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各種賣出信號的K線組合(2 / 3)

喇叭型可說是一個下跌型態,暗示升勢將到盡頭,然而沒有明確指出跌市出現的時間,當下限跌破時,形態便可確定,此時未離市的投資者應馬上賣出撤離。

潛伏底形態:股價橫向移動在一個極狹窄的範圍內,每日股價的高低波幅極少,且成交量十分稀疏,圖表上形成一條橫線般的形狀,這形態稱之為潛伏底。然而股價和成交量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沉寂後,股價會有明顯的攀升,成交量也會有所增加。

一般在股票市場淡靜之時,及一些股本少的冷門股上,會出現潛伏底。這些股票有著流通量少,宣傳不夠,前景模糊的特征,所以很容易被投資者忽視,這樣一來,股票的供求十分平衡,持有股票的人找不到急於賣出的理由,有意買進的也找不到急於追入的原因,於是股價既不升也不降,就在一個狹窄的區域裏一天天地移動,給人一種很沉悶的印象。對於這樣的股票,我們可以自己權衡,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賣出點。

島型形態:股市持續上升一段時間後,突然呈現缺口性上升的趨勢,股價在高水平徘徊一段時間後,又缺口性下跌,兩邊的缺口大約在同一價格區域發生,這樣,高水平爭持的區域在圖標上就顯現出一個島嶼的形狀,兩邊的缺口令這島嶼孤立獨聳於海洋之上。形成的島型期間有著巨大的成交量,股價在下跌時的島嶼形狀依然。

分析:股價的不斷攀升,持續的升勢,讓很多人都開始不計價搶入,於是形成一個上升缺口,可是股價卻沒有因為這樣的跳升而繼續向上,阻力明顯,經過一段短時間的爭持,股價終於沒法在高位支持,轉而跳空向下,形成跳空向下缺口。股價不斷地下跌,最後形成了升市一樣的島嶼。島型經常在長期或中期性趨勢的頂部或底部出現。當上升時,島型明顯形成後,這便是一個賣出的訊號。

矩型形態:矩形是由股價在兩條水平的上下界線之間變動而成的型態,股價先呈上升趨勢,價格上升到一定水平時遇上阻力,掉頭回落。但很快地便獲得支持而升,可是回升到上次同一高點時再一次受阻,跌至上次低點時又開始回升。把這些短期高點和低點分別以直線連接起來,就成了一條通道,這通道既非上傾,亦非下降,而是平行發展,很像一個矩形。

多空雙方的力量在該範圍之間完全達致均衡狀態,誰也占不了誰的便宜。由於看好的一方認為其價位值得買入,所以股價每回落到該水平即買入,就形成了一條水平的需求線。同時,看空的投資者認為股價難以升越其水平,對股市失去了信心,於是在股價回升至該價位水平時紛紛賣出,因而,供給線也呈現出水平的形態。另外,矩形也可能是投資者因後市發展不明朗,投資態度變得迷惘和不知所措而造成。這樣,股價回升,失去了信心的投資者就會退出;股價回落,一批憧憬著未來前景的投資者就會買進。由於雙方實力相當,於是股價就來回波動在這一段區域。

矩形是整理形態,市道牛皮起落,升市和跌市中都可能出現,長而窄且成交量小的矩形經常出現在原始底部,突破上下限後就會有賣出的訊號。

上升三角形和下降三角形?形態:股價在某水平出現時呈現出強大的賣出壓力,價格從低點回升到水平便告回落,但市場購買力強勁,因而股價未回至上次低點即告彈升,情形持續使股價隨著一條阻力水平線波動日漸收窄。這樣,短期波動高點就構成了一條水平阻力線,而每一個短期波動低點則可相連出另一條向上傾斜的線,這就是上升三角形。在此形態的過程中成交量展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

股價在某特定的水平出現穩定的購買力,股價每回落至該水平便告回升,故而形成一條水平的需求線,然而市場的賣出力量卻不斷加強,股價每一次波動的高點都較前次為低,呈現出一條傾斜的供給線的形狀,這就是下降三角形的形態,與上升三角形恰好相反,在整個形態的過程中,成交量一直處於一種十分低迷的狀態。

上升三角形顯示買賣雙方在該範圍內的比拚,買方的力量在爭持中已稍占上風,在特定的股價水平下賣方不斷的賣出,但並不急於出貨,卻不看好後市,於是股價每升到理想的賣出水平便即賣出,這樣同一價格的賣出形成了一條水平的供給線。但是市場的購買力很旺盛,股價還未回落到上次的低點,他們便急於購進,呈現出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需求線。另外,部分人士為了大量低價收購股票,進行了有計劃的市場行為,故意把股價暫時壓低。下降三角形與上升三角形相似,隻是多空力量卻與上升三角形所顯示的情形相反。

