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醫療收費透明度。二、三級醫院對門診患者提供藥品收費清單,住院患者出院時提供全部住院醫藥費用清單,加強明碼標價工作,方便患者谘詢、查詢、查核。一級醫院為門診患者開據藥品收費清單或逐項劃價,為住院患者開據醫藥費用清單。
推行聘用合同製,完善競爭機製,搞活用人製度。18個區縣均已開始進行全員聘用合同製簽訂工作,直屬單位完成了聘用合同簽訂工作。實行專業技術人員由身份管理逐步向崗位管理轉變,競爭上崗、擇優聘任,按聘任崗位兌現工資。
社區衛生服務初步形成了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為主體,以大型醫療、預防、保健機構為依托,以社區老年人、婦女、兒童以及慢性病人群為重點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基本框架。本市城區已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5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388個,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街道規劃設置覆蓋率達到100%,社區衛生服務站居(家)委會規劃設置覆蓋率達到85%以上。在郊區已建立了107個農村示範社區衛生服務站。初步完成“百、千、萬”社區衛生人員轉崗培訓。各區縣根據轄區社區衛生服務設置規劃和《北京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設置指導意見》的標準,加快新建、改建住宅小區的社區衛生服務設施。配合市教委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28所北京高校所屬醫療機構轉建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重新修訂“以獎代補”考核標準,推動社區衛生服務內涵建設。針對管理、老年保健、社區醫療、社區護理、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婦幼保健7個方麵的工作,對全市18個區縣的2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6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進行了檢查,落實了“以獎代補”的政策。完成了改造8所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4所區級老年病院的改建工作。
落實“百、千、萬”全科醫學人才培訓工程。全市2400餘名全科醫師、社區護士、防保醫師參加了崗位培訓並取得合格證書,3萬餘名基層醫務人員接受了全科醫學概念培訓。全市已形成了全科醫學培訓網絡和教學體係,為係統、規範培訓全科醫學人才奠定了基礎。
啟動“北京市示範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創建工作,在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範圍和基礎上,建設出一批有中醫特色的示範中醫藥社區服務中心(站),將價格低廉、療效顯著的中醫診療技術推廣到社區衛生服務中。
預防保健繼續加強霍亂、流行性出血熱、流感、結核病等重點傳染病預防控製,建立健全了全市腸道門診,加強了對O139、O157等外環境監測和疫情報告製度,提高了食品和飲用水衛生的抽檢力度,加強突發疫情處理隊伍的建設;開展了中老年健康狀況調查,在市民中廣泛開展了預防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健康大課堂活動;加大預防艾滋病的社會宣傳教育。鞏固和加強計劃免疫工作,2002年特別加強了外來兒童的免疫接種工作,使外來兒童服苗率達到了97%以上,接近本市兒童免疫水平。將乙肝疫苗納入計劃免疫管理,在全國率先設立了新生兒乙肝疫苗專項資金,計劃每年對7萬名新生兒提供免費疫苗。到2002年10月底,共為全市30172名(2002年7月1日後出生)新生兒免費接種了乙肝疫苗。傳染病發病保持較低水平,國家法定傳染病發病率繼續保持穩定,計劃免疫四苗接種率持續保持在95%以上;麻疹、百日咳、新生兒破傷風、乙腦、流腦等傳染病發病率均已降到曆史最低水平。連續18年無脊髓灰質炎,連續9年無狂犬病,連續7年無白喉病例發生。食物中毒控製在12/10萬,全年傳染病發病率同比下降了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