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自強不息,做命運的主人(4)(2 / 2)

蓋茨在同這位商業巨頭會麵的過程中像個布道者一樣滔滔不絕地向他講述自己的夢想、希望和正在著手做的一切。這位商業巨頭不知不覺地被感染了,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當年白手起家的創業時代。他忘記了自己的使命,反而鼓勵蓋茨:“你已經看到了一個新紀元的開始,而且正在開創這一個偉大的時刻。好好幹吧,小夥子。”父母親無奈,隻得同意了蓋茨的要求。

從此,蓋茨一心一意地投身於自己的電腦軟件領域中,他真的在實現夢想的成功之路上,開創了令世界矚目的業績。

一個成功者,或者一個有著明確奮鬥目標的渴望成功的人,之所以舍得放棄那些在旁人看來是來之不易的東西,是因為他們真正地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規則解讀:生活中,常有不好的境遇不期而至,搞得我們猝不及防,這時我們更要學會放棄。放棄焦躁性急的心理,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轉機,讓自己對生活對人生有一種超然的關照,即使達不到這種境界,我們也要在學會放棄中,爭取活得灑脫一些。

能夠放棄也是一種跨越,當你能夠放棄一切做到簡單從容活著的時候,你生命的低穀就過去了。

11.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正視失敗並不意味著消極地承受,相反,它意味著一種轉敗為勝的可能。轉敗為勝的關鍵在於毅力。在戰勝挫折的過程中,有一股潛在力量,能幫助你成功,那就是信念的力量。我們已建立起精衛填海的信心,如果我們能堅持奮鬥,我們必定能在信心的指引下,突破困境。

現實是殘酷的,然而由於其殘酷反而顯得精彩、美麗。隻有在失敗的砧鐵上不斷錘煉,才能鍛造成一種鐵的品質。正視現實,最重要的就是要正視失敗。失敗可使強者愈強,勇者愈勇,也可使弱者更弱,甚至從此一蹶不振。

貝多芬也曾陷入近乎絕望的困境中,在他才華橫溢之時,他的雙耳失去了聽覺。他一度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整天酗酒,甚至想一死了之。但是,音樂的力量又使他重新樹立了信心,給了他第二次生命,他以更堅強、更無畏的精神來正視現實:“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這種偉大的精神促使他在常人無法想象的痛苦中創作了舉世聞名的《命運》交響曲。

現實社會是一個充滿挑戰與競爭的社會。有競爭,就必然會有失敗。如果因為失敗而失去信心,那麼成功就會離你而去;如果你永遠充滿信心,即使失敗了,也要頑強地爬起來,義無反顧地往前走,那麼,成功就不再遙遠了。

著名的電台廣播員莎莉·拉斐爾在她的30年職業生涯中,曾遭辭退18次,可是每次她都放眼最高處,確立更遠大的目標。最初由於美國大陸的無線電台認為女性不能吸引聽眾,沒有一家肯雇用她。她好不容易在紐約一家電台謀到一份差事,不久又遭到了辭退了,說她跟不上時代。莎莉並沒有因此灰心喪氣,她總結了失敗的教訓後,又向國家廣播公司電台推銷她的清談節目構想。電台勉強答應了,但提出要她在政治台主持節目。“我對政治所知不多,恐怕很難成功。”她一度猶豫不決,但堅定的信心使她大膽地去嚐試了。她對廣播早已輕車熟路,於是她利用自己的長處和平易近人的作風,大談7月4日美國國慶節對她自己有何意義,還請聽眾打電話來暢談他們的感受。聽眾立刻對這個節目產生興趣,她也就因此而一舉成名了。如今,莎莉·拉斐爾已成為自辦電視節目的主持人,曾兩度獲獎,在美國、加拿大每天有800萬觀眾收看她的節目。她說:“我遭人辭退18次,本來大有可能被這些遭遇所嚇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結果相反,我讓它們鞭策我勇往直前。”

成功與失敗往往在於對事物所持的態度。失敗者常常感歎命運的不濟,現實確實如此。競爭機製的引入,優勝劣汰,必然要求更好的心理素質。現實中常有這樣的事,一個人頗具實力,卻不能在競爭中取勝,甚至一敗塗地,究其原因,就是對競爭的心理準備不足造成的,甚至是害怕失敗,缺乏信心。

事實證明,在人生棋局上能立於不敗之地的人,就是那些敢於正視現實、不怕失敗、銳意進取的人。

規則解讀:正視現實,就是要正視失敗,敗中求勝,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