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各種賣出信號的K線組合(1 / 3)

懂得了各種買入信號的K線組合,還要掌握各種賣出信號的K線組合,這樣才能在合適的時機將股票賣出,以獲取更大的利潤。

賣出信號的表現特征

根據K線圖與移動平均線的位置決定賣出點的賣出信號,具體來講,有四種不同的情況可以作為賣出信號,這四種不同的情況又有著各自不同的特征。

賣出信號一所表現的特征

移動平均線呈現出大幅上升的趨勢;移動平均線上升一段時間後,開始逐漸走平;當股價由上而下跌破走平的移動平均線時,便是賣出信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多選用幾條移動平均線,以保證一條移動平均線所顯示信號的可靠性,通常情況下,賣出的信號會因為成交量的相應減少而變得更加明確。

賣出信號二所表現的特征

如果移動平均線正處於下降過程中;並且與此同時股價自下而上突破移動平均線;股價突破移動平均線後又馬上回落,當跌至移動平均線以下時便是賣出信號。

這一賣出信號應在股價下跌過程中回升至前一次下跌幅度的1/3左右時馬上又呈下跌趨勢,即股價下跌後的反彈時考察,當跌破移動平均線時應果斷地賣出。

賣出信號三所表現的特征

移動平均線正處於逐步下降的趨勢;股價在移動平均線之下波動一段時間後,開始明顯地向移動平均線挺升;當股價靠近移動平均線時,迅速回落下滑,這就是賣出信號。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股價下跌至相當的程度後才出現這種信號,那麼以上特征宜作參考,不可因此而貿然賣出;如果股價下跌程度不太大時出現這種情況,就可看作賣出的時機已經到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賣出信號四所表現的特征

首先確定移動平均線正處於上升過程中股價在移動平均線之上急劇上漲,並且與移動平均線的乖離越來越大。此時宜計算“下乖離率”。如果所得“下乖離率”已經達到30%-50%,同時股價開始急速反轉下跌並與移動線的距離縮小,這便是賣出信號。

如果由於股價上漲過速,下乖離率過大,出現了回檔下跌的現象,當回跌至前一次上漲幅度的1/3左右時又恢複上升趨勢,那麼可以試試快速的短線操作,不過要冒很大的風險。

賣出信號五表現的特征

如果有兩條周線已經交叉,而且第一條周線的短期線由第二條周線的長期線的上方向下跌破,是為死叉;形成死叉之後,股價一般會上揚一段時間,如果股價一旦回落,或在上升的過程中出現一條較長的陰線,就是賣出信號。

股價回落後後不久仍有再次上升的可能,我們應隨時做好準備;股價暴跌時是不可能出現死叉的。

根據K線形態決定賣出點

怎樣根據K線形態決定賣出點?一般來講,K線圖形態可分為反轉形態、整理形態及缺口和趨向線等。從k線圖中我們是能找尋出它的最佳賣出點的。

單日(雙日)反轉形態:當一隻股票持續上升一段時間,股價突然在某個交易日被不尋常地被抬高,但隨即就受到了強大的拋售壓力,把當日所有的升幅都完全跌去,甚至還會多跌一部分,並以全日最低價(或接近全日最低價)收市,這個交易日就叫做頂部單日反轉。

而雙日反轉是這個形態的變形,具體表現為:股票在持續上升的過程中,突然在某交易日股價大幅攀升,並以全日的最高價收市,翌日股價以昨天的收市價開盤後,全日價格不斷下跌,並把昨天的漲幅全部跌去,甚至是以昨天的最低價收市,這就稱之為頂部兩日反轉。

以底部單日反轉為例,先分析它的成因,由於股價不斷下跌,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愈來愈多的投資者沒法承擔更大損失,紛紛賣出。正是他們的賣出令股價進一步推低,越低他們就更急於出手,因此令股票當日價位急速下跌。而當他們完全出手之後,拋售壓力突告消失,另一些投資者會因為新低價的引誘而嚐試買入,馬上就獲得利潤,於是有更多的投資者蜂擁而至,加進買入的行列,買盤很快被推動,股價上升,並把當天跌去的價位全部升回。有了對它成因的知根知底的了解,我們就可以很輕鬆的選擇自己賣出的最佳時機,伺機而動。

頭肩轉向形態——頭肩頂:頭肩頂走勢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部分:

(1)左肩部分——持續一段上升的時間,成交量很大,過去買進的投資者都獲得了利益,於是開始紛紛賣出,所以股價出現短期的回落,成交量較上升到其頂點時的有顯著的減少。

(2)頭部——股價短暫回落後,又有一次強力的上升,成交亦隨之增加,但是成交量的最高點較之於左肩部分,明顯減退,股價升破上次的高點後再一次回落,同時,成交量明顯減少。

