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把握分寸,建立和諧的同事關係(1)(2 / 3)

公司裏有兩個培訓的名額,不僅能拿到證書,還能去渡假,真是一個肥差。今天需要在辦公會上定一下應去的人選。財務部主任提出了叫出納員小金去,同事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一個表態的。

“誰不知道你們好得就像一個人似的!”或許很多同事都在心裏麵嘀咕。

哪個單位都會出現這種情況,或者利益一致,或者由於工作的需要,或者純粹是脾氣相投,總有人會自動地組合成小幫派。

小幫派裏的成員開會的時候要坐在一起;一塊吃午餐,並且交換彼此的食物;在樓道裏看到會多說兩句;午休的時候互相串串門;他們下班的時候會等著一塊去搭車。甚至唯恐他人不知道他們有人緣,他們是一個“小幫派”,在人前和人後總表現得非常親密。

在單位裏過多暴露自己的“小幫派”,事實上並不是一個明智之舉。第一,幾個人太親密了,易使人反感。都是一個部門的同事,跟這位非常談得來,跟那位卻十分冷漠,本身就容易引發矛盾,不利於正常的工作;如果是不同部門的就會使人多心,還會使人懷疑,這個人為什麼總和其他部門的人來往呀,是不是胳膊肘往外拐呀,或許把部門裏的事全說出去了吧!

不僅如此,這還非常容易引起他人的戒心。比如說“鐵三角”,假如其他人想議論小幫派裏任何一個人,都必須瞧瞧其他成員在不在。無形之中,他們也就失去了獲取真實情況的機會。

經常搞“小幫派”的人除了使自己覺得工作時間不太枯燥以外,並不是為了找人說一說心裏話,發一發過分的牢騷,最主要的是為了形成某種勢力。就算不是為了將來有一番作為,最起碼希望在關鍵的時刻能有人拉自己一把。

比如,在分房的會議上,“小幫派”裏的同事站起來替你說幾句“公道話”;當你遭到其他同事的攻擊時,也能替你解圍;某個職位有了空缺的時候,也能替你提名。可是,假如你們的“小幫派”平時非常惹人注意的話,你們當中的每個人,替你們其中的某一個人所說的話、所做的工作等等,全會被其他同事看成是不公正的,從而不能引發同事們的同情與共鳴,這樣反而更不易被同事們采納。例如,財務部主任提議讓出納員小金參加培訓,結果同事們都不表態,把主任“晾”在一旁,事實上是表示不讚成。

要知道,一個真正的朋友不需刻意在工作的時間去維係,你在上班的時候不能和同事表現得太親熱了。

規則解讀:同事之間,最好不要拉幫結派,因為這樣做常常會起到與你的初衷相反的效果,到了關鍵時刻既不能幫上別人的忙,別人也幫不上你的忙。

3.不打狐狸不惹臊

當你無意中發現某位同事別有兼職,你有何感想?其時,不管同事這種行為是公司允許的,還是不允許的,你都應該三緘其口。事實上,同事並沒有對你造成傷害,但是你公開了實情以後,肯定對同事不利,對你自己也沒有好處,何必自尋煩惱呢?就算公司不準他有這種“勾當”,你不是他的上司,犯不著由你來揭穿他,為什麼要無端樹敵,自建圍牆呢?

他如果是你的搭檔,一定要留意其兼職和本職的關係,如果兩者風馬牛不相及,而且他的工作表現非常好,即根本不受兼職的影響,那你還是快點把它忘了吧。

但是,一切相反,兼職嚴重影響了本職工作,你就不要坐視不管了,約他共進午餐,以朋友的身份告誡他,讓他自選哪一份工作更重要,不過這些對話你絕對不能向上司說起。

一天,有一件工作任務出了事,這件事本來由你和同事並肩作戰,然而,在出事的那一天,同事告了病假,於是由你自己支撐,後來慘淡收場。

搭檔病愈後上班,對那件事情不聞不問,而且連本屬他做的部分也一概不問,還在人前人後表示任務始終由你全權負責。就是說這“黑鍋”由你一個人來背,與他無關。

你肯定滿腔怒火,不過請你稍安勿躁。這時,禍已經在眼前了,許多人都把責任放到你身上,不管解釋、推卸,都已經於事無補了。

麵對這種同事,絕不能擺出“受害人”的姿態,絮絮不休地直指同事“倒打一耙”,那樣隻會給人一種“此地無銀”的感覺。

隻要做到三緘其口,那麼所有的是是非非都會很快平息,事情也會過去,總比把漩渦越搞越大強。接著,你還要向上司道明事情的來龍去脈,說出責任不應該由你一人肩負,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新同事和你合作了三個月,你覺得對方非常不順眼。他是一位好大喜功的人,工作能力並不突出。他最擅長的就是“搶功勞”了。在上司麵前,他對你的努力閉口不談,把功勞都歸他自己占有。

可能最初的時候,人並沒有把此事放在心上,然而不久連其他的同事都看不下去了,結果關於那位同事的謠言很多,使你更難以忍受了。

此時,如果公開地對那位同事表示不滿,隻能壞了事,給同事們以更多的取笑機會。向上司投訴以表明自己的態度更不是好辦法,而且還容易適得其反,同事們會認為你“爭寵”。

你最好主動跟上司提出來,你和那位同事各自單獨負責某項業務,那樣你們之間的功勞和責任就能分得一清二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