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新股中孕育著機遇(2 / 3)

打新股的訣竅

投資者申購新股不僅靠運氣,還要掌握一些打新股的竅門,以提高中簽的可能性。

避熱追冷。當多隻新股同期上市時,我們應采取追冷門的策略,專攻冷門的新股,假如幾隻新股同時上市,那麼,我們要選擇申購時間較晚的個股,為什麼呢?因為大部分人已經把錢用在申購第一和第二天的新股,到第三天時,很多資金都已用完,競爭力減少,此時申購新股的話,中簽率會更高。

擇大棄小。當多隻新股同期上市時,我們要選準一隻集中資金全倉出擊,這樣可提高中簽率,其中,大盤新股的中簽率要明顯高於小盤股,因此,資金較少的投資者應全力以赴參與大盤股的新股申購。

資金量大保障高。當申購資金達到一定數量時,中簽率就會有保障。

選擇時間再下單。從以往的經驗來看,上午10:30到11:15和下午1:30到2:00這兩段時間下單的中簽率相對較高。在剛開盤或者是快收盤這兩階段下單申購的中簽率小。

借助基金力量打新股。目前借助資金、銀行理財產品等打新股,收益率也比較可觀,一般在10%左右。

把握新股機會的三要素

關注以下三個重要指標可幫您準確判斷是否有主力資金介入。

前半小時換手率在40%以上

一隻新股是否有短線機會,關鍵是看換手是否充分,通常,當新股成功換手接近50%的時,欲炒作的主力資金才會產生比較大的欲望和興趣對其展開瘋狂拉高脫離成本的動作。

根據以往的經驗,主力機構認準某隻新股,就會利用開盤後的5~15分鍾,趁中小投資者躊躇觀望之際,迅速介入籌碼,換句話說,新股首日開盤後的5~15分鍾,股票的買入量大部分來源於主力機構,所以,判斷是否有大主力介入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看前15分鍾或前半小時該新股的換手率和股價走勢。一般情況下,5分鍾換手率在20%以上,15分鍾換手率在30%以上,30分鍾換手率在40%以上,都是值得高度關注的。

在主力成本區介入

投資者可根據單日成交量最為集中的均價線來判斷主力的成本區。在成本區上下浮動10%的區間,具有相當的介入價值。

無論是大主力還是廣大散戶,介入資金最終目標就是在買賣差價上獲取利潤,如果介入後連10%以上的空間都沒有的話,資金介入幾乎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開盤價應出乎市場意料

如果某隻新股開盤後的價格比大部分人預想的要高,那麼,這隻股應該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換句話說,正會大漲的新股,總是出乎大部分人的預料。

總之,投資者在介入時要把握以上這三點因素,決不可輕視。

新股炒作的形態

一般而言,新股的炒作常具備以下幾種形態:

高舉高打型

在炒作新股的過程中,大部分主力通常會利用投資者對新股的不了解而展開高舉高打的過程。高舉高打一般會出現以下出乎市場的意料之外進行高開的形態。

不少新股在市場預期較高的情況下,常會呈現出高開高走的情況,因為不少股票在上市時市場的預期很高,而主力也想進行一番炒作,若開盤價較低,一級市場持股者采取較為惜售的方法,而如果其高開的話,原始股東常會拋出,主力通過高舉高打的方法,先高開,隨後在盤中進行洗盤。這樣極易收集充分的籌碼。

被成功炒作的新股大都是市場關注的的熱點題材,若新股缺乏被市場關注這一重要因素,就無法吸收市場的跟風盤,即使被炒作也不會收到太好的效果,這是因為炒作新股需要有資金的配合,新股打至一定的價位後,卻不被市場看好,主力是很難進行炒作的,一旦上漲也會缺乏有力的買盤將股價托住。通常情況下,要想引起市場的關注,新股需具備一個重要的因素“第一次”。

股市中的第一次往往是非常難得的富有成效的盈利機會,以第一次認購證為例,當滬深兩市首次發行認購證時,當時眾多的投資者還不太了解什麼是認購證,隻有很少一部分的投資者買入認購證,第一批購買認購證的人不僅獲得了極大的收益,而且還成了滬深兩市少有的暴富者。

第二次認購新股仍會有收益,但比起第一次,其收益率大多會下降。認購證中會出現,股市中也易出現這種情況,第一次被人炒的題材在第二次類似的事件產生後很難產生再次翻倍的效果。從股市中的第一次情況分析,通常有如下特點:

(1)被投資大眾所忽視

不論是第一隻認購證、第一隻大盤股還是第一隻基金,均有不被市場看好的特點,在股市中這樣的情況時有發生,投資者越是看好的股票,卻越難得到成功的炒作,這主要是因為股市是直接涉及到金錢利益的,當投資者都一致看好某隻股時,卻不會取得成功的炒作要件。新股不被看好的特征卻成了被成功炒作的要件,眾多的投資者一致看好的股票往往沒有盈利機會,正是不被看好才會在股市中形成巨大的盈利機會。

(2)作為新生事物具有無法替代性

新生事物是原來事物所無法替代的,有著無法替代性的特點,作為股市上的第一次,往往使眾多的投資者無法加以認識,這也導致了眾多的投資者無法積極參與其中。投資者在認識上的迷茫錯失了獲利的良機,而市場上以往那些陳舊的題材一般不會得到市場短線資金的積極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