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在多渠道發行、市場競爭激烈的形勢下,海澱區店為了更好地服務讀者,吸引讀者,在各專業書店經常舉辦各種類型的圖書展銷,擴大銷售。1985年,海澱區店聯係了全國三十餘家出版社在高等教育書店舉辦了首屆全國教育書展。事先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刊登廣告,並向全國大專院校發出邀請信一千餘封,擴大影響。書展期間,每天接待本市及全國各地的讀者數千人,十五天銷貨六十五萬元,首創區店獨立舉辦全國性專業書展的先例。1986年在北京建築書店舉辦了首屆全國建工類圖書展銷,在北京醫藥衛生書店舉辦了首屆全國醫藥衛生圖書展銷。由此,形成了在海澱全區,每年一屆的三個全國性專業書展,聯係了一批固定的讀者單位,為他們解決了急需,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1984年開始,北大書亭、人大書亭、清大書亭、黨校書亭、科學院書亭等經常舉辦新書展銷,根據具體情況,或單獨辦,或聯合辦,或巡回展銷,深受讀者歡迎。暫安處門市部,認真分析本部門特點,狠抓備貨重點,形成自己的特色,改變陳列布局,吸引讀者,方便讀者,銷貨額猛增,四年上升四倍,1984年門市銷貨二十六萬元,1988年銷貨一百萬元。
第五,海澱區店利用自己的優越條件,與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經常保持聯係,主動服務,送書上門,向他們請教。早在五十年代,書店的發行員們就經常主動登門,為專家學者送書、找書,不少老發行員和專家學者交了朋友,1983年科學院書亭邀請數學家陳景潤、楊樂等座談,征求對書店工作的意見,會後製訂了定期向專家學者提供征訂目錄,開展電話預訂,代找塊書,送書上門等措施。北京大學書亭在1984年組織業務學習,邀請六位教授、副教授,利用業餘時間講課十四次,介紹學校各係情況,有關學科知識,以及對圖書、資料的要求。有的專家、學者還講述圖書發行工作的意義和表達對書店工作的敬重。北大書亭職工多次訪問王力、朱光潛、馮友蘭、曹靖華、季羨林、江澤涵、朱德熙等先生,並在離休老幹部、專家的集中活動肘間,主動送書上門,謁誠服務,受到老先生們的熱情歡迎。各院校書亭,普遍和所在學校的團委、學生會、研究生會保持密切聯係,提高了書店備貨及管理工作的水平。
第六,海澱區店始終重視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狠抓文明服務。區店所屬的海澱門市部,是在1982年以後全市書店係統內湧現出來的一朵文明之花。他們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整頓服務思想,端正服務態度,開展了“假如我是一個讀者”的大討論,製訂了一係列基本措施,並著重狠抓檢查落實,形成了人人講文明、人人講禮貌的好店風。1983年,他們在全市開展的第一個文明禮貌月中,徹底治理髒、亂、差,強調遵重讀者,講究服務用語和接待方法,千方百計為讀者服好務,主動提出了“站堂服務,笑臉相迎,主動招呼,雙手遞書”的自我要求。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讀者聯係卡,記下讀者的需求,千方百計滿足讀者的需要。他們狠抓業務學習,熟練服務技能,提高服務效率,做到庫存品種不脫漏,新書及時上架,缺書盡快添貨,對讀者問書絕不簡單答複“沒有”。海澱門市部這種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的精神,深深感動了讀者,受到社會的讚揚。據不完全統計,從1982年到1984年,海澱門市部共收到讀者各種表揚信一萬三千餘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等十多家報刊和電台,都介紹過海澱門市部文明服務的先進事跡,讀者讚揚海澱門市部的營業員是“文明服務大師”、“八十年代的雷鋒”,稱他們“一日站櫃台,十裏起春風”。海澱門市部先後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北京市文明單位標兵,被北京市團委命名為北京市青年文明集體,還被評為北京市第一個文明書店,被新華書店總店命名為全國新華書店先進集體,營業員任超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範。除此之外,先後有六個門市部被評為各級先進集體,被授予文明書店稱號。海澱區店也多次被評為市級和局級的文明服務先進單位。當前,在深化改革中全店職工決心總結經驗,發揚成繢,向新的高度勇敢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