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花洲,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1 / 2)

村官非村之官

“村官也是官。”

“咱當的不是村官,是寂寞。”

“村官不是官,隻是緩解就業壓力的一種手段。”

剛到這個城市上學的時候,沒有離開過縣城的賈沂一有些失望,省城也就如此而已,和電視上看見的和自己想象的大城市差別很大,摩天高樓也稀少,空氣中彌漫著慵懶的氣息,飄進耳朵的大多數是軟軟的話語。兩年後才知道說這些本地話的不全部是本地人,外地人一部分的確是受了影響,一部分認為這是一種身份的象征。賈沂一沒有把戶口轉過來,畢業後總是要離開的,最想的是去縣城的報社當記者,賈沂一的家在縣裏最偏遠的鎮,那裏需要關注的事情實在太多。

“可悲的我們,是怎樣的一代人。

當我們讀小學的時候,讀大學不要錢。

當我們讀大學的時候,讀小學不要錢。

當我們不能掙錢的時候,房子是分配的。

當我們能掙錢的時候,卻發現房子已經買不起了。

當我們沒有找對象的時候,姑娘們是講心的。

當我們找對象的時候,姑娘們是將金的。

當我們沒有找工作的時候,小學生也能當領導的。

當我們找工作的時候,大學生也隻能打工的。

當我們沒有生娃的時候,別人是可以生一串的。

當我們要生娃的時候,誰都不許多生一個的。”

這是畢業那段時間班上最流行的一篇帖子,於是很多人選擇了去偏遠的地方。而賈沂一說不清道不明地就是不願意選擇其他地方的工作。

三年後賈沂一才把自己看清楚,原來自己還是受到了嚴重影響,而且中毒太深。確實,花洲,是一座你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這張廣告牌真不是蓋的。大二時,從沿海調來了一位外國文學老師,對這個學校的學風十分生氣,太散漫了,包括全省最好的那所大學。而就是這樣的悠閑、慵懶,不知道多少人沉醉、迷戀,覺得真正的生活就應該是這樣子的,掙點工資,搓點小麻將,喝點茶,朋友聚會吃吃串串、火鍋,生活的壓力雖然大,乍眼看去似乎沒有。

花洲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像罌粟,沾上了就離不開,賈沂一是其中之一。大四找工作時,才發現自己的目光鎖定的隻是這個城市,而且是三環以內的主城區,臨近畢業,為了解決吃飯問題,賈沂一在在三環邊一家小公司做了前台,當然是不甘心的,那隻是一個過渡,最終目標是考一個有正式編製的工作。

四年的大學生活,和絕大多數人一樣,是混過來的,也花前月下、無憂無慮,總是認為畢業了就能掙高工資,過上小資生活。大學期間自己到底學了什麼,根本說不出來,但絕對不是快考試那兩周死記硬背考完就忘記的那些幹癟的內容。

剛畢業時,聽到“村官”二字,賈沂一很不屑,沒有管家人的焦急,承諾如果兩年都沒有找到好工作就回家鄉發展,開始了在這個城市漂流,加上自我的性格,對人情世故的懵懂,兩年換了5份工作,是一個十足的啃老族。從大四開始的各類公招考試中,賈沂一大多能進麵試,然後被刷,沒有關係和本身的實力是主要因素。年齡越大,考試也越來越不行,那些翻來覆去的計算和鑽牛角尖的題目,難道就真的能考察到人的能力?兩年的漂流還是增加了一點麵試經驗,兩年後,賈沂一才醒悟到先就業再擇業,選擇了曲線就業,於是考了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