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逃避債主,夫婦倆來到成都雙流縣城賣稀飯。但稀飯的確不好賣呀,開張三個月就虧本3萬多元。結果一顧客提醒了他們:開稀飯店啊,一定要改變經營理念,要有創新意識才行。
夫妻倆決定把稀飯當成正餐做,原因有二:一是現在生活好了,人們對大魚大肉吃膩了,喝點稀飯爽爽口是一種必要;二是如果把稀飯當成正餐來吃,就必須改變一些特點,改良稀飯品種,比如魚稀飯係列、臘肉稀飯係列、肥腸稀飯係列等等。另外,還可根據稀飯的特點配置各種各樣的菜品。這樣,就把正餐的飲食特點結合了進來。
辜強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便研究出了十幾種稀飯。新品稀飯正式營業那天,夫婦倆熬了5鍋不同類型的稀飯,免費給顧客品嚐。客人們吃完後個個讚不絕口,都覺得稀奇,因為他們從來都沒見過稀飯也可以做出這麼多花樣來。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沒過多久,小店的客人就比原來多了好幾倍,每天的營業額有時竟高達兩三千元。
日趨增多的顧客常使李姐夫婦感到忙不過來,李姐的心裏又開始盤算起來:不如換個大點的地方賣稀飯,把稀飯產業做大。於是他們租下了一戶麵積約兩畝地的農家大院,又聘請了幾個工人。
新店的生意果然更火爆,一到周末,大院前麵的空地上便密密麻麻地停滿了車輛。但李姐心裏很明白:要想留住顧客,必須將稀飯推陳出新,不能隻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因此辜強就整天思考著怎樣變著花樣熬出別人沒有的稀飯。經過一段時間的揣摩實踐,終於由原來七八個品種的稀飯發展到20多個。這些稀飯的名字也很好聽,什麼蔞龍花粥、金玉滿堂粥、龍須銀耳粥、春花碧綠粥、荷葉蓮米粥等,光聽名字就讓人胃口大開。
麵對喜人的局麵,李姐居安思危:一定要保住稀飯這塊牌子!於是,她迅速到有關部門注冊了“李姐稀飯大王”的商標。
為了將這塊牌子做得更大,李姐又將店搬遷到一個足有三畝地的地方,並聘請了50多名小工。後來,李姐又添加了中餐和小吃等項目,由於味道正,價錢合理,同樣讓顧客喜歡,一天的營業額有時高達1.7萬元。
李姐靠自己的誠實和熱情終於將稀飯生意做大了,在雙流縣城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到雙流來,不吃“李姐稀飯大王”的稀飯等於沒有來雙流。
有人問李姐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李姐總是告誡他們:“不要認為稀飯利薄就不去做,利薄總比沒有強。我最瞧不起那些窮得丁當響,又總想找大錢的人。勿以利小而不為,小本生意做大了就成了大生意了嘛。”這就是李姐獨到的生意經。
如果把小生意做強做大了,有了規模,也就成為大生意。同時,這也告訴人們一個道理:隻要不嫌生意小,又善於經營,就一定能夠從小生意中賺到大錢。
6.
女人不要太虛榮,發揮堅忍的天性
在有些人的眼中,忍耐常常被視為軟弱可欺。而實質上,忍耐是一種修養,是在經曆了暴風驟雨的洗禮後,自然所生的一種涵養。忍耐能夠磨練人的意誌,使人處世沉穩。忍耐可以使人以堅強的心誌和從容的心態麵對人生。假如失去忍耐,就會造成可悲的結局。
忍耐是我們老祖宗的傳家之寶,孔子說過:“小不忍則亂大謀。”楚霸王項羽是英雄,但他沒有成就事業,因為他不懂得忍耐。與楚霸王相反的就是後來打敗他的劉邦,當年項羽綁了劉邦的老父親,說要將他父親煮來吃了,以為這樣能夠威脅劉邦,結果劉邦笑嘻嘻地說:“煮好了給我也端一碗來”,急得項羽兩個眼睛像銅鈴一般大。
忍耐是一種理智,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成熟。忍耐是一種追求的策略。一個追求更大成功的人,往往在關鍵時刻,不得不忍氣吞聲。
人都有一段除了忍耐以外再也沒有任何方法可通過的階段。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在這個階段,必須忍耐許多的無奈。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最會賺錢的溫州人幾乎都不炒股。其實,這正是溫州商人聰明之處:他們敢闖,但決不亂闖。他們在積累財富的過程中,非常能忍耐。他們不妄想一夜暴富。一旦看準某項業務,就會紮下根來,踏踏實實地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