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股票之王的策略(1 / 3)

股民們多向股票成功人士學習投資策略,才能把握時機,賺取最大利潤。

彼得·林奇的六大投資策略

彼得林奇是一個傳奇,傳奇在於他所經理的基金——富達公司麥哲倫基金,因投資績效位列全球第一,一躍成為全世界最成功的一支基金,他的投資傳奇,如同喬丹對於籃球的傳奇一躍,將投資管理變成一種藝術,來自經濟的藝術。

隻要用心對股票做一點點研究,普通投資者也能成為股票投資專家,並且在選股方麵的成績能像華爾街的專家一樣出色。——彼得林奇

對於彼得?林奇來說,首先他確立了6種公司的基本類型——穩定增長型、緩慢增長型、快速增長型、周期型、困境反轉型以及隱蔽資產型。他認為投資者應當確定某一特定行業中的一家公司作為潛在投資對象後,再判斷出該公司屬於哪一種公司類型。

緩慢增長型——投資策略:快刀斬亂麻,果斷放棄

彼得林奇將電力上市公司列為常見的緩慢增長型的公司,這是由於往往隨著電力成本的大幅度增加,消費者對於電的使用開始限製或者節約,這使得原本處於快速增長的電力行業開始整體慢下來,上升速度遲緩。盡管緩慢增長型的公司可以定期慷慨地支付股息,然而,將時間浪費在一支看不到盡頭和快速增長的希望的公司上,這是不是對於金錢效益的浪費?

穩定增長型——采取投資策略:保底持有

可口可樂、保潔公司、貝爾電話等,這類公司擁有著悠久的曆史,成為人們生活中,難以缺少的生活必需品之一,這些公司具有數十億美元市值,但是,由於生活中的高消費性,增長速度相對較快,且走勢平穩,年均增長率為10%左右,彼得林奇認為,穩定增長型的股票,取決於買入的時機是否正確,以及買入價格是否合理,因此,穩定增長型的股票,往往在經濟衰退時期,為投資起到保底的作用。

快速增長型——采取投資策略:堅持擁有

彼得林奇的觀點是,不屬於快速增長行業的快速增長型的公司,更讓人喜愛,規模小,新成立不久,成長性強,年平均增長率為20%至25%,此類的公司,往往隱藏著大牛股,市盈率為10~40倍,甚至也可以是200倍。隻有能尋到一兩隻這類型的股票,對於整個投資組合的業績水平,也就相當不一樣了。

隻是,需要注意的是,高收益往往意味著高風險,一旦公司的增速放緩,可能意味著股票將迅速貶值。

周期型——投資策略:不熟不做

所謂的周期性公司,則是指那些銷售盈利中,盡管不可能精準預測,但是始終有規律的上漲下跌的公司,其中,汽車、航空、輪胎等都屬於周期性的公司。這類型的公司,往往在經濟衰退到經濟繁榮這一中間階段時,股價上漲的幅度,甚至比穩定增效型的公司還要快,然而,一旦經濟衰退,這類公司的股價則會嚴重的縮水。

人們往往認為那些著名的大型公司,就是值得信賴的穩定增長型的公司,實際上,彼得林奇認為,時機的選擇,是投資周期性公司股票的關鍵。除非投資者可以快人一步的發現這類公司行業的繁榮與衰退,這種優勢,往往決定者投資者的優勢,顯得尤為重要。

困境反轉型——投資策略:因地製宜

困境反轉型公司的定義是那些幾乎要按照法律規定申請破產保護的公司,往往有著導致公司滅亡的致命傷。但是,被許多這類型的公司所證明的是,這類公司的股價,往往遇到好的時機,就能夠迅速地收複股價,且與整個股票市場漲跌關聯程度最小。但是並非所有該類型的股票都能夠在這樣的破產困境中反轉,應當考慮多種因素,例如破產的母公司,或許包含著運營狀態不錯的子公司等。

隱蔽資產型——投資策略:善於發現

隱蔽資產型公司是指在任何一家上市公司中,某一投資者注意到了這家公司所擁有的而大多數大眾投資者卻沒有注意到的價值非同一般的資產的那些公司。對於這類型的公司,判斷起來都相當困難,因為很難被人們所了解。但是一旦了解清楚該隱蔽資產,隻要等待,就有收獲。

林園的投資策略解析

林園的投資理念,其實與巴菲特的投資之道,有著異曲同工的妙處。

我隻買我了解、能算清賬的公司股票,做有底的投資——林園

……

我了解、能算清賬的公司

林園每年都會給自己預備300萬元的上市公司調研費用,堅持開股東大會,為了與萬科王石能夠麵對麵交流,他買入了24萬股深萬科,值得不值得,隻有林園自己知道。為了了解伊利股份,他跑到各大商場、超市,親自調研該牛奶的市場銷售情況。他對上市公司的調研,可謂有口皆碑。

隻做有底的買賣

林園自言比較膽小,做買賣不做無底買賣,而是隻會去做有底的買賣。林園在上海機場的投資策略,就甚稱為投資的經典案例,最初的時候,上海機場的股價在12元左右浮動,而發認沽權證的行權價為13.6元,林園在此價位上堅決買入,甚至借了500萬來做這件事,因為他堅信認為這樣做是非常安全的。“公司不可能拿出77億元來行權”,這就是林園所認為的投資上海機場的底,一有錢就會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