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保護工程

2005年底,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強調要從對國家和曆史負責的高度,從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該通知對新時期、新階段加快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其中一個重要方麵,就是強調了要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機構和專業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水平。文化遺產分兩個方麵:一個是物質的,一個是非物質的。抓物質遺產的省裏有文物局,各市有文物處,抓非物質遺產的現在還沒有正式的常設機構,各市民族民間藝術保護工程辦公室就是履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職能機構。在新的形勢和條件下,我們必須認真學習領會通知的精神,進一步強化對做好這項工作重要意義的認識,增強使命感、緊迫感,以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來對待這項工作,做好這項工作,努力把我們的各項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這次《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叢書》編纂工作會議,各市保護工程辦公室主任都來了,借機召開套會,一是通報當前省裏有關工作思路,二是交流和進一步明確各地工作思路和重點,三是研究如何進一步改進工作方式和方法。前兩者是解決工作目標問題,後者主要解決工作績效問題。進一步發揮好工程辦的作用,必須在工作的創新和規範化上下功夫。這裏我就發揮好工程辦的作用,談幾點意見。

一、理順關係,明確工作定位

省裏目前是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與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合署辦公,省裏將在曆史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委員會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辦公室。“非保辦”是政府層麵的,“民保辦”是政府部門層麵的,工作範圍有大小,職能也各有側重。各市民間藝術保護工程辦公室多數設在社文處,也有設群藝館的,有分設,也有合署辦公的,目前對此不作統一要求,允許和鼓勵各地在組織和機構創新上作有益嚐試,以更好地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

各地保護工程辦公室要參照省工程辦的工作職責,結合各地實際,進一步明確工作定位和職能,以利於加強民間藝術保護工作和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協調工作,有利於強化政府主導、行政推動,發揮好各文化行政部門的主管地位和職能,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各工程辦要注意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搞好調研、理清思路、提出建議和做好服務上,堅持為領導決策服務,為基層服務,為民間藝術家和專家服務的原則,發揮好具體組織實施民間藝術保護工作的骨幹作用,切實履行參謀、協調、服務、指導、督查等基本職能,從規劃的製訂出台,到目標任務的具體落實、責任的分解等,力求規範有序、切實有效。我們的保護工作,將逐步從民族民間藝術過渡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與各相關部門的關係上,要起到橋梁、紐帶作用,做到既不發號施令,又不越俎代庖,要以有效的溝通和服務來凝聚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個方麵共同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出力,為實施工程規劃目標形成群策群力的有利局麵。

二、突出重點,開展項目運作

各地工程辦承擔的工作任務很重,但專職人員少。要重視運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要重視抓中心工作,抓主要矛盾,抓關鍵環節,抓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力求取得新的突破,力求取得實效,力求造成聲勢和影響。

國務院決定,從2006年開始,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我國的文化遺產日。設立國家文化遺產日,是中央推進和強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大步驟,我們作為職能部門,要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認真組織策劃,認真實施。首個“文化遺產日”的主題是“保護文化遺產,守護精神家園”。我廳已策劃係列活動方案,在“文化遺產日”前後將舉辦多種形式的、豐富多彩的活動。我們與文物部門和相關方麵有分有合,分工協作。遺產日當天,全省文保單位和博物館、紀念館等要向社會免費開放,各專業藝術表演團體將向社會舉辦民間藝術公益演出,各群藝館、文化館要舉辦民間藝術係列展示展演活動,等等,省裏的方案經過進一步論證和敲定之後,將下發各地。省裏今年計劃中還將舉辦首屆民間藝術節、首屆農民文化藝術節,促進民間藝術搶救保護工作,促進新農村文化建設。這“一日兩節”都要求上下銜接,全省聯動,相互呼應,相互烘托。各地一方麵要根據省裏的方案,選調節目、選調作品參加省裏展示,另一方麵要結合實際,結合當地特色和優勢,精心組織策劃主題鮮明和有一定規模、聲勢的活動,要組織一係列活動,要力求“三貼近”,讓群眾參與,力求多形式,廣覆蓋。要大張旗鼓,重彩濃墨!要通過抓好“一日兩節”活動,展示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風采和魅力,反映非物質文化遺產麵臨的嚴峻的形勢,體現搶救保護工作刻不容緩,時不我待。通過“一日兩節”活動,增進全社會對文化遺產的認識和了解,提高公眾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良好氛圍。各地要重視媒體的參與,充分發揮電視、平麵、網絡媒體的綜合宣傳效果。

各地既要抓好“一日兩節”,同時,要傾注相當精力抓好各項基礎性工作。2006年,基礎性工作有六項:一是繼續抓好民間藝術資源普查工作。這項工作進展很不平衡,大概有1/3的地區已全麵完成普查,正在進行資料彙總;有1/3的地區已基本完成普查,正在查漏補缺;還有近1/3地區普查質量很不理想,需要全麵返工;甚至有個別地方剛開始部署普查工作。部署普查工作到現在,已有2年8個月,進行了這麼長的時間,還沒有結果,還不能向社會公告,還不能向文化部和省委、省政府彙報,無法交代,不好交代!各地務必抓緊!各位務必抓緊!我們計劃在年底向社會公布普查結果:全省到底有多少項民間藝術?有多少個民間藝術種類?省文化廳已發文要求各市、縣在6月底前都要建立代表作名錄,在全省建立代表作名錄體係,全省有典型性、代表性、有重要價值的代表作到底有多少個?還有,已失傳、消亡的項目有多少個?瀕危的項目又有多少個?各市工程辦要負起責任,要組織力量,抓緊指導和督促各縣(市、區)做好普查工作,做好對各縣(市、區)的驗收。在此基礎上,向省廳上報請省裏驗收的時間。省裏將表彰一批普查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二是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庫和數據庫。省文化廳將安排舉辦全省民間藝術資源普查檔案工作培訓班,對建庫工作進行規範和指導。同時,各地在普查中要積極征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料和實物,如民間藝術品、民俗物品、手抄本等。各市縣要創造條件,建立綜合性或特色鮮明的民間藝術館。對這個工作要重視。三是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體係。代表作名錄,要由政府公布。各市、縣都要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分期分批公布。縣、市兩級名錄,既要把握評審條件,規範程序,確保上榜項目的價值,也要注意有適當的量。今後,國家級名錄將從列入省級名錄的項目中選擇,省級名錄將從市級名錄的項目中選擇。四是加強保護工程人才隊伍建設。省裏爭取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各市縣也要創造條件建立保護中心,或先爭取掛牌,再爭取編製,要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懂專業、會管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隊伍。加強工作隊伍建設是當務之急。省裏將命名一批民間藝術家,對秉承傳統、技藝精湛的民間藝人,各地也可相應授予“民間藝術家”稱號。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五是認定和命名一批民間藝術保護載體。2006年廳裏將公布一批民間藝術之鄉,爭取公布一批民間藝術生態保護區、民間藝術傳承基地,弘揚傳統文化,促進社會共享。有關評審條件和具體申報辦法,我廳正在研究之中,各市可以先行試點,獲取經驗。六是編纂普查集成和代表作叢書。諸暨普查工作抓得好,編纂普查集成工作也走在前麵,《諸暨民間藝術大觀》已正式出版,各地可以參照。廳裏考慮組織有關方麵的專家對《諸暨民間藝術大觀》進行論證和評估,總結得失,探討經驗教訓。對各地普查集成工作,廳裏還將專門布置,將作統一規範的要求。對於代表作叢書的編纂,這次長興會議上已經作了具體布置和要求,這裏不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