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隨著《還珠格格》的熱播,興起了一股“瓊瑤熱”。作者就此現象,以冷靜的頭腦、客觀的態度進行了評析。

文章通過將瓊瑤小說與魯迅等文學家的名著作比較,在承認瓊瑤小說的藝術價值的同時,否定了它的思想價值,指出它的缺點——不現實、悲觀消極。作者還很有見地地指出:“吸引並不等於合適”,頗有哲學味道。

我眼中的金庸

武俠小說在中國可謂曆史悠久,從古代的俠義小說到當代的新派武俠小說,以其豐富的想像力和強烈的觀賞性吸引了無數讀者。眾多武俠作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金庸先生了。問我是不是喜歡金庸的小說?告訴你,我是鐵杆金庸迷,愛看沒商量!因為他的小說與眾不同,懸念迭起,步步危機四伏,卻又時時化險為夷,既保留了傳統武俠小說的豪邁風格,又吸收西方小說的寫作技巧,令人讀來愛不釋手,欲罷不能。金庸的小說更吸引我的地方是那波瀾迭起的故事,曲折離奇的情節,出神入化的武功,輕生重義的英雄。現實生活中我或許很不起眼,或許有諸多不順心,但翻開小說沉浸於鋤強扶弱快意恩仇的故事情節,身臨其境體驗主人公曆盡磨難,最終逢凶化吉的驚險生活,頃刻間仿佛自己也染上了幾分豪氣,變得高大起來,現實生活中小小的失意和不快便煙消雲散了。

金庸的小說場麵也很恢宏生動,人物個性鮮明,將我帶入了一個自由想像的天地。在幻想世界裏,我找到自己的影子,我把自己行俠仗義比作楊過,調皮搗蛋比作韋小寶,小小才華比作黃蓉,傻頭傻腦比作郭靖。如此邊看書邊想像,無拘無束,卻又自得其樂,為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增添了一些色彩,也填補了我課本知識無法滿足的心靈空間。

金庸的作品除了娛樂性強外,也有很高的文學價值。一麵是情節環環相扣,一麵是文采流露,描摹人性,探尋哲理,從中我體會到文學藝術這四個字的深刻內涵。他的小說頗受歡迎的另一個原因是看他的書可以提高語文水平。小時候初讀金庸不懂得欣賞,隻是看熱鬧,現在重讀才發現金大俠寫的不僅僅是武俠,他的作品更有幾分古雅,通常以詩詞或點評前朝時事開局,精彩打鬥的背後蘊含著耐人尋味的人生思考,讀完掩卷沉思,還真是獲益匪淺。讀金庸的著作能夠豐富知識,開拓視野,體驗人生百態,獲得與眾不同的享受:讀《鹿鼎記》,我了解了逐鹿問鼎的典故;讀《神雕俠侶》,書中楊過的情義蕩氣回腸;讀《雪山飛狐》,使我對其精巧的構思及其所設懸念記憶猶新,以一天來寫一百年的恩怨糾纏,又豈是“一氣嗬成”四個字所能形容?令狐衝闖“梅莊”以棋琴書畫挑戰江南四友的背後,我們看到了金庸過人的才思,更難得的是他將這種才思信手拈來,融入主題故事中,毫無雕琢的痕跡,全書情節依然行雲流水,一瀉千裏。文學是人學,優秀的文學作品要表現人,表現人的內心世界,金庸的作品便是如此。喬峰英雄蓋世,卻終因無法解決民族矛盾的糾結而以死謝罪,這是人在命運前的無力與無奈;段譽癡於“情”,虛竹癡於“果”,最終修成正果,除了“善有善報”外,更揭示了淡泊名利、返璞歸真的人性哲理;《鹿鼎記》中的韋小寶雖不是什麼大俠義士,金大俠卻借他的發跡史揭示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與腐敗,揭示了人性中醜陋的一麵,反映了小人物反抗與適應社會陰暗麵的矛盾……看了這些,誰又能說金庸作品的天地小,金庸迷隻懂得打打殺殺呢?

金庸以其睿智之思想,博大之學問,精巧之構思,雄奇之想像,燦爛之文筆,使武俠小說以全新麵貌登上文壇。而我對這個睿智沉穩的老人更是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希望能從他的書中學到一種素質,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在很多人眼中,金庸幾乎是高不可攀的“武俠大家”,哪會輪到一個初中生對其評頭論足?但我們讀完全文後,又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勇氣和才識。看得出來,作者非常熟悉金庸的小說,而且其文章中表現出的觀點和意見真是很有認識。作者有著廣泛的閱讀麵和知識麵,而且還能從武俠小說中體會到做人處世的原則,難能可貴。

飄雨的角落

悄悄地,靜靜地,我坐在窗邊,捧著《紅樓夢》,繼續著這幾日大觀園內的旅行。窗外陰雨綿綿,濕濕地夾著春的味道的風,滑落耳畔。書中林黛玉命在旦夕,我還哪裏有閑暇去品評這春雨的味道?直到林黛玉升天做了花仙,我才泣涕漣漣地轉過頭,發現靠著窗戶的沙發扶手,已被雨淋濕了一片,而我渾然不覺。