(3)右肩部分——股價一路下跌至上次回落低點然後突然回升。但是,市場投資的情緒顯著減弱,成交較左肩和頭部明顯減少,股價沒法抵達頭部的高點便告回落,於是形成右肩部分。

(4)突破——從右肩頂下跌穿破由左肩底和頭部底所連接的底部頸線,其突破頸線的幅度要超過市價的3%以上。

分析:頭肩頂呈現出三個高峰的形狀,中間的一個略高。成交量呈現出梯級形下降。它是一個長期性趨勢的轉向形態,通常會在牛市的盡頭出現。當最近的一個高點的成交量較前一個高點為低時,頭肩頂就有可能出現;當第三次回升股價沒法升抵上次的高點,成交繼續下降時,這時投資者就應該把握機會賣出;當頭肩頂頸線擊破時,就是一個真正的賣出訊號,雖然此時看起來較之最高點已經回落了相當的幅度,但跌勢隻是剛剛開始,未出貨的投資者應果斷賣出。

頭肩轉向形態——頭肩底:形狀和頭肩頂一樣,隻是整個形態倒轉過來。形成左肩時,股價下跌,成交量相對增加,接著成交量小幅度上升。然後股價又再下跌且跌破上次的最低點,成交量伴隨著下跌而增加,較左肩反彈階段時的交投為多——形成頭部;從頭部最低點回升時,成交量有可能增加。整個頭部的成交量來說,較左肩為多。

股價在接近上次的反彈高點時會出現第三次回落,這時的成交量較之於左肩和頭部明顯減少,股價在跌至左肩的水平時便不再下跌,局勢趨於穩定,右肩也就形成了。

整個形態的完成是以股價正式策動一次升勢,成交大量增加,當其頸線阻力衝破時,成交更顯著上升為標誌的。

分析,它表明過去長期性的趨勢已經扭轉了過來,雖然股價一次又一次的下跌,甚至於低點一次再一次的降低,但很快就會掉頭彈升,股價在接下來的一次下跌中未達到上次的低點便會重新回升,說明市場上看好的力量正在增強。如果兩次反彈的高點阻力線(頸線)打破後,那就說明空方已被擊倒,買方代替賣方完全控製整個市場。對這樣的形態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我們就可以自主的選擇在合適的時機出貨。

頭肩整理形態,頭肩式是一個轉向型態,它的出現,表示過去的趨勢已告一段落,股價將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

頭肩式轉向型態有:(1)頭肩頂——跌市中出現,(2)頭肩底——升市中出現。

頭肩式整理型態有:(1)頭肩頂——升市中出現;(2)頭肩底——跌市中出現。

頭肩整理型態有一個突出的頭部,兩肩高度大致相等的左肩和右肩,頸線是兩種形態相區別的主要方式,在頭肩整理形態過程中?成交量呈現出不斷減少的趨勢。

分析:股價上升到一定水平便會獲利回吐,後經調整後恢複上升,直至上次高點水平時,股價便會再次受到影響,迅速下跌,跌至上次低點時出現第二次回升,可惜依然沒法突破高點而繼續下跌,當跌至左肩部分水平時便不再下跌,接著開始回升,並且會穿越高點阻力水平,保持上升趨勢。

頭肩頂是一個高價派發性賣出的區域,跌市中出現的頭肩整理型態(頭肩頂),雖然看似頸線呈現著強大的支持,其實隻是另一次賣出機會。來不及在跌市來臨前賣出的投資者,可以趁機脫身。

三重頂(底)型形態:任何頭肩型,特別是頭部超過肩部不夠多時,可稱為三重頂(底)型。它比雙重頂多一個頂,而且各頂分得很開、很深。成交量在上升期間逐次減少。

分析:由於投資者獲利回吐,股價在上升一段時間後出現了第一個峰頂回落,當跌至一定區域便會引起一些看好後市的投資者的興趣,高位賣出的投資者亦可能逢低回補,於是股價再度回升,但市場買氣不佳,所以股價在回複至與前一高位附近時再度走軟,但錯過前一低點買進機會的投資者及短線客仍會看好,由於高點兩次都受阻而回,所以投資者在股價接近前兩次高點時都會紛紛減倉,股價逐步下滑至前兩次低點時一些短線買盤開始止蝕,於是越來越多投資者會感覺到大勢已去,紛紛賣出自己的股票,股價因而會跌破前兩次的低點,這就是整個的三重底形態。三重底,顧名思義,是倒轉的三重頂,分析含義一樣。

雙重頂(底)形態——?M頭(W底):

一隻股票上升到某一價格水平時,由於出現大成交量,股價隨之下跌,導致成交量減少。繼而股價又開始上升,幾乎到達與前一個價格相等的頂點,成交量也迎來了它的高峰期,再接著時第二次下跌,所以,股價的移動軌跡看起來就像M字,這就是雙重頂,又稱“M頭走勢”。

