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
官署名。即“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設置。原為護衛皇宮的親軍,掌管皇帝出入儀仗。明成祖為加強專製統治,特令兼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權力。其長官為“指揮使”,常由功臣、外戚充任。下設同知、僉事,又設經曆司、鎮撫司鎮撫等官,其下有“官校”,專司偵察。鎮撫司分南北兩部,北鎮撫司專理詔獄,直接取旨行事,用刑慘酷。南鎮撫司專管軍匠。中葉後與“東廠”、“西廠”並列,稱為“廠衛”。
簽帥
南朝以諸王出使,由朝廷派典簽佐之,名為典領文書,實則監視諸王行動,因其權力甚大,遂有簽帥之稱。
糧長
職役名。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於江蘇、安徽、浙江等省設立,其後又施行於湖廣、江西、福建等省。凡納糧一萬石或數千石的地方劃為一區,由官府指派大戶充當糧長,世代相傳,督征和解運該區的田糧。糧長借此超額征收,魚肉鄉民。中葉以後名額增多,職權減輕,並改為輪充製。因受益日減,大戶多不願充任,於是強迫貧窮下戶擔任,始正式成為人民對政府的職役之一,是一種沉重的負擔。清初仍在個別地區存留此職。
糧台
清代經理行軍時糧餉的機構。
糧料院
官署名。宋初以武臣為都糧料使,後改以文臣主其事。有諸司糧料院和諸軍糧料院之別,分掌官俸及軍響。南宋後有分差各處的糧料院。與檢院、登聞鼓院、進奏院、官誥院、審計院合稱六大院。
廉訪
清代對按察使的尊稱。因元代有肅政廉訪使,與按察使職掌略同,故稱。
殿中省
魏晉以後,在門下省設殿中監一官。隋代始設立殿內省,唐代改稱殿中省。所屬有尚食、尚藥、尚衣、尚舍、尚乘、尚輦六局。殿中省有監1人(從三品)、少監2人(從四品)。殿中監多以皇帝之親戚、貴臣擔任,掌管皇帝生活起居之事。
殿前司
五代之帝王多由節度使起家,擁兵自重,以親信軍隊置於殿前,設殿前司。宋代相沿,為統率軍隊的機構,和侍衛司分領禁軍。置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侯各1人。南宋時或以資淺者充主管殿前司。所轄有殿前指揮使、禦龍直、內殿直、捧日左右四廂等騎兵、步軍。
殿中侍禦史
官名。自魏晉以後均為監察官之一。唐代殿中侍禦史屬殿院,掌殿廷儀衛及京城的糾察。宋代沿置,掌彈劾百官朝會時失儀者。明清不置。
十四畫
僧錄司
官署名。明置,清代沿設,掌有關佛教徒事務。主官稱正印、副印,下設左右善世、闡教、講經、覺義等。在各省均設分支機構,如府設僧綱司,州設僧正司,縣設僧會司。
管帶
清末軍製,統轄一營的長官稱為管帶。海軍的艦長亦用此稱。
旗牌
即王命旗牌。明清製度,以上麵屬有“令”字的藍旗和圓牌,由政府頒給地方大員(如總督、巡撫或欽差大臣),作為具有便宜行事特權的標誌,此種標誌通稱為王命旗牌。掌旗牌的官稱為旗牌官,也簡稱旗牌。
漕運總督
官名。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始設,駐淮安(今江蘇淮安),管理漕糧的征收、上繳和監押運輸,兼巡撫淮(淮安)、揚(揚州)、鳳(鳳陽)、廬(廬州)等處。清代相沿不革。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裁撤。
察院
唐宋禦史台的成員有侍禦史、殿中侍禦史、監察禦史三種,務屬一院。監察禦史屬察院。又明代的都察院簡稱察院。禦史出差在外,其衙署也叫察院。
十五畫
鎮台
清代總兵的別稱。
鎮標
清代稱各省總兵所直轄的綠營兵為鎮標。
鎮守使
官名。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設置,為地方軍事長官,所轄軍隊有一混成旅或一師。
鎮將
北魏在北方邊區設置六個軍鎮,以防禦柔然族的南下。六鎮為沃野鎮、懷朔鎮、武川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各鎮統轄軍民者稱“鎮將”,又有副將等。唐代於邊防要地亦設鎮,分三等(上鎮,中鎮,下鎮),各設鎮將,鎮副錄事、參軍等。
額駙
清代製度,固倫公主(滿語,天下之意,皇後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的丈夫稱“固倫額駙”、和碩公主(妃嬪的女兒)的丈夫稱“和碩額駙”。其下又有“郡主額駙”、“鄉君額駙”等,為親王和鎮國公、輔國公女兒的丈夫,均泛稱“額駙”,相當於前代的“駙馬”。
三國城市
三國城市資料列表
1襄平位於遼東半島的都市。自董卓任命公孫度為太守以來,至238年止都由公孫氏一族管理。
2北平公孫瓚建立此地為據點,並利用漁陽的鹽鐵,發展成一座商業都市。
3薊幽州牧-劉虞的據點。劉虞采用懷柔政策,致力於此地與烏丸族間的和睦。
4南皮渤海郡的中心都市,袁紹的據點。204年袁譚逃到此地,與曹操間發生爭戰。
5平原連接冀州和青州、徐州方麵的要地,曾受劉備、袁譚等人統治,後來曹植封侯於此地。
6鄴冀州最富饒的都市。191年,袁紹自韓馥的手中奪取此地,204年,曹操大破審配而取代之。
7晉陽黃巾之亂後,就被黑山賊張燕占據。205年,張燕歸降於曹操。
8上黨張楊曾任當地太守,後來和匈奴於夫羅投於袁紹陣營。
9北海孔融曾任此地的太守。而在官渡之戰前,則由袁譚統治。
10濮陽水運及交通相當發達,深具商業、戰略價值之地。194年,曹操和呂布在這裏展開激烈的殊死戰。
11陳留此處為交通發達、人材物資集中的要地。189年,曹操就是從這裏發出反董卓聯盟的檄文的。
12下邳被泗水與沂水環繞的徐州要衝。198年,曹操利用水攻在此大破呂布。
13小沛徐州對西方的最前線基地。在徐州爭奪戰重,呂布和劉備在此地大動幹戈,曹操也加入了戰局。
14許昌原名許。196年9月,曹操自洛陽迎獻帝遷都至此,221年1月,曹丕將此處易名為許昌。
15汝南200年,劉備與劉辟等人離開袁紹旗下,統治此地。201年,遭曹操攻陷。
16洛陽自光武帝-劉秀由長安遷都至此後,此處便成東漢之首都,繁盛一時。220年曹丕即位,又成了魏國的首都。
17長安高祖-劉邦在此地建立了西漢的首都。211年的渭水之戰中,馬超與曹操在此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