看空的一方不斷地增強賣出壓力,股價還沒回升到上次高點便再賣出,而看好的一方卻依然堅守著自己的價格防線,在股價每回落到該水平時便給予大力的支持。但是如果有人為了將手中的股票賣完,托價出貨,也可能構成這樣的一種形態。

在這個過程中,下降三角形在突破下部水平阻力線時會出現一個短期賣出訊號,這兩種形態雖屬於整理形態,但也有朝相反方向發展的可能,上升三角形可能下跌,因此投資者在向下跌破3%(收市價計)時,應暫時賣出,以待形勢明朗。

楔型形態:楔型分為上升楔形和下降楔形,成交量變化和三角形一樣向頂端遞減,股價變動於兩條收斂的直線之中,與三角形不同處在於二條界線同時上傾或下斜。上升楔形是指一次股價下跌之後出現技術性反彈,一路飆升,隨即又下滑,但回落點較前次為高,上升的新高點比上次反彈點高,又回落形成一浪高一浪之勢,如果我們把短期高點相連接,就會呈現出一條向上傾斜的直線的形狀。

下降楔型則相反,高點一個比一個低,低點亦一個比一個低,形成二條同時下傾的斜線。

這兩種形態的成交量表現為:越接近端部,成交越少。

下降楔形是一個整理型態,常在跌市中的回升階段出現,與下降三角形相似,但下降三角形隻有一邊上傾,而下降楔型則兩邊上傾,在下降楔型中,股價下降,即使股價下降,賣出的壓力也不會因此而增大,但是投資者的興趣會減少,股價雖上揚,但每一個新的下降波動都會較之前一個顯得弱一些,當需求完全消失時,股價便反轉回跌,因此,下降楔型表示一個技術性的意義之漸次減弱的情況。當其下限跌破後,就是賣出訊號。

旗型形態:這種形態通常都伴隨著急速而又大幅的市場波動,股價經過一連串緊密的短期波動後,形成一個稍微與原來趨勢呈相反方向傾斜的長方形,這便構成了一個旗形走勢圖,具體可劃分為:上升旗形,下降旗形。

股價經過劇烈的攀升之後,會形成一個緊密,狹窄和稍微向下傾斜的價格密集區域,如果把這個區域的高點和低點連接起來,就會呈現出二條平行而又下傾的直線的形狀,這就是上升旗形。

股價在一段急速的下跌之後,形成一個波動狹窄而又緊密,稍微上傾的價格密集區域,呈現出一個上升的通道的形狀,這就是下降旗形。

旗型形態的成交量表現出的特征為:漸次遞減。

急速上升或下降的行情中途經常會出現旗型形態,在上升的行情中,成交量逐漸增加,創下一個短期最高記錄,因而獲利的股票持有者會紛紛賣出,股價的上升開始遭受壓力,並出現小幅度的下跌,形成一種旗型的形狀。不過大部分投資者對後市依然充滿信心,所以市場需求會很旺盛,股價回落的幅度十分的輕微,經一段時間整理,到了旗型末端股價突然上升,成交量大增,呈現出一條直線的形狀。股價就像開始一樣急速飆升。這就是上升旗形。

把上升時圖形倒過來就是下跌時所形成的旗形,亦即股價急速的直線下降中,成交量增加達到一個高點,然後出現小幅度的反彈,成交量減少,形成旗形。經過一段時間整理,到達旗形末端,股價突然下跌,成交量大增,股價呈現出持續下跌的趨勢。

成交量的變化在旗形走勢中是十分重要的,當上升旗形往上突破時,必須要有成交量激增的配合;當下降旗形向下跌破時,成交也是大量增加的。股價應在四周內向預定的方向突破,超出三周時,就應該特別小心,注意其變化。尋找出自己合適的賣點。

對稱三角形形態:一係列的價格的變動,並且每次變動的最高價,低於前次的水準,而最低價較之前次水準高,這樣就呈現出一個壓縮圖形的形狀,如果把短期高點和低點,分別以直線連接起來,再橫向看股價變動的上限和下限,就會分別呈現出向下斜線和向上傾線的形狀,如此一來,就可以形成一個相當對稱的三角形。

對稱三角形形態的成交量變化特征為:隨著股價變動而遞減,在股價突然跳出三角形時猛增。

買賣雙方的力量相互平衡,最終形成了對稱三角形的形態,股價從第一個短期性高點回落,但此時市場需求強盛,因而股價在他們的支持下迅速回升,但購買的力量對後市沒有太大的信心,因此股價未能回升至上次高點已就會下滑,在下跌的階過程中,投資者們由於對其前景仍抱有希望,因此不會大低價賣出,所以回落的壓力不強,股價未低跌到上次的低點便已告回升,此時,買賣雙方相互觀望,股價上下波動的幅度也就日漸變小,這一形態也就宣告完成。

