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北京市衛生工作概況
基本概況全市有各級各類衛生醫療機構4998個,比2001年減少971個,其中醫院466個;床位總數75188張,其中醫院擁有床位68780張。衛生人員總數144021人,比2001年減少14164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09564人,比2001年減少6371人,占衛生人員總數的76.08%。全市每千人口擁有醫院床位6.46張,醫生4.18人,護士3.44人。2002年北京市衛生基本建設投資5.3943億元(2001年衛生事業基本建設投資為31696萬元)。全年共安排33項基本建設項目,建築麵積達到370751平方米。已竣工的項目6個,包括兒童醫院門診樓、血液中心業務樓、首兒所門診醫技樓、婦嬰保健醫療中心二期工程、北京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業務樓、北京天壇醫院手術樓。新開工的項目4個,包括玉林小區西區職工住宅、首都兒科研究所科貿樓、腫瘤醫院科研樓、宣武醫院自行車庫和大門。
全市人口1136.3萬人,出生率5.27‰,死亡率4.82‰,自然增長率0.45‰;人均期望壽命77.93歲,其中男性76.08歲,女性79.78歲。
衛生改革按照首都衛生事業的發展必須服從、服務於“新北京、新奧運”構想,服從、服務於北京市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和舉辦一屆曆史上最出色的奧運會的戰略目標,製定《2003年~2008年北京市衛生事業發展規劃綱要》和《奧運醫療衛生行動規劃》,提出加速發展首都衛生事業的戰略目標和五年實施的步驟。
貫徹落實國務院青島會議關於全麵推進“三項改革”的要求和《北京市城鎮醫藥衛生體製改革實施意見》,加快實施醫療衛生體製改革的步驟和措施。基本完成了醫療機構分類管理工作。按照醫療機構分類的原則,截止2002年底,全市共有7646家醫療機構進行了分類注冊(不包括延慶縣),其中5003家被核定為非營利性醫療機構,2035家被核定為營利性醫療機構,並頒發了新的執業許可證;608家還在繼續進行。兩類醫療機構的明確劃分,有利於相關財政、價格、稅收以及投融資、分配等方麵政策的落實。
繼續實行“總量控製,結構調整”改革方案。2002年直屬醫療機構完成業務收入48億元,比2001年增加3億元,增長9%,其中醫療收入占業務收入的48.08%,比2001年增長4.17%;藥品收入占業務收入50.37%,比2001年降低了3.06%,使得醫藥費用過快增長的勢頭基本得到抑製。同時逐步提高技術勞務性服務價格,以實現醫院補償機製的轉變。實現醫療服務價格由政府定價向政府指導價的轉變,引入競爭機製。對中醫、民族醫療部分專科醫院給予政府傾斜。完成口腔、中醫、精神、病理、核磁、CT共689項收費標準的規範,製定調整掛號費、診療費、護理費調價方案。
進一步完善和規範以市、區衛生監督所為主體的衛生監督執法體係,實現城市公共衛生的綜合管理與重心下移。完成了區縣衛生監督體製改革任務,18個區縣衛生監督所全部掛牌成立,開展了區縣衛生監督所向基層派駐監督站和監督員工作的試點。市和區縣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建立起綜合疾病控製與預防保健服務機製和模式,提高了對突發事件和新疾病的快速反應能力和處理能力。
在868家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全麵實施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分別完成了抗微生物類藥品和心腦血管、抗腫瘤類藥品及部分中成藥品的集中招標,兩次招標目錄包括的藥品金額共計59億元,占本市醫療機構藥品銷售金額的50%以上,兩次招標的平均降價幅度分別為17.5%、10%。在市屬20家、區屬98家醫保定點醫療機構進行了醫用耗材集中招標采購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