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咋這麼想不開?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兒,你還抱著孩子……”老者語帶關切。劉麗華的眼淚刷地流了下來,望著慈祥的老者,她百感交集。經過老者的一番勸解,劉麗華的心開始平複。可生活怎麼繼續呢?她一籌莫展地領著兒子跪坐橋頭,此時江岸邊各工廠的職工陸續下班,2元、3元……工人們輕輕把錢放在她們母子麵前。
“這些好心人幫了我268元錢,那一幕,我這輩子都忘不了……”劉麗華眼中的淚花晶瑩閃爍。
好心人的幫助溫暖了劉麗華冰冷的心,她決定從頭再來,用自己的勞動回應命運的挑戰。回家的路上,她給兒子買了一瓶治療肺結核的藥和一袋奶粉,並決定用好心人幫助的錢創業。
劉麗華曾在塑料廠工作,她決定用掌握的技術加工塑料包裝袋。她花50元錢買了一張學生課桌當機身,用皮筋兒代替彈簧,在垃圾堆裏揀到一個廢電熨鬥,拽出裏麵的雲母片當電熱條,一台土熱合機被她“製作”成功了。沒想到合閘試機時,“砰”地一聲,熱合機燒壞了,劉麗華趴在桌上哭了。鄰居老師的兒子是個電工,聽完劉麗華哭訴,告訴她,這台熱合機缺少調壓器,承受不了這樣的電壓。劉麗華又在垃圾堆裏翻了10多分鍾,找到了一個被扔掉的調壓器,她的熱合機終於能用了。
她家離吉林市毛線廠很近,劉麗華知道該廠需要大量塑料包裝袋。於是,她騎著破自行車到毛線廠要活,可供銷科的人沒人理她,“不用、不用,你這姑娘怎麼這麼煩呢?我們國有大廠不可能用你個人的東西……”一連10多天,劉麗華聽到的回答隻有這些。
直到一天下午,劉麗華再次來到毛線廠。供銷科隻有魏科長一人在,他看到劉麗華,起身就要走:“你個大姑娘家,總往這跑啥?你到底怎麼回事?”
劉麗華簡單傾訴了自己的遭遇和想法,魏科長聽完,一聲沒吭,轉身從櫃子裏甩出一遝塑料包裝袋:“1角7一個,能做嗎?行,你就先做4000個。”
劉麗華心裏清楚,魏科長對自己抱有懷疑,她拿起袋子說:“我肯定能做,明天看樣品。”
經過劉麗華的東挪西湊,終於借到50元,而這4000個包裝袋的原材料也是劉麗華下了“生死狀”才借來的。
真誠和質量感動客戶。劉麗華連夜趕製2000個包裝袋,當她一夜未眠,把產品擺在魏科長麵前時,整個供銷科的人都驚呆了。他們不相信這樣的包裝袋出自一個小作坊,更不相信她能接受1角7分的低價,魏科長當即表示先訂10萬個,10天內做完。
第二天中午,魏科長和科裏老董找到劉麗華的家。“媽媽,我餓。”兒子一聲聲叫著,可家裏沒有吃的,劉麗華正暗自掉淚。魏科長劈頭就問:“1角7,你能行嗎?”
劉麗華平和地說:“其實,你們平時的進貨價是2角6,1角7我根本就賺不到錢,刨去電費、料錢,我隻能是給你們加班加點,幹搭人工。”
魏科長和老董相視一笑,“那你為什麼還接?”“沒辦法,不接——我連這個活都沒有。不過,我知道你們會來找我的。”劉麗華微微一笑。“姑娘,你贏了!”魏科長哈哈大笑,他主動把價錢提到2角4分錢,並讓劉麗華先領4000元料錢。
“我當時不知道自己怎麼走出來的,支票攥在手裏,怕汗水溻濕了;放在兜裏又怕丟了。”回到家,劉麗華一把舉起兒子歡呼雀躍,積壓在心底的酸楚順著臉頰撲簌落下,看到媽媽哭了,兒子張開小手拭去她的眼淚:“媽媽不哭,不哭……”
這次活之後,劉麗華拿到了有生以來賺到的最多一筆錢——1萬元。
8年過去了,1996年6月,劉麗華的生意越來越大,生產規模擴大了許多。這時,誰也不知道,這個每天蹬著三輪車送貨的女人,已積累上百萬資產。
這時,塑料包裝、印刷加工廠很多,但搞彩印的人還很少。劉麗華覺得這是發展方向。可這一次,她遭遇到了人生的又一個難題。
彩印機運回來了,可工人誰都不會使用,劉麗華也是一知半解。“刀都上反了,更別提印刷。不到三個月,30多萬元流動資金就消耗殆盡了,這次教訓讓我記憶深刻。”她急得滿嘴大泡。
最後還是在相關政府的幫助下爭取了10萬元貸款,即將傾覆的企業終於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