相應的,一隻股票在持續下跌的過程中,由於技術性反彈,略有回升,又再下跌,當跌至上次低點時卻獲得支持,再一次回升,且此時成交量大於以前反彈時成交量,股價的運動呈現出“W”走勢,這就是雙重底。

無論是“雙重頂”還是“雙重底”,隻有在突破頸線的情況下才構成一個完整的形態。

分析:持續上升的股價填滿了投資者的腰包,於是他們開始賣出,因此上升的行情轉為下跌,當股價回落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就會引起短期投資者的興趣,前期賣出的獲利者也可能重新買入,這樣,行情又會被抬升。與此同時,錯過了在第一次的高點出貨的機會的投資者,沒有充足的信心,會馬上在市場出貨,低水平獲利回補的投資者同樣也會再度賣出,這樣,壓力的變大,使得股價狂跌。高點的兩次都受阻而回,投資者對其能繼續上升失去了信心,於是開始拋售,令到股價跌破上次回落的低點(即頸線)雙重頂的形態即告完成。當雙頭頸線跌破,就是一個可靠的出貨訊號。

複合頭肩型形態

看的出來,它的形狀和頭肩式十分相似,隻是肩部、頭部、或兩者同時出現多於一次,它可以分為如下幾類:

一頭雙肩式型態,一個頭兼有大小相同的左右肩,兩者大致平衡。比較多的是一頭雙右肩,在形成第一個右肩時,股價並不馬上跌破頸線,反而掉頭回升,然而卻止於右肩高點之下,接著股價繼續一路下跌。

一頭多肩式型態:二個左肩形成後,很有可能也會形成一個右肩。因為頭肩式都有對稱的傾向。這樣,除了成交量之外,圖形的左半部和右半部幾乎完全相等。

多頭多肩式型態:在形成頭部期間,股價曾一度回升,直至升至與上次高點水平後才有了跌落的趨勢,這樣,就成了兩個頭部,或稱其為“兩頭兩肩式走勢”。

分析:當複合頭肩形態在底部出現時,就意味著一次較長期的升市即將來臨,而市場將轉趨下跌的時候,這種形態就會在頂部出現。把握住這些,對於我們適時的做出賣出或不賣出的決定時大有裨益的。

圓形頂形態

股價呈弧形上升,雖能不斷的升高,但每一個高點稍漲即開始回落,先是新高點較前點高,後是回升點略低於前點,如果把短期高點連接起來,就形成一圓形頂。成交量也構成一個圓形狀。

分析:買方力量強於賣方力量,並獲得一段升勢後,買方勢力逐漸趨弱,漲勢日趨緩和,隨著賣方力量的加強,勢均力敵的狀況就會到來,此時,股價就會保持一種靜止的狀態,而一旦賣方力量超過買方,股價就回落,並且由慢變快,到後期由賣方完全控製市場的時候,跌勢便告轉急,未來下跌之勢將轉急轉大,所以應在圓形頂形成之前離市,但在圓形頂完全形成後,仍有機會撤離。

菱型形態

菱型的形態表現為其頸線為V字狀。成交量呈三角狀,逐次減少,其外形恰似一顆鑽石的形狀。菱形實際是喇叭形和對稱三角形的結合。左半部和喇叭形一樣,第二個上升點比前一個高,回落低點則較前一個為低,當第三次回升時,高點卻不能升越第二個高點水平,接著的下跌回落點卻又較上一個為高,股價的波動從不斷地向外擴散轉為向內收窄,右半部的變化類似於對稱三角形。

股價水漲船高的時候,投資者難掩內心的衝動和喜悅,往往會失去理智,因此股價波動增大,成交亦大量增加,但很快這種情緒就漸漸的冷靜下來,成交量減少,股價波幅收窄,市場從高漲的投資意願轉為觀望,投資者也會靜觀市場進一步的變化再做決定。這其間,如果股價向上突破右方阻力時,而且成交量激增,那就是一個買入訊號。當菱型右下方支持跌破後,就是一個賣出點了。

喇叭型形態:股價上升一段時間後下跌,然後再上升再下跌,上升的高點較上次更高,下跌的低點亦較上次的低點更低。整個型態以狹窄的波動開始,然後由上下兩方擴大,如果我們把上下的高點和低點分別連接起來,就會呈現出一個喇叭的形狀。

喇叭型形態的成交量展現的一個特征為:高而且不規則。

分析:因為整個型態都是緣於投資者的衝動,所以這也就是一個缺乏理性和失去控製的市場,投資者們為傳言所惑,股價上升時便瘋狂追上,股價下跌時又盲目的拋售。他們對市場的前景一無所知,沒有信心,他們衝動和雜亂無章的行動,使得股價時起時落,高點較上次更高,低點則較上次更低,而且起伏的波動很大,也正是他們的波動的情緒,才造成了不規則的成交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