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中了龍頭股和高增長的小盤股,什麼時候都是牛市
林園買股票與眾不同,他看的是個股,而不是大盤指數,對他來說,能夠選中龍頭股以及高增長的小盤股,任何時期都是牛市,2007年以前,在那漫長的熊市期中,貴州茅台、雲南白藥、銅都銅業一騎絕塵,貴州茅台曾在一天之內,為他賺進了一個多億,他的狂妄來自於他入市17年來,複合增長率接近100%。
股票配置不外乎低市盈率、高分紅的績優龍頭股和確定性高的小盤股。——林園
2005年第四季度是銀行業的發展拐點,平均業績增長25%,僅招商銀行為例,北京分行僅在2005年人均利潤就達到100萬元,江浙地區的分行人均利潤也達到70萬元,讓投資者不得不佩服的五體投地。
林園的選股7原則
林園對於自己看好的行業,往往都會持有十分的把握才會去做這件事,他的7大財務標準,衡量下來的公司,往往是值得長期追蹤,7大原則分別是:
1現金流充足(最好賬麵有十幾億資金);預收賬款越多越好;
2淨資產回報率在15%以上;
3淨利潤不少於7000萬元;
4毛利率在20%以上;
5派息率在5%到6%之間;
6預收賬款越多越好;
7每股盈利不低於0.3元;
股神林園的不敗神話,當然不會是絕對不敗,如今,財富的劇增在人們眼中,並不是罕有的事情,但是,林園的財富風格,是許多人都模仿不出來的,不然他也不會號稱股神,在林園的眼裏,他追求的不是一隻未來股價隻能翻個兩到三倍的股票,而是那些在未來的三年裏,股價可以上漲到十倍以上的股票。而這一判斷標準則是從財務指標上判斷,隻有毛利率趨升或者穩定,在未來才有希望。這在林園看來,是上市公司所有財務指標中最關鍵的一個。
胡立陽判斷股價見底秘訣
胡立陽擁有著中國人在華爾街最高職位,享譽華爾街“股市神童”的稱號,他是世界上最大的證券公司——美林證券的第一位華人副總裁兼加州分公司總經理,1985年,在台灣中央、政治大學教授股票投資學,擔任證券市場發展基金會的秘書長,對股票投資的熱潮掀起,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被台灣媒體熱捧為“股市教父”。
股票是否見底的判斷,對於每個股民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胡立陽認為:“一般而言,如果股價的單日跌幅有日漸縮小的情形,這是股價即將止跌的征兆。而這種現象配合成交量逐漸放大,則有可能出現大幅度反彈。”
胡立陽的看法不無道理,解析起來的意思並不難以理解,通常,股市在下跌中,成交量的減少是很好的現象,價跌量縮,代表著股價在觸底,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買賣的人少,要反彈起價格,需要一定的市場認識,隻有此時成交量開始增加,則說明著市場的信心,反之,如果當日跌幅擴大,成交量也一樣的增加,這是市場跌勢局麵尚未明朗,應予以回避。這一法則對於研究和判斷股市整體和個股的走勢都是可以適用的。
胡立陽的九句名言
不要聽“親朋好友”的話,他們隻會讓你成為“平凡人”。
不要隻會“用功讀書”,重要的是“要讀對書”。
不要隻是“努力工作”,重要的是“做對工作”。
不要指示結交“誌趣相投”的朋友,否則你永遠隻看到“一半”的世界。
不要指示“安分守己”等待升遷,要像下跳棋一樣想辦法“一步登天”。
不要指示“準備好了等機會”,主動“製造機會”才能捷足先登。
不要以為“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隻是你必須“站對地方”接。
不要隻會“正麵思考”,要“逆向思考”,“不正常”的人才能出人頭地。
在股市中,別人因為緊張而犯的每一個錯誤,都是在辛辛苦苦的為您累計財富。
殷保華的神奇密碼線
殷保華可以說,是一個備受爭議的民間股神了,他在股市中,用慘敗的教訓,換來太多的寶貴經驗,這些寶貴的經驗,或許對於股民來說,也是一種啟發。
“學會盈利之前,先要學會控製風險。”
“特別不要盲目相信市場傳言。”
“什麼都可以騙人,惟有股市的走勢不騙人。”
“炒股要學會技術,不能盲目操作。”——殷保華
股市的熱潮,已經將太多的人們帶入了股市大軍行列,然而,在股市中如魚得水的弄潮兒其實還是很少的,讀一讀殷保華的故事,也許股民們能學到一些東西。
文化程度不高的殷保華在股市的長期操盤實戰中,積累了豐富的操盤經驗,他的江恩理論和大資金的調度融合在一起,用他本人的話概況起來就是:“線上陰線買,線下陽線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