買賣雙方猶疑不決的觀望態度,使得市場顯得很沉寂,成交量在對稱三角形形成的過程中不斷減少。

對稱三角形是屬於整理型態,一般情況下,股價會繼續原來的走勢,隻有在股價朝其中一方明顯突破後,才可以采取相應的買賣行動。如果股價往上衝破阻力(必須得到大成交量的配合),就是一個短期買入訊號;反之若是往下跌破(在低成交量之下跌破),便是一個短期賣出訊號。

缺口形態:它是指股價在快速大幅變動中有一段價格沒有任何交易,在股價趨勢圖上表現為一個真空區域,這個區域稱之“缺口”或“跳空缺口”。

股價出現缺口後,經過一段時間,突然反轉過來,重新回到原來缺口的價位時,叫“回補缺口”。缺口發生的部位大小,是判斷各種形態時最有力的輔助材料。可以預測走勢的強弱,以及看看是否是突破,還是已到趨勢之盡頭。

缺口又可以分為普通缺口,突破缺口,持續性缺口與消耗性缺口四種:

普通缺口一般會在幾個交易日內便會完全填補,它隻能幫助我們辨認清楚某種形態的形成。

突破缺口經常在重要的轉向型態如頭肩式的突破時出現,它可以用來辨認突破訊號的真偽。形成突破缺口的原因是其水平的阻力經過時間的爭持後,供給的力量完全被吸收,短暫時間缺乏貨源,買進的投資者被迫要以更高價求貨。又或是其水平的支持經過一段時間的供給後,買力完全被消耗,賣出的須以更低價才能找到買家,因此便形成缺口。

持續性缺口通常是在遠離形態至下一個反轉或整理形態的中途出現,因此它能大約的預測股價未來可能移動的距離,又叫“量度缺口”,其量度的方法是從突破點開始,到持續性缺口始點的垂直距離,就是未來股價將會達到的幅度。

消耗性缺口的出現,就表示股價已經麵臨著轉向的邊緣,如果股價此時在上升,那則表示它即將下跌;反之,若此時股票在下跌,那表示它將很快會上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預見性並非必然的。

對這些缺口的了解,有助於我們確立自己的最佳賣點。

根據股價曆史位置與當日K線變化決定賣出點

股價在運行中隻有兩個方向,即上漲與下跌。波動是股價運行的基本形式,所以,絕對的平盤是沒有的,平盤隻是相對的。橫盤整理也是一種波動,股價在上下波動的同時,成交量也會有相應的變化,其實,在一定的時間與一定的空間內K線的組合隻有四種基本形態。

1.增量上漲:在一定的時間周期內,隨著股價上升成交量逐漸增加。當漲幅達到一定的空間後,發生盤變。

2.縮量上漲:在一定的時間周期內,隨著股價上升成交量逐漸減少,當漲幅達到一定的空間後,發生盤變。

3.增量下跌:在一定的時間周期內,隨著股價下跌成交量逐漸增加,當漲幅達到一定的空間後,發生盤變。

4.縮量下跌在一定的時間周期內,隨著股價下跌成交量逐漸減少。當漲幅達到一定的空間後,發生盤變。

這四種基本形態在不同的K線環境中其含義是不同的,須需要結合趨勢進行分析,它們的形成過程反映了股價漲和跌的強弱,形成波浪式的運動。股市就好比是戰場,有了智慧與謀略我們才能出其不意的製勝,我們會運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手段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鬥,但是都逃脫不了這四種基本的形態。

另外,這四種基本的形態要受到時間和空間的製約。這四種基本形態存在於不同的時間周期內,大周期製約著小周期,小周期帶量才能改變大周期,同一個時間周期內,由於外界因素的影響,股價的運行周期也會發生變化。周期愈小,對外在因素的反應愈大,技術走勢上產生共振,形成“時間窗口”。

空間對其的影響主要表現為股價的波動幅度受製於它的K線環境、技術環境與市場環境。一個“合理”的空間,取決於主力的意圖與風格、成交量的相對變化和時間的節奏。股價在一個周期內上下浮動會出現兩個幾點,分別稱其為陰極點和陽極點,在極點上的量和價都是周期內的調整極限。

K線變化就是有這四種基本形態構成,那如何來根據k線的變化來確定賣出點呢?

覆蓋線——賣出信號

覆蓋線是指股價連續多天上漲之後,第二天高價開出,然而買盤不想追高,漲勢隨之變為跌勢,收盤價跌至前一天的陽線以內,幾乎要被覆蓋,覆蓋線便由此而得名。

下降覆蓋線——賣出信號

若股票在高檔震動中,有一條包容大陰線出現,次日又拉出一條下降的陽線,接著又出現了覆蓋線,這種跡象表明股價的行情已達到天價的價位,投資者出賣手中股票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