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3 / 3)

忌諱:在社交場合,意大利人有一些講究或忌諱,應根據白天或晚上的活動而得體著裝。給主人送花時不能送黃雛菊,因為這表示哀悼,相見或相送時,應避免四個人同時交叉握手,因為意大利人認為十字架形狀是不吉利的象征。握手的時間不要過長,擺動的幅度不要太大,與女士握手還不能過緊。擁抱則是比較親近的朋友之間的禮節。男女擁抱,一般是女方采取主動,男方最好不要主動去擁抱女士。如果是很親近的朋友,則不在此例。

在國際交往中,人們經常通過贈送禮品來表達謝意和祝賀,以增進友誼。由於各國習俗不同,贈禮的種類和方式也有差異。禮品:饋送禮品時要盡可能考慮受禮人的喜好,“投其所好”是贈送禮品最基本的原則。如不了解對方喜好,穩妥的辦法是選擇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藝品,因為送別人沒有的東西,最易於被對方接受。禮不在重而在於合適,正謂“千裏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有時送太貴重的禮品反而會使受禮者不安。

方式:贈禮的方式一般以麵交為好。西方人在送禮時十分看重禮品的包裝,多數國家的人們習慣有彩色包裝紙和絲帶包紮,西歐國家則喜歡用淡色包裝紙。與中國人的習俗不同,在西方接受禮物後應即刻表示感謝,並當麵拆看,不論其價值大小,都應對禮物表示讚賞。

時間:贈禮要適時。在有些國家,在對方送禮時才能還禮;在有的國家(如日本),要選擇人不多的場合送禮;而在阿拉伯國家,必須有其他人在場,送禮才不會有賄賂的嫌疑。在英國,合適的送禮時機是請別人用完晚餐或在劇院看完演出之後。在法國,不能向初次結識的朋友送禮,應等下次相逢的適當時機再送。

地點:贈禮要分清場合。去友人家做客,不要帶在宴會上吃的食品作為禮物。出席酒會、招待會不必送禮,必要時可送花籃或花束等。在不同的國家,贈送禮品也應有所不同,如中國人講究送煙送酒,而日本人卻送酒不送煙。給德國人送禮時忌諱用白色、棕色或黑色的紙包裝禮品,而向南美國家的人送禮,千萬不能送刀或送手絹。因為刀意味著雙方關係一刀兩斷,手絹則總是與眼淚、悲傷聯係在一起。

送禮:送知識分子一般是書、畫、工藝品,送女士一般是工藝品、鮮花,送親戚、好友,除上述禮品外,也可以送衣服或其它用品,因為送這樣的禮物,需要適合對方的愛好、心理、尺寸等。意大利對別人送的禮物,習慣當麵打開看,一般要表示喜歡、感謝。如果說聲“這正是我想要的”,那對方會非常高興。

給別人點煙時,忌諱用一根火柴連續給三個人點煙,因為這表示對第三者不尊重。在意大利,送禮千萬不要送手帕,因為在意大利人眼中,手帕是親人離別是擦眼淚的不祥之物。改送絲頭巾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應邀去意大利人家做客,要先脫帽而後入室,進門後應將帽子放到帽架上。雨天走訪,雨具應放在室外,不可穿雨衣入室。夫妻同到人家做客,告別時應當由妻子先起身告辭。也不能將錢包放在桌子上,更不能將錢隨手放在桌子上,否則會被認為沒有教養。如在飯桌上將酒瓶碰倒,應將倒出來的酒抹在耳朵根後,以示吉利。

如遇13日又是星期五,千萬不要請客,因意大利視這個日子不吉利。意大利有些地方和城市還有這樣風俗,不能把雨傘撐開後放在房間或客廳裏。也不能在床上穿深色衣服。

如果是主人自己駕車送客人回家,一定要讓客人夫婦中的女賓坐在駕駛座旁邊的位置上,以示尊重主人,千萬不要夫婦倆人均坐在後排座位上,不然會讓主人有一種當司機的感覺。

在大街上行走,不可東張西望、左顧右盼,更不可亂扔東西與隨地吐痰。

到餐館就餐,如果與別人同桌,須征得先到的客人的允許後方可入座,否則被視為粗魯。在美國的餐館,若用餐巾擦拭刀叉、盤子,服務員會馬上換一套餐具,在服務員看來,顧客擦拭餐具是被認為餐具不幹淨。

意大利人對女士特別照顧,男女同行,男的應該走在外側,即靠車行道一邊,使女的多一分安全感,開始行走時應該讓女士先行。上車應讓女士先上並給女士開、關門,下車則男士先下並給女士開車門。女士冬季進屋脫外套或出屋穿外套時,男士應主動予給幫助。

出入商店等公共場所,男士應該為女士開門,年輕的應該為老年人開門。乘車坐船,男士應該主動向女士讓座,男女同座時不要旁若無人似的大聲喧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