法主觀臆斷地評價別人。
其實,不隻是母親對待孩子要換位思考,在職場中我們也應該學會換位思考,尤其是和老板。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抱怨老板無情,總是覺得我們做了更多的事情,卻給予我們很少。可是,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想想:我們今天的衣食住行,難道不是來自於老板嗎?我們在為老板工作的同時,他們也在為我們工作。他們每天忙忙碌碌,安排我們各種各樣的任務,也是為了企業的發展,如果企業沒有發展,任何一個員工恐怕都會失業。所以,在工作中多給老板一些理解和支持,才能夠將工作做得更好。要理解老板,最好的辦法顯然就是站在老板的立場上去思考,這對於營造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小環境都是非常有利的。
周曉連續3年都被評為優秀員工,薪資也從原來的2500元提升到6000元,這一切都是他努力的結果。
從進入公司的第一天開始,周曉就努力去了解公司和公司裏的人,包括公司的規章製度、產品特征、市場實力,以及企業文化;還有周圍的同事、老板都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脾氣秉性、做事風格、性格特點。
有時候,老板經常給他安排一些棘手的任務,或是讓他到各地出差,而這些工作內容中有很多都不是他的分內事。那段日子他總是起早貪黑地忙工作。朋友勸他別那麼拚命,可他卻一句怨言也沒有,他告訴朋友:“我知道這件事情比較棘手,老板心裏比較著急,他讓我做就是信任我。”
老板出差的時候,很多員工都開始偷懶,沒事在網上聊聊天,但周曉從來沒有這樣做,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努力。他想:如果我是老板,肯定也希望當自己不在的時候,公司的員工還能勤奮努力、踏實工作,各自做好分內的事,時刻維護公司的利益。這樣的話,自己才能夠一心一意地處理外麵的事情。既然自己是老板時也希望員工這樣去做,那麼,回到目前自己位置上的時候,就應該想到,自己該做什麼、該如何做。
就這樣,不管老板交代周曉什麼工作,不管老板在與不在,周曉都很努力。一年下來,他的業績是公司裏最好的。他的勤奮沒有白白付出,老板提升他為業務部經理,月薪也翻了兩倍多。
老板和所有的員工一樣,都在為了生活打拚,隻不過他們考慮的問題比一般員工要多,因為他處理的事情多,與他打交道的人多。員工與老板之間的關係,不僅僅是雇用關係,更重要的是共同創造價值、共同分享經營成果的互惠共生關係。因此,老板與員工之間必須要建立一種互信的關係,即老板真誠地對待員工,有問題就推心置腹地講清楚;反過來,員工也應當體諒老板的艱辛和困難,主動地站在老板的角度看待問題,積極地幫助老板出謀劃策,解決問題。
有句話說:“助己者天助之,助人者人助之。”作為員工,不管什麼時候,切莫強調個人的索取,而是應當多替老板想想,多關注一下企業的前途和命運。隻要自覺地調整自己與老板的對立情緒,支持老板,時刻與老板站在同一戰線上,那麼再大的矛盾都能夠迎刃而解,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化險為夷。
家庭實例
吵架的才是“真夫妻”
古人把夫妻和戀人稱之為“冤家”,這話有道理,“不是冤家不聚頭”,既然聚在一起,就免不了要愛恨情仇、勺子鍋沿地碰撞一番。
夫妻之間偶爾有爭吵是一種正常現象。夫妻應該是最親愛的人,如果還像賓客般客氣,至少說明兩人之間還有距離。夫妻之間可以是愛人、是情人,卻不能是賓客。夫妻之間處處以禮相待,客客氣氣的,那他們之間肯定很難有屬於如果夫妻之間的那種熾熱、鍾情、水乳交融和相濡以沫的情愛。長久地相敬如賓,隻會讓愛情窒息。
小藍從小就向往一種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婚姻生活。大學期間,她在眾多追求者中選中了周玉坤,就是看中了他的溫文爾雅,待人有禮貌。
婚後,小藍也要求周玉坤把在學校和職場上的一些交往禮儀帶進家庭。因此,兩人即使在家也是彼此客客氣氣。結婚以來,兩個人從來沒有紅過臉,也沒有大聲地吵過架。在大家的眼裏,他們是一對模範夫妻。
可是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結婚兩年後,這對金童玉女卻爆出了離婚的消息。用周玉坤的話說:“兩人相處了這麼長時間還像陌生人一樣客氣,常常是一整天都無話可說,想說也找不到話題,這種日子誰能受得了?”
相互敬重沒有錯,但不能去刻意地營造。相敬,是內心對對方人格的尊重,並非流於表麵的客氣。過於注重形式就會使夫妻間產生距離,這種距離會讓夫妻雙方漸漸冷淡,而冷淡又會讓雙方在生活中趨於沉默。最後,分手也就成了必然。
一位心理學教授對夫妻關係調查分析後認為:經過一整天辛苦忙碌的工作,很多人從公司回到家中的時候,經常會忍不住為了一些小事向自己的愛人發火。這些狀況是夫妻恩愛、婚姻幸福的正常狀態。
有一天,一對夫妻決定坐下來好好地談談,他們之間實在是存在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了。
妻子說:“你有多久沒有回家吃晚飯了?”
丈夫說:“你有多久沒有起床做早飯了?”
妻子說:“你不回家陪我吃晚飯,我有多寂寞啊。”
丈夫說:“你不給我做早飯吃,你知道上午工作時我多沒有精神。上司已經批評我好幾回了。”
“早飯你可以自己做啊,每天回來那麼晚吵我睡覺,我怎麼能起得來?你可以不回來陪我吃晚飯,我就可以不給你做早飯。”妻子不高興地說。
“你知道我一天上班有多辛苦,壓力有多大。自己一個人吃晚飯怎麼了,難道你還是孩子,要我喂你不成?”丈夫也沒有好氣地說。
妻子抱怨說:“你總是喝得爛醉而歸,有多久沒有給我買花,多久沒有幫我做家務了?”
丈夫也不甘示弱地說:“你知道你做的飯有多難吃,洗的衣服也不是很幹淨,花錢像流水,有多久沒有去看我的父母了……”就這樣,夫妻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互不相讓,最後竟翻出了結婚證要去離婚。在去街道辦事處的路上,他們遇見了一對老夫婦正相互攙扶慢慢走著,老婦人不時掏出手帕給老公公擦額頭上的汗,老公公怕老婦人累,自己提著一大兜菜。這對年輕夫婦看到這個情景,想起了結婚時的誓言:“執子之手,與子攜老。休戚與共,相互包容。”可是現在竟然……於是他們開始互相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