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2 / 3)

2.踏青

踏青即春遊。清明這天,人們結伴出外春遊,領略春天生機盎然的大好景色。

3.插柳戴花

清明節前後,人們掃墓或踏青歸來,常采野花簪發或折柳栽插,表示自己祈求驅邪避煞、消災解禍的願望。民間諺語中就有“戴個麥,活一百;戴個花,活百八;插根柳,活百九”的說法。

(四)端午節

每年的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又名端陽節,五月五日這天是我國古代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投江殉國的日子,因而端午節便和紀念屈原的活動緊密聯係在一起了。

1.吃粽子賽龍舟

據說屈原投江後,楚國百姓怕蛟龍吞食屈原,便一邊造龍舟四處打撈,一邊把粽子投進水裏,希望水中的蛟龍和魚吃粽子,不去傷害屈原遺體。這一風俗沿襲至今,每逢端午,人們便包粽子,吃粽子。在我國南方,特別是湖南汨羅江畔的人們還挑選年輕力壯的青年參加龍舟競渡等水上活動,使得傳統節日內容更加豐富和健康。

2.驅五毒

農曆五月,天氣轉暖,“五毒醒,不安寧”。五毒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為驅五毒,人們在這一天裏,大人喝雄黃酒,在門窗上插艾子,以淨化空氣,並將雄黃酒塗抹在小孩的耳、鼻或前額處以殺菌解毒。

(五)中秋節

中秋節即農曆的八月十五。這一天正值秋分前後,晝夜一樣長,加之秋高氣爽,故中秋之夜的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很自然地形成了中秋賞月的習慣。

1.賞月

由於中秋正值秋收的黃金季節,明亮的圓月又象征團圓,人們便賦予它吉祥、美好的含義,合家團圓,飲酒賞月,吟詩作畫,共度佳節。

2.吃月餅

中秋節,人們賞月的同時,還要吃月餅。月餅象征著合家團聚和歡樂,所以,月餅也被稱作“團圓餅”。其形取月之圓,其餡盡味之美,寄托著人們的美好願望。

(六)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九為陽數,兩九相重,故名“重陽”。重陽時節,秋高氣爽,風清月潔,可登高望遠,賞菊賦詩,喝菊花酒,插茱萸。演變至今,重陽節成為登高、敬老、賞菊的節日。

1.登高

“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災。”相傳東漢時期有一名士叫桓景,一天有人告訴他,九月九日這天家中有難,並告之以避難的方法。重陽這天,桓景便攜全家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以避邪。後來,重陽登高就逐步演變成一種民間節日。

2.賞菊

九九時節,正值菊花盛開之時,文人墨客把酒吟詩,百姓們結伴出遊,賞菊飲酒,消煩解毒,深受人們喜愛。

3.敬老

新中國成立以來,重陽節又被賦予了敬老的新的涵義。這一天,社會組織老年人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文體活動,對生活困難的老人進行慰問,子孫們與老人共度節日並祝願老人健康長壽。

我國現代重要節日主要指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政府規定的節日。

(一)“五·四”青年節

5月4日是中國青年的節日。這一天,全國中等以上學校及其他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的青年都要舉行各種紀念活動。慶祝活動的共同主題是繼承“五·四”傳統,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五。四”青年節的主要活動內容通常有:

1.組織報告會、詩歌朗誦會、歌詠比賽等活動。

2.舉行入團宣誓。5月4日這一天,全國要有大批的先進青年加入到共青團隊伍中。入團宣誓是入團的必要程序,在青年節這天宣誓,更能增加團員的榮譽感和使命感,故參加宣誓時,服裝要整潔、樸素,表情要嚴肅、莊重,朗誦誓詞時,聲音要洪亮並富有激情。

3.表揚先進,勉勵青年共同進步。“五·四”青年節前夕,通常要評選出優秀團員、優秀團幹部、優秀團支部等先進團體和個人。在青年節這天,團員青年們在有關團組織的組織下召開表彰大會,參加大會的成員都應自覺佩戴團徽,著裝整齊,創造出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氣氛。

(二)“七·一”中國共產黨成立紀念日

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的生日,也是中國人民的重要節日。每年的“七·一”,全黨、全國人民都要舉行一係列的紀念活動。

1.各級黨組織要表彰各條戰線的優秀支部和優秀黨員。

2.黨內要舉行先進事跡報告會,上黨課,向黨員提出新的要求。

3.各單位、各部門還可組織群眾性紀念活動,舉辦歌詠大會,歌頌偉大的黨,使黨的生日成為密切黨群關係的重要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