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由外到內認識乳房(1 / 3)

乳房的位置、外觀結構與形態

乳房是每一位女性都非常熟悉的一對體表器官,但很少有人知道乳房正常的形態和美麗的標準,所以有些女性朋友在發現自己乳房形態有些異常的時候,搞不清到底是不是得了病。那麼乳房的位置、外觀結構及形態應該是怎樣的?

首先看乳房的位置和範圍。

在正常情況下,乳房應位於兩側胸部胸大肌的表麵。具體一點來講,就是位於胸前的第2至第6肋骨之間,內緣靠近胸骨旁,外緣貼近腋前線,乳房肥大的可達腋中線。乳房內側三分之二位於胸大肌表麵,外側三分之一超過胸大肌腋緣而位於前鋸肌表麵。當然,乳房的位置與年齡、體型及發育程度有密切的關係。已成年女性的乳房已基本發育完全,一般在第2至第6肋骨之間;青年女性的乳房則一般位於第4肋間隙或第5肋與鎖骨中線交點外1厘米左右處;中年女性的乳房位於第6肋骨與鎖骨中線交點外1~2厘米處。也就是說未婚姑娘的乳房位置顯得略高,隨著年齡增大,哺乳後乳房位置略顯低垂,乳頭輕度偏離鎖骨中線而向外傾。

其次,看乳房的外觀結構。

正常乳房呈筒狀或圓錐狀,中心部位是乳頭,兩側對稱。乳頭直徑為0.8~1.5厘米,高1厘米,其上的皮膚比較粗糙,呈顆粒狀,表麵有15~20個乳腺導管開口。在乳頭周圍有一圈顏色與乳頭相同的棕色皮膚,這就是乳暈,理想的外形是直徑約三四厘米的正圓形。乳暈的皮膚較薄,有時甚至可透過皮膚看到皮下淺靜脈。乳暈的內部結構很豐富,表麵有皮脂腺開口,裏麵有皮脂腺、汗腺及錯綜交雜的淋巴網。乳暈的顏色並非一成不變:處於青春期的女孩的乳暈一般呈現玫瑰紅色;處於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不僅乳暈色素沉著會加深,呈現深褐色,同時乳暈部位的範圍也會加大。

最後,看乳房的正常形態。

說起乳房的形態,很多女性朋友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在浴池洗澡的時候,發現很多女性的乳房大小都不一樣?其實,乳房的正常形態並沒有一個嚴格的標準,個體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這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如種族、遺傳、年齡、哺乳等,除此之外,乳房在不同時期也會呈現不同的形態。例如處於青春期少女的乳房,一般就比較嬌小、挺拔且質地飽滿;青年女性的乳房則豐滿、圓潤且富有彈性;成年女性的乳房一般呈半球形或圓錐形,輪廓均勻,兩側大小相似且基本對稱;哺乳後的乳房會有一定程度的下垂和鬆弛,略顯扁平;上了年紀的婦女常常因為身體各項機能的退化而導致乳房萎縮下垂,缺乏彈性,顯得較鬆軟。

看到這裏可能有些朋友還是不太明白:到底什麼形狀的乳房才算正常?以下五類乳房形狀一般來說是乳房正常發育的結果。

第一種是扁平形乳房。這類乳房的形狀美感較差,乳頭與乳暈的高度不夠,比較低平,所以就顯得不那麼飽滿、挺拔。

第二種是圓盤形乳房。這類乳房比較健美,因為它的乳頭和乳暈有一定高度,總體看來由高而低逐漸低平,就像是一個圓盤,很有美感。

第三種是半球形乳房。這類乳房的圓周半徑有兩個特點,高而均等,所以形狀很漂亮、性感,是最理想和最健美的一種乳房形態。

第四種是圓錐形乳房。圓錐形乳房的特點是隆起尖長,基底的圓周平麵和乳頭線接近90°角。這種乳房形態也屬於正常情況,不過健美度一般,沒有圓盤形和半球形乳房理想。

第五種是下垂型乳房。同扁平型乳房一樣,下垂型乳房也很不討人喜歡,因為這類乳房皮膚鬆弛,不夠飽滿,很大程度上損害了女性胸部正常的曲線美。擁有此類乳房形態的女性,多是因為產後皮下脂肪減少、保養不當造成的,所以從根本上來講也屬於正常的乳房形狀,但是缺乏美感。

以上五種乳房形狀屬於正常發育,除此之外,就是不正常的了,比如乳頭內陷病症等,這在後麵的章節中會分類敘述。

總之,女性乳房的發育因受年齡及各種不同生理時期等因素的影響,會在位置和形態等方麵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認清這一點,就可以盡量避免將屬於正常範圍的乳房形態看作是病態的,從而產生不必要的思想負擔。

乳房的內部結構

乳房的內部結構並非如想象的那樣簡單,它就好比一棵倒著生長的“小樹”或“葡萄串”,可謂精致細密。總體來說,乳房內部主要由三大組織構成,即腺體、脂肪和纖維結締組織。

首先介紹腺體組織。乳房的腺體位於皮下淺筋膜的淺層與深層之間,主要是由15~20個腺葉組成,每一個腺葉由無數個腺小葉組成,而每一個腺小葉又由30個左右的腺泡組成。這些腺泡緊密地排列在小乳管周圍,其開口與小乳管相連。多個小乳管彙集成小葉間乳管,最後彙集成一根整個腺葉通向乳頭的集合導管(大導管)。

腺體組織是乳房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乳房的主體成分,主宰著乳房的生長發育,並負責泌乳。但是這個主體也要受管製,那就是激素。激素雖然數量極少,但對腺體組織的作用卻非常的大。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妊娠期和授乳期,妊娠期的時候,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乳腺腺體內的小導管和腺泡會迅速地增生,脂肪組織也會相應地減少。而到了妊娠後期,腺泡在垂體分泌的催乳激素影響下,就會開始分泌含有脂滴、乳蛋白、抗體等物的初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