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富豪,一無資金,二無門路,她們幾乎無一例外是靠吃大苦、賺小錢完成原始積累的,猶如飛蛾經過蛹的痛苦掙紮與磨練。她們身體上不怕苦累,心理上不怕折磨,事業中不怕起伏,創業時不怕艱險;她們能吃苦,敢吃苦。能做別人不願做的事,能吃別人不能吃的苦,就能賺別人賺不了的錢。這不僅是女人賺錢的精髓,更是女人賺錢的真經。
1.
敢闖敢拚,女人也要豁出去
吃得菜根,百事可做。女人要消除自己的一身嬌氣,敢闖敢拚,敢於吃苦,才能增加自己成功的籌碼。豁出去,你敢嗎?
她隻有高中文化,曾在一家內衣廠打了7年工,卻沒攢下一分錢。她除了會做內衣,也沒有別的特長。但就是這麼一個“無知”的打工妹,如今卻成了資產上億的內衣大王!她成功的法寶說簡單也簡單,說不簡單也不簡單,那就是:鍥而不舍,能屈能伸。
1980年,吳豔芬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恰好當時有廠子正在招工,於是她便進了麗斯內衣廠,成了一名普通車縫工。
麗斯內衣廠是由香港黛麗斯公司和鹽步鎮合辦的一家企業,由香港黛麗斯公司提供設備、技術和訂單,中方負責管理和生產,所做內衣全部出口。這樣,吳豔芬成了港資企業在大陸培訓出來的第一代內衣車縫工。
那時候,中國大陸女性戴的文胸都是用一塊白色的確良布做的,所以在進入麗斯內衣廠後,她立即被那些精致美麗的文胸迷住了,其款式、顏色、布料和做工竟然有那麼多講究!
吳豔芬在麗斯內衣廠第一個月領的工資是30.9元,雖然錢很少,但她還是很高興,因為那些五顏六色的文胸總是能帶給她無限的新奇感。這時候,每逢休息,一起做工的姐妹們最喜歡玩的遊戲就是拿著這些文胸互相開玩笑,問對方敢不敢戴。每當這時,被問的人十有八九會說:“才不敢呢,羞死了。”要是誰公開表明對這些文胸感興趣的話,大家就會像看怪物一樣看她。這也難怪,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中國還遠沒有今天這麼開放,人們普遍認為女性過於打扮自己是風騷的表現。但愛美畢竟是女人的天性,沒旁人時,大家都會偷偷地把喜歡的文胸在自己的胸前比試一下……
吳豔芬幹了幾個月後,麗斯內衣廠開始實行計件取酬。吳豔芬由於做事麻利,她的工資不斷上漲。
1981年,吳豔芬的母親辦了停薪留職手續,開了一家早餐店。這樣一來,吳豔芬的事情就更多了。每天下班後,她必須幫母親發麵做包子、包糯米雞,一直忙到深夜。第二天必須早早起床,幫母親賣一會兒早點,然後才匆匆趕往廠裏上班。盡管生活非常忙碌,但吳豔芬對待工作還是非常賣力,她不僅高標準地完成任務,還刻苦學習文胸的其他製作工序。因此,在吳豔芬當了一年多的流水線工人後,廠裏提升她做了技術指導,工資也漲到了100元左右。
有一天,她正上著班,看到車間裏隨處擺放的五顏六色的內衣,心裏突然冒出一個大膽的念頭——我們為什麼不做內衣呢?她隱隱感覺到,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女性的審美意識正在慢慢蘇醒,這些帶有修飾的文胸遲早會在中國大陸流行,趁著現在國內市場上還是簡易內衣一統天下,自己搶先占領市場空白,成功的機會一定會很大!
1987年8月,吳豔芬辭去了麗斯內衣廠的工作,賣了汽車得了6.8萬元。經過商量,她用這筆錢在家裏的後院蓋了一棟三層的小洋樓。當時,她想:小洋樓既可以當廠房,又可以居住,一舉兩得。
房子蓋好後,身上隻剩下7000元錢。正在這時,吳豔芬聽說麗斯內衣廠要淘汰一批老設備,就立即跑去花6000元錢買回了一台國產平車、一台進口勝家雙針車和一台勝家人字車。沒有錢進布料,他們就跑到附近的內衣廠去買人家用剩的邊角料……
一番準備之後,1988年秋,他們的內衣作坊終於在林建明新蓋的那棟房子裏開工了,員工就是一人,吳豔芬既是裁剪工又是車縫工,專管生產;而林建明則既是驗貨員,又是產品推銷員。
他們忙活了大半個月,終於做出了120件文胸。兩人得知廣州高第街有個專門批發簡易內衣的市場,便扛著這些內衣跑去那裏推銷。
誰知,市場的老板看了他們的貨後,並不感興趣。因為當時暢銷的貨有兩種:一種是當時國內女性常用的極簡易的胸罩,由棉布或的確良布製成,售價是每個一元錢;另一種則是那些港資廠返銷國內的少量次品,用料、款式、做工都比較講究,售四五元一個。而吳豔芬他們的產品介於兩者之間,雖然樣式上模仿的是港資廠產品,但由於用的是別人不用的邊角料,質量上自然差一點,做工也比不上人家精細。看著老板不想要的樣子,兩人心裏特別難受,頗感前程渺茫。
最後,他們好話一籮筐,市場老板才同意代銷他們的產品。經過商量,吳豔芬和林建明將他們的文胸定為1.5元一個。留下產品和電話後,兩人心情沉重地回到了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