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遊覽時接待單位或導遊人員有時需要介紹一些
情況。介紹情況時要注意:一是要實事求是(注意保密),故意誇大或貶低都會給人留下一種不誠實的印象,此乃涉外交往中的大忌。二是要掌握時間,讓客人多看,隻是抓住時機略作介紹,使對方加深印象。為此,參觀項目的基本情況應事先以書麵的形式提供給外賓。三是介紹時要掌握分寸。隨機應變。四是介紹時要盡量使所有參觀者都能聽到聽懂,如人數較多,可分批介紹或使用擴音器材。
在風景遊覽區、公共活動場所以及允許外國人參觀的地方,原則上都應該準許外國人攝影,對他們正常的攝影活動不應幹涉。對一些不準外國人拍攝的項目,如文物、專利設備等則應設有警告牌或中、外文說明標誌。若無此類標誌,一定要事先向外賓說明,以免引起誤解。
參觀遊覽的出發時間、集合地點,及參觀期間用餐的時間、地點、方式等一些細節問題,也應事先安排好並通知全體人員,以便充分準備。
出訪代表團要求參觀可向接待單位提出。所選的參觀項目應符合訪問目的,但也要客隨主便,不要強人所難。與對方商談參觀事宜時,可以提具體項目,也可提出籠統願望。在商妥之後,要確鑿核對時間、地點及路線。
無論參觀何種項目,都應專心聽取介紹。參觀完畢,向主人致謝。如果主人在門口送行,上車以後應揮手致意。
參觀遊覽時,要注意尊重對方的風俗和宗教習俗。如有的地方,參觀曆史紀念館,為保護建築物,要穿鞋套。一些國家進佛教、伊斯蘭教寺院要光腳等等。
如要拍照,應事先向有關人員了解有無禁止攝影的規定。另外,參觀遊覽時應注意衣著整潔,儀容亦應修整。
同外國朋友進行書麵聯係,也是一書麵應酬禮儀涉外交往的重要內容。了解掌握寫作各類書信的基本知識,對於增進雙方的感情,發展友誼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給外國友人寫信時,要盡量把握以下幾個原則:一是要簡明扼要,切忌口羅嗦。二是精確具體,切忌空泛。三是要清晰明了,句子要短,用詞要平易。
涉外交往的書信種類很多,比較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一)邀請信
邀請信在社交場合使用得相當普遍。一般說來,邀請信都比較短,其內容主要包括:向對方表示問候;說明邀請對方參加何種活動及邀請原因;說明活動安排的細節,如時間、地點;如有必要,請對方確定能否赴邀。
(二)感謝信
感謝信也是國際交往中一種常見的書信形式,當得到他人幫助時應及時寫感謝信,以表感謝之情。感謝信的內容通常包括:對對方的邀請或幫助表示感謝,簡單說明對方的邀請與幫助對自己所起的有益作用和意義;再次感謝並問候對方。
(三)祝賀信
在國際交往中,為增進國與國之間或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友誼,在對方有喜慶的節日裏去信表示祝賀,也是一種常見的涉外文書。具有官方性質的祝賀信,用詞往往比較謹慎,經常使用一些客套語。個人交往中的賀信,則可不拘形式,但要用詞親切,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
(四)慰問信
慰問信是對他人表示慰籍、問候、鼓勵、關切的專用信件。慰問信能給被慰問者帶去問候與安慰。分擔其痛苦,從而進一步加深雙方的感情。慰問信的內容包括:對對方的遭遇和處境表示同情,表示願意在某些方麵盡力提供幫助。
國際社交場合,服裝大致可分為二服飾禮儀禮服與便服。從原則上講,正式、隆重而嚴肅的場合,應著深色禮服,一般場合可著便裝。
禮服又可分為晨禮服、小禮服、大禮服等幾種。
晨禮服一般是在白天參加典禮、星期日教堂禮拜及參加婚禮時穿用。
小禮服又稱晚餐禮服或便禮服,一般為參加晚六時以後舉行的晚宴、音樂會、劇院演出等活動時穿用。
大禮服也叫燕尾服,一般是參加較正式的舞會、酒會時穿用。
婦女的服裝種類、花色樣式繁多。日常均可著便裝。豐L服也有晨禮服、小禮服、大禮服三類。
無論在何種場合、著何種服裝,總的要求都是樸素、大方、整潔、得體。衣服要燙熨平整,褲子要熨出褲線。衣領袖口要幹淨,皮鞋要上油擦亮。穿長袖襯衣要將前後擺塞入褲內,袖口不要卷起。穿短袖襯衫,下擺不要塞在褲內。長褲不要卷起。任何情形下都不應穿短褲參加涉外活動。
在家中或旅館內接待臨時來訪的外國客人,不得赤腳,不能隻穿內衣、睡衣、短褲接待客人。
世界各國各民族由於語言、文化、三稱呼禮儀風俗習慣及社會製度等方麵的不同,在稱呼上也有很大差別。如果稱呼不合身份,會引起對方的反感,鬧出笑話,甚至發生誤會。
按照國際慣例,一般稱男子為“先生”,稱已婚女子為夫人”,未婚女子為“小姐”。如無法斷定女方婚否,可一律稱為“小姐”或“女士”。
對地位較高的,一般為部級以上的官方人士,可稱“閣下”、職銜或“先生”,對有高級官銜的婦女亦可稱之為“閣下”。
在一些君主製國家,習慣上將國王、王後稱為“陛下”,稱王子、公主為“殿下”。對有爵位的人既可稱爵位,又可稱“閣下”或“先生”。
對醫生、法官、律師、教授、博士等,均可稱其職務或學銜,也可加上姓氏和“先生”。
對軍人的稱呼一般是稱軍銜或軍銜加先生,知道姓名的,可加上姓名。凡與我國有同誌相稱的國家,對各種人員均可稱同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