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完善醫療質量控製和改進體係,開展醫療質量分級督查和責任追究,建立健全專業質量控製和改進中心,科學、穩步地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醫療服務質量關係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醫療服務質量是醫療機構發展的生命線。為了適應質量控製和改進的需要,使之成為醫院科學管理的核心,必須建立和完善運轉有效的質量控製和改進體係。二級以上的醫院都要建立分工合理、責任明確的質量控製和改進機構,作為常設性職能科室並配備專職人員。該機構主要負責醫院質量控製和改進方案、管理製度的製定與完善,監督檢查、考核獎懲的組織實施和整改措施的落實。除了建立質量控製和改進機構以外,二級以上的醫院還需建立院、科兩級質量監控和改進網絡,以保持質量控製和改進體係的完整性、有效性和連續性。醫療機構重點確保各項規章製度的落實。特別是首診負責製度、值班製度、三級查房製度、疑難、危重、死亡病例討論製度以及術前討論製度等等。要努力為病人提供溫馨、便捷、優質、安全的醫療服務。
要建立醫療質量行政分級督查製度。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按照分級管理權限,負責醫療機構的質量督查工作。建立和完善醫療質量責任追究製度。院長是醫療質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疏於管理、發生重大質量與安全事故或事件的單位給予通報批評、黃牌警告,直至降低、取消醫院等級資格,並追究院長的責任。對同一年度內發生2次以上違規行為的醫務人員,停止其處方權6個月到12個月。
護理工作的質量和專業技術水平直接影響醫療服務質量和醫療技術的發展。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們的護理工作還存在著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在臨床的護理工作中護理觀察不到位;提供的護理服務不及時;不少醫院整體護理工作隻是停留在個別病例、個別病區上。正是由於我們對護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人民群眾需求的認識存在差距,基礎護理質量、環節護理質量、終末護理質量,尤其是一級護理、特別護理內涵不到位,包括有的醫療機構對護理工作疏於管理,以至於社會上的“黑陪護”有機可乘。今天,我們特別請到了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司壟範同誌在這樣一個大會上,做為醫政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給我們做報告,就是要進一步強調護理工作是醫院醫療服務工作的重要內涵。我們一定要在護理工作的服務、質量、水平、管理等諸多因素中下功夫,真正做到以病人為中心,深化醫院的改革。要進一步開拓護理服務領域,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護理服務,特別是老年護理、社區護理等工作領域。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要通過我們的管理,包括要增加醫院臨床一線護士的總量和質量,努力錘煉出一支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愛崗敬業、弘揚南丁格爾精神、執業能力極強的首都護理工作的隊伍。
80年代以來,醫學科學技術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階段,高新技術不斷湧現,有力地推動了臨床醫學技術的發展。為了規範不同學科的診療行為,我們將成立專業質量控製和改進中心,由市衛生局統一領導,通過公開招標和專家評審後,掛靠在專業學科處於國際、國內或北京地區領先水平、質量管理整體實力強的醫院,負責本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相關專業的業務指導和質量管理。其主要職責是:製定本專業質量標準規範,對各級醫療機構實行業務指導;製定專業質量考核方案,對各級醫療機構實施質量考核評估;組織專家對各級醫療機構進行質量和服務評估,並及時研究信息。
通過建立專業質量控製和改進中心,力爭達到全市各級醫院在同一專業上統一質量標準,促進同類專業的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探索一條行業自律的新路。
我們還要從科學的態度出發,結合北京地區各級醫院的實際情況,開展“臨床路徑”工作的研究和試點,並逐步用循證醫學的方法指導“臨床路徑”,逐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臨床路徑”是多專業協作的醫療護理標準服務計劃,它能以具體的、有預期結果的每日工作,來實現“高效率、高品質”和“減少醫療經費、合理運用資源”的目標。“臨床路徑”可以滿足醫院、患者、保險三方麵的需求,它以按病種設計最佳的醫療護理方案、合理安排住院時間和費用、縮短平均住院日、合理支付醫療費用為特征,是醫院為服務對象減少花費和有效保證高質量服務的科學方法。
“臨床路徑”在確立之後還需要不斷修訂,以改善疏漏,所以要特別強調使用循證醫學的方法,為診斷、治療提供世界範圍內醫學進展最新、最有效的標準或方法,隨時對“臨床路徑”進行補充修改,以保證醫療護理服務質量的持續進步。我們要強調管理式照顧、有管理的醫療服務。
循證醫學實際上是臨床醫生診治患者的一個實踐過程,是一種精益求精地認識病人及所患疾病的本質,從疑難的臨床問題中去尋找最佳證據,然後應用最佳證據去聯係病人的實際並卓有成效地解決病人問題的有效辦法。
(四)加大動態監控力度,致力於持續改進,今年啟動醫院的績效評審工作
1994年由李鵬總理親自簽署的國務院頒布的149號令——《醫療機構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國家實行醫療機構評審製度”。從此,醫療機構評審作為國家對醫療機構管理的一項重要製度納入了法製軌道。
為了進一步加強醫療衛生全行業的法製化管理,規範醫療機構以及醫務人員的執業行為,為實行衛生行業的社會公示奠定基礎,建立以醫療質量和安全為核心的醫療服務市場秩序,正確引導醫療機構向重質量、重安全、重服務、重績效的方向發展,北京市衛生局決定:今年下半年全方位啟動北京所有醫院的績效評審工作。
醫院評審以醫療質量、醫療安全、服務質量包括護理過程中的品質、醫療過程中的品質、醫院成本等、醫藥費用、病人滿意度、工作人員的滿意度等績效內容為核心。重點對各醫院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的基礎設施、工作製度、操作規程、執業人員資曆水平、績效及實際運行情況進行評估與審查。重視與功能任務相適應的實際效果,重視績效的基礎建設和綜合能力,重視日常工作秩序和各種管理的經常性、有效性。
在這裏,我有必要重申各級醫院的功能和定位。三級綜合性醫院是向全市和全國多個地區提供優質、安全、高效、高水平的綜合醫療服務。主要從事急危重症和疑難症的診療,結合臨床實踐開展醫學教育和科研工作,不斷提高醫學科技水平,開發適宜技術,指導和培訓基層衛生人員的醫療機構。二級綜合醫院是向多個社區提供以醫療服務為主,兼顧預防、保健、慢性病及康複醫療服務,並承擔一定教學和科研任務的地區性的醫療機構。一級綜合醫院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向本社區提供全程醫療服務的社區醫療服務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