我不願關掉窗戶,把一片春的景致因為飄雨而推到窗外。外麵那片朦朧之感,愈加自然和真切,愈加在心頭浮動。有著綢繆細雨相伴,我的淚水才不再那樣憂愁寂寞。

牽牽連連的心被大觀園的悲悲喜喜折磨得思緒萬千。我眼前浮現出那條曾經被戴望舒渲染得溢出紫色柔情的雨巷,還有被徐誌摩種上思念種子的康橋。我想,那巷,那橋,早已被歲月碾得不再是它的模樣了吧。但是,惟有那片情,那張編織意境的網,依舊用古老的方式、原始的韻味,唱著共同的感覺。哦,我慶幸自己獨自擁有這片飄雨的角落,它帶給我一份心情,一縷心靈寄托的詩意。

那雨和我寄居在大觀園中的思緒,編織著一張打著千千結的網,留一個癡迷中的我獨自守著窗。窗外連一隻鳥都不敢探探頭唱這雨季的美麗,我心底真有一點獨自看世界的陌生呢!

可是我的小小天地,怎麼能留下一個冷寂的四壁、潮濕的天空呢?我用我的臂膀捍衛著可能被雨滴浸濕的書頁的每一個角落。

心中一種苦苦澀澀的味道在發芽。東邊那半邊的天空依舊陰雨纏綿,而西邊我的窗外卻漸漸晴了。為古人落淚真有一點傻傻的味道,如同把頭發故意甩得亂亂地對著鏡子扮鬼臉——一種把心中積聚的鬱悶發泄出來的過癮感覺。

我從《紅樓夢》中讀出了心思,那真是一個漩渦,一個美麗的漩渦。我遊曆了數百年前那個古老社會,與那時的人們娓娓交談了幾天。她索去了我一份美麗的憂愁,又還給我一個博大的世界。我的角落,我飄雨的角落,我把我的心情全部放在這裏,讓它被雨水帶走,抑或讓它牽著我心靈的風箏線,漫天飛翔。

看完文章,想像作者應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讀《紅樓夢》,為黛玉的悲切而涕淚漣漣;因窗外的雨,又想到戴望舒的《雨巷》和徐誌摩那在雨中的康橋。作者閱讀涉獵麵很廣,閱讀內容品位也較高。文章給人一種意境美,更給人一種畫麵美和音律美,委婉含蓄,這應是作者閱讀積累的成果,令人讚歎。

一堂人生課

——評電影《相約星期二》

曾經聽說,有一本叫做《相約星期二》的書在美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改編成的同名電影更是屢屢獲獎。我慕名看了這部電影,沒想到,我一下子被深深地吸引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故事其實很簡單,作者米奇,像許許多多有事業心的人一樣,努力工作,拚命賺錢,逐漸在對金錢的欲望中迷失了自己,直到他遇見了大學時的教師,已身患絕症的莫裏,兩人相約於星期二,共同繼續從前的課程,內容是探索人生。

莫裏老人用瀕臨死亡者的內心體驗,指導著人們如何麵對生活。他說,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與生活講和;愛是人類一生都該追求的最高感情;最完美的一天並不要怎樣地奇異、奢華,而是簡單、輕鬆而快樂。他還告訴人們錢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感情……整個影片都是用一種沉靜、平淡的語氣在敘述,平實卻感人至深。

我不知道該怎樣形容我的感受,我隻是覺得在看多了江湖中的恩愛情仇、催淚彈似的偶像劇後,這部影片給了我不一樣的沉靜感覺,我開始想這部影片為什麼會大受歡迎,因為現實社會有時候太浮躁了,人們都在忙碌、彷徨,為功名利祿而奔波,都忽略了內心深處真正的愛與感受,所以內心空虛卻又不知道為什麼,而莫裏的出現恰巧填補了他們心中的空當,所以莫裏與他的人生觀,就開始被人們接受和喜愛。

而且,莫裏也給我們帶來了對生命的反思,真正的智者不僅僅勇往直前,還要不時停下腳步,回過頭來看看自己走過的路,反思一下從前的生活。莫裏也說,很多人在忙著工作,他們有了錢,有了新房子、新車,可是在物質上富裕了之後,他們都發現自己在精神上一貧如洗。他們,應該停下腳步回頭看看了。

這堂人生課以莫裏的去世而結束。人雖然已去,而話語猶存。謝謝莫裏教給了我一些東西,讓我意識到愛的珍貴,讓我知道怎樣在平凡的生活中尋找快樂,讓我知道如何在紛繁的世界裏永遠保有一顆真誠、純潔而寧靜的心。

莫裏已去,但我知道他的生命正在以另一種方式延續,在千千萬萬被他的故事所打動的人的心中。這堂人生課還遠遠沒有結束,我想,我要用我的一生去學習,去感受。

作者抓住了影片中愛的主題來展開議論。莫裏瀕臨死亡的內心體驗——“愛是人類一生中都應該追求的最高感情”得到了作者高度的肯定與讚揚;莫裏的內心體驗不僅在“在金錢的欲望中迷失了自己”的米奇,也在作者心裏引起了強烈的震撼。作者在議論中寫出了自己的真情真性,將自己的觀點與影片中表現的內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