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穆女士的問題,反應著人對於自身的判斷和認識,往往會產生偏頗,對於自身經驗的絕對推崇,是老股民最容易犯的錯誤,緊盯不放,頻繁操作,都是容易使得股民陷入虧損的困境。在局勢不明朗的股市中,憑借著自身的經驗,追漲殺跌,特別是一波行情的中期和後期的環境中,股民往往對於行情的延續,表現出遊移不定的情緒,心理素質不夠理性的人,往往都會在此時踩錯股市節拍上下運行,頻繁的買賣進出,總認為眼前短暫的漲勢或者跌勢就是新一波行情的起點。從而陷入危機和困境中,令人困苦難道。
然而,陷入困境的不少股民,卻選擇在此時進行持倉做垂死掙紮,恰恰忽略了在股市中,沒有人會是永遠的勝利者,沒有人會是永遠倒黴者,仿佛幸運女神要麼一直籠罩頭頂,要麼就一直不肯光顧似的。
其實確認已經陷入困境的股民,不必過分的沮喪和懊悔,努力而積極的走出困境才是正確的,而不是緊盯眼前的困境不放,有的股民甚至會采取鎖倉的方式,即緊盯著眼前的,又開始新的交易,問題是已經陷入了困境之中,再進行鎖倉,鎖住的不僅是資金、時間,也鎖住了自己的心態,往往適得其反,導致再次虧損,這樣做,又有什麼意義呢?
每個人成長的過程當中,心理的成熟往往才是標誌性的成熟,股市是對人性的一次殘酷的剖析,貪婪、怯懦等各種隱藏弱點,才此時被現形,那麼,應對困境又應當怎樣做呢?緊盯不放,頻繁操作而導致困境的解決之道,隻有一個,那就是——停止入場。
對於因逆市操作而身陷困境的股民來說,乍聽這四個字,都會感到不可置信,然而,隻有這樣做,才能穩住自己的心態,沉著的想出自救方法,這個世界上,沒有救世主,唯一的救世主,就是自己。同時要對自己的手中的股票進行分頭處理,分頭處理之後,往往股民自己也就做到了心中有譜,不再慌亂而無頭緒,此時,就可以將剩餘的股票作為一個全新的交易來對待,重新設置止損點,在價格回調或者觸發止損點之際,予以出局。
手持多種股票
對於股市的投資者而言,是手持多種股票好還是選擇幾個股票進行攻防,是每一個股民都會考慮到的問題,實際上,對於股票數量的選擇,取決於股民自身的能力,以及願意承擔多大的風險,有些誤導股民的觀點則武斷的認為,如果想獲取高收益,持股應當以10種以上最佳,而手中閑散資金較大的,可以選持20種股票。理由是這樣做的話,即便是選股失誤,也不至於全軍覆沒。
按照這種分析方法,從表麵上看,假設某股民購買20種股票的話,那麼進行資金的風險分配的話,每支股票占了5%的風險。聽起來,是不是很保險?是不是比較低的投資組合?
但是,我們將這種理論的風險分配放入股市實際操作中來看看是否可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鐵一般的定律,如果隻能紙上談兵,那麼肯定是不能實施的。
股市的操作中,不可能出現這樣剛剛好的互補類型的操作方式,往往是多數盈利少數虧損,或者多數虧損少數盈利,如果是前者的話,投資者自然感到竊喜,除了補貼了虧損,說不定還能小賺點呢!可是假如是後者呢?股民在應對這種情況的時候,又應當如何做呢?
了解市場的風險,這句話一直為廣大股民而熟知,然而,麵對著股市上下翻動的數字之後,相當一部分股民,往往無法保持著平和的心態,容易被市場所迷惑。
手持多種股票必須量力而行,一般來說,手中掌握3種股票是最有利的,當然,沒有絕對,隻有相對。但是股民必須根據自己的情況、能力以及資金進行合理安排,千萬不可盲目投資。
手持多種股票時,每一種股票的背景也就不盡相同,股民必須保持清晰而理性的頭腦,對股票進行合理的規劃,不能將股票進行統一安排,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2007年年底以後的股市,一直到2008年如今,大小非解禁,印花稅降低,股市仿若晴雨表,今天紅了明天綠了,股票的價格起起伏伏,如同南方的六月天,說變就變,投資者介入股市,就必然要麵對著市場的風險打擊。
手裏抓一個糖果,相信我們都能牢牢的握住,那麼抓兩個三個呢?也可以吧?但是抓一把呢?這個時候,肯定會有人猶豫,一把糖果是多大?沒有概念的,手大的人和手小的人,是不是也要考慮?如果這個問題思考的更細致點?糖果的大小形狀是不是也要考慮?
股市也是這樣,千變萬化的股市,研究一生也是無法研究透徹的,因為任何人都無法預測明天的信息,而明天的信息往往又是對股民的今天有著極大的前沿性的預測,一個股票的價格起伏,股民容易理解,兩個也可以,三個也可以,多了呢?物極必反,要逐一了解的話,不僅不容易實現,而且也會覺得不勝其煩,煩躁的心情也是會影響判斷力的發揮的。對於所持股票,一定要量力而行,過多的股票握在手中,往往會讓股民顧頭顧不得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