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詩學序跋 主持人語(張立新):(1 / 1)

第七章 詩學序跋 主持人語(張立新):

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詩人的身份往往也更複雜多元,而詩人身份的不純粹,對詩歌創作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啟示和收獲。本輯選錄呂進先生的兩篇詩學序跋,就是為兩位享有盛名的“跨界”詩人的詩集所作。正是慧眼發現了“跨界”詩人詩作的別樣精彩,呂進先生給予了熱情的肯定和彰顯。

何為詩人,何為詩?這事關詩學本體性的問題。呂進先生在《兵氣擁雲間——朱增泉三部詩集總序》中詩意地言說道:“詩人是這樣的人:似僧有發,似俗無塵,做夢中夢,悟身外身。他是本真生命的言說者”。和平年代的將軍詩人朱增泉,身兼作家、學者、軍人的多重身份,其詩歌在曆史與現實、社會與人生的多重對話中,熔鑄了詩人純正的詩心,旺盛的詩情,深邃的詩思。在看似閑筆的漫談中,呂進先生指出朱增泉詩歌迥異於建國後精致委婉的軍旅詩風的陽剛之美——雄豪大氣、浪漫灑脫,更重要的是,“軍旅詩人應該有怎樣的現代襟抱,這就是朱增泉的詩篇所致力展現的”,這就點化出了朱增泉詩歌的當代意義。同時,也正是“化外在為內心,化事件為感情,化經驗為體驗”,使讀者能體悟到朱增泉詩歌的“兵氣”中“雲集”的詩意。

同樣有過軍人身份的詩人黃亞洲同時也是影視劇編劇,小說家。呂進先生在《詩人黃亞洲——序黃亞洲〈沒有人煙〉》中,開篇就從詩的言說方式入手,去論及黃亞洲的詩人身份和他的詩,指出《沒有人煙》隨處是“詩家語”,是“精致的講話”,是詩人以大手筆抒寫人生的感悟和人事的感傷。詩人的小說家、編劇身份,使其詩歌多帶有敘事成分,“敘事因素使得黃亞洲的詩更厚重:情有所依,思有所據”。呂進先生由此及彼,從對詩與散文各有倚重的辨析,進一步指出,“敘事時惜墨如金,抒情時用墨如潑,這是詩的黃金定律”,從而肯定了黃亞洲在詩歌敘事功能方麵作出的有益探索。

看似“無法”的沒有任何憑借的序跋文體往往最能體現出序跋作者的真識見真性情,在自由開放的言說空間與有所規範的文體張力中,呂進先生見微知著、縱橫關聯,彰顯了其嚴謹慎密而又情思交融的序跋藝術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