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衛生監督執法力度。目前全市有一支1700名編製的衛生監督執法專業隊伍和一支1000餘人的衛生專業檢驗檢測技術隊伍。2002年市衛生局投資1000萬元為市、區縣衛生監督所裝備60多輛衛生監督車。自5月1日起本市衛生監督員統一更換了新式衛生監督服、佩帶新肩章上崗。先後製定了《關於在學生營養餐生產企業中以HACCP原則建立衛生保障係統的通知》、《北京市食品衛生許可證發放管理辦法》,開展了針對假冒偽劣食品、水發食品市場、學生營養餐等的監督執法及政策法規培訓等。據統計,1~11月全市共出動衛生監督員6.3萬人次,取締非法食品加工場所464個,查處假冒偽劣食品標值880萬元,罰款184萬元。
婦幼保健依法規範母嬰保健服務行為,對全市從事婚前保健服務、節育技術、助產技術等醫療保健機構及人員實行資質認證,為婦女兒童提供安全、良好的醫療保健服務,使本市婦女兒童的生存質量、生命質量、健康水平不斷得到改善。2002年全市孕產婦死亡率15.12/10萬,嬰兒死亡率5.56‰,新生兒死亡率3.70‰。上述指標已躋身於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醫政管理嚴格執行《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護士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規章。結合醫療機構分類管理和《醫師資格證書》、《醫師執業證書》、《護士執業證書》的頒證,把好醫療機構、從業人員、醫療技術的準入關,2002年共有10073人獲得執業醫師任職資格,2570人參加了護士資格考試。
加強醫療機構內部的質量控製體係建設和醫療質量的動態監控。從單病種入手,依據《北京市臨床疾病診療護理常規》、《北京市醫療質量控製與管理辦法》和醫療保險的有關政策,對14個臨床專業質量監控組織的工作進行指導,取得成效。據對100家醫院50種常見病、多發病的定期統計分析,住院病人平均醫療費用連續兩年下降。啟動建立專業質量控製和改進中心的工作,以達到全市各級醫院在同一專業上統一質量標準。
血液管理大力推進自願無償獻血工作,提高臨床用血安全。組織市衛生監督所、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的有關人員及專家對10家采供血機構進行了全麵檢查,保障采供血的安全。調整了街頭獻血點的布局,在人流密集的遊覽區增設臨時獻血點,在全市采血單位設立室內無償獻血室,方便群眾就近獻血,到2002年底本市已建成布局合理的獻血點(室)44處,2002年自願無償獻血92478人次,占全市公民獻血的44%,同比增加24880袋,增加了36.8%。
農村衛生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以及國務院體改辦等部門《關於農村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由市體改辦牽頭製定了本市的實施意見和《農村初級衛生保健規劃綱要(2001~2010)》、《關於農村衛生事業補助政策的意見》等有關配套文件,並準備在即將召開的北京市農村衛生工作會上下發執行。鞏固和完善現行的農村合作醫療製度,以減少大病風險為宗旨,探索建立新型農民大病統籌保險製度,提高農村居民的醫療保健水平和抗風險能力。市財政撥款500萬元支持懷柔、大興兩區開展新型農民大病統籌製度的試點。全麵開展城市對口支援農村衛生工作和衛生下鄉活動,城市醫院從人才、技術、設備等方麵對其給予了大力支持。
基層衛生“新三項建設”五年計劃進展順利。城鄉社區衛生服務體係建設、農村地區急救體係建設和老年保健體係建設作為基層衛生建設“新三項任務”列入“十五”計劃,並繼續被市政府列入2002年為群眾辦的“60件實事”中。2002年完成了通州區、門頭溝區、朝陽區、平穀區4家老年病院和昌平區、大興區、房山區、密雲縣4所急救分中心的改建任務。
法製建設推進依法行政工作,製定依法行政工作製度;深化行政審批製度改革;製定優化發展環境方案;推進醫政執法監督體製改革;製定“四五”法製宣傳教育規劃;推行醫療責任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