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1 / 2)

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

1972年,在河北省槁城縣商朝的墓葬中,發現了一件叫鉞的古代兵器。鉞是用青銅打造的,它的頂端鑲有一塊生鏽的鐵片。商朝的時候難道就能夠煉鐵了嗎?這令考古文物界和曆史學界轟動!如果能證實這塊鐵是人工冶煉的,那麼,中國的冶鐵曆史將提前一千多年,中國曆史的分期也將重新改寫。

驚喜之餘,當時的中國科學院考古所所長夏鼐先生有點懷疑,他找到地質所的劉東生先生問:這有沒有可能是鐵隕石?這位對我國黃土演化史研究做出卓越貢獻、被譽為“黃土之父”的老院士告訴他,目前國內研究隕石的隻有歐陽自遠,這個結論隻能找這個年輕人做。

那年,歐陽自遠隻有37歲,他從鉞的刀刃上切了一點點樣品做分析,用電子探針分析證明,這塊鐵片其實是從宇宙空間降落到地麵的鐵隕石,其成分構成相當於當今最為時髦的“鎳鉻不鏽鋼”。這一研究結果讓曆史學者們懸著的心落了下來。現在這件鉞還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

盡管最終的結果未能改寫中國的曆史,但歐陽自遠仍然對中國古人的智慧讚不絕口,古人將一小塊鐵隕石在爐火中加熱,鍛造成薄片狀,再在製作青銅鉞時將鍛造的鐵片嵌入在青銅鉞的前端,成為鐵刃銅鉞。要知道,這件武器在當時那個年代,絕對是“高精尖”技術的代表,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

隕石,這些在宇宙中四處遊蕩的小家夥,因其奇特與神秘,數千年來一直為人類所關注。我國擁有世界上最早和最豐富的隕石記錄,有史可查的隕石事件有400多次。夏禹八年六月,“雨金於夏邑”,其時間約為公元前21世紀。戰國時代的史籍《竹書記年》記載:“帝癸十年(公元前1809 年,夏代),五星錯行,夜中隕星如雨。”這是世界上有關石隕石雨的第一次記載。 商紂時,“天雨石,大如甕”。周成王三十四年,“雨金於鹹陽”,時間約為公元前11世紀。《春秋》記載了公元前645年在今河南商丘縣城北的一次隕石降落。僖公十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隕石於宋五”,即落下了五塊隕石。《左傳》則記錄為:“十六年春,隕石於宋,隕星也。”這是被確認的世界上有關隕石來源的最早記錄,說明了隕石是地球之外的星體隕落到地麵,比歐洲人認識這一點要早兩千多年。這些記載都是世界上有文字可考的最早一批隕石記錄。根據歐陽自遠等人的統計,在我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確認的隕石事件有365次。

隕石按其成分可分為三大類:以石質成分為主的叫石隕石,來源於石質小行星或類地行星與月球的外殼,主要成分為矽酸鹽,它占地球上收到的隕石總量的94.8%。以鐵鎳金屬為主的叫鐵隕石,來源於鐵質小行星或石質小行星的內核,主要成分鐵占90%,鎳占8%;鐵隕石占地球隕石總量的4.6%。第三種是介於二者之間的石鐵隕石,主要成分為矽酸鹽和鐵鎳金屬,來源於小行星的外殼占地球隕石總量的0.6%。

我國早在3000年前就能區分鐵隕石和石隕石在成分上的差別。鐵隕石又稱“雨金”,《竹書紀年》記載:“帝禹夏後氏八年六月,雨金於夏邑。”所謂雨金,就是鐵隕石從天而降。乾隆《臨潼縣誌》還記載了“雨金鎮”的來曆,它位於陝西臨潼東北15千米,秦獻公時因雨金而得名。

世界上各個古老文明的人類在冶金史上最早認識鐵、發現鐵、接觸鐵正是從空中落下來的鐵隕石開端的,人們對鐵的最初認識就是在加工鐵隕石時獲得的。當人類最初開始使用金屬時,青銅是他們能找到的最好的金屬。然而,他們無意中在地上發現了一些金屬塊,用它們鍛造成的矛頭和犁頭,比用青銅製造的更堅硬、更耐磨,同時刀刃更銳利、更持久。古人當然不知道它們是什麼,而這些就是從太陽係空間落到地球上的鐵隕石。古埃及曾稱鐵為“天鐵”,認為天是由一個大鐵盤構成的。在古希臘,鐵同樣有著起源於天上的說法,以致可以和星辰屬於同一等級。

由於鐵隕石是從天而降的,在古人眼裏它既是珍貴的,又是神秘的。因為看到隕星降落並與地麵碰撞的機會是極其稀少的,對此深感驚懼的目擊者自然會把它們視作上帝賜予地球的天外之物,就很可能會崇拜這些隕星了。

實際上,隕石是太陽係空間的小行星碎片落到地麵上的殘骸。隕石的故鄉大多是在太陽係的小行星帶上。

太陽係原有九大行星,位居太陽係九大行星末席的冥王星,自發現之日起其地位就備受爭議。對於這場天文學界跨越兩個世紀的爭議,在2006年8月舉行的國際天文學聯合大會上畫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