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軍隊衛生工作(二)(1 / 3)

加強重點學科建設。全軍脊柱外科中心開展了老年骨質疏鬆脊柱壓縮骨折經皮球囊擴張錐體成形術、特種病科開展了一係列載人航天宇航員意外傷害的防治研究,新被批準的全軍口腔疾病治療中心,發展迅速,優勢特色明顯。

科研工作積極爭取科研立項,注重開展以軍事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為重點的科學研究,全年共獲得全軍醫療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北京市科技計劃重大項目分課題1項,總裝醫藥衛生重點課題10項,獲得上級科研課題總經費達142.5萬元。

全年在科技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90篇,外文期刊20篇,國家統計源期刊發表論文65篇。

教學工作本院與北京大學達成了共建教學醫院的協議,成為北京大學教學醫院,對於提高醫、教、研水平,促進學科、人才建設,推動醫院跨越式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也取得了較大進展,繼軍事醫學科學院、第四軍醫大學後,又與第三軍醫大學、總裝備部航天醫學研究所建立了聯合培養關係,研究生導師已達10名。

全年主辦6個全軍繼續醫學教育一、二類項目和1個北京市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學習班。

其他工作醫療收入創曆史最好水平。全年實現對外醫療收入9000萬元。

醫保工作成效顯著。製定和完善了院內醫療保險規章製度,大力開展對外宣傳活動,堅持“因病施治、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用藥、合理收費”的原則。順利通過了2002年度北京市醫保定點醫院聯審互查驗收。參保人員就診量不斷增加,全年共收治醫保住院病人1846例,費用1556萬元。

信息化建設進入全軍先進行列。按照醫院建設全軍信息化基地總目標的要求,緊跟全軍信息化建設前沿,加大投入,不斷拓展醫院信息係統功能,充分發揮信息化手段在提高醫院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中的作用,在數字化醫院建設的道路上實現了新的跨越。①“軍衛1號”係統進一步完善。門診ID號正式啟用。在全軍率先開發製定了門診ID號條碼標識方案,解決了門診病人的信息零散、病人用藥、檢查、化驗和醫學影像信息不能統一,病人的曆史記錄不便查詢等診療環節中的諸多問題,實現了掛號、收費、化驗、檢查等基本信息的共享,理順了信息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成功完成中心數據庫的整理和新藥品係統的切換。在不影響係統正常運行的情況下,順利地完成了中心數據庫5年來的首次全麵的整理工作,並對全部藥品重新編碼和進行數據交換,更新了100多個醫生、護士網絡工作站的收費、藥品係統。②建成了電子圖書館。適應新形勢下館藏文獻管理的服務模式,選配清華中文全文期刊數據庫、英文全文期刊光盤數據庫、生物醫學文獻光盤數據庫和中國生物醫學現刊目次數據庫,建立了數字化圖書館。同時,與解放軍醫學圖書館實現聯網,無償共享該館館藏資源。以最少的投入、最現代化的手段改善了本院多年來館藏圖書、期刊種類少和情報檢索能力弱的狀況,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廣大醫務人員醫療和科研需要。③醫學影像係統全麵投入使用。醫學影像係統是建設數字化醫院的基礎性工程,目前國內僅在極少數醫院建成,耗資大,建設周期長。本院僅投資100萬元,曆時5個月,就成功建成了該係統並全麵投入使用。實現了核磁、DSA、螺旋CT、電子胃鏡、電子腸鏡、超聲和X光機等影像資料的全數字化、無膠片化處理,影像資源可在全院範圍內實時共享,提高了影像質量和診斷的準確性,增加了經濟收入。

為部隊服務保障堅實有力。醫院始終把為部隊服務作為生存和發展的根本,認真貫徹落實軍委、總部關於進一步做好為部隊服務工作的一係列指示精神,按照“方向明、醫德正、技術精、管理嚴”的要求,進一步強化為部隊服務意識,在服務方法上求創新,在服務水平上求提高,較好地完成了體係部隊傷病員的醫療保障任務,全年為軍隊傷病員補貼醫療費1795萬元,軍人特殊診療53例次,補貼特殊診療費160萬元。較好地完成了航天宇航員的年度體檢工作。(三六醫院)三七醫院

醫療工作抓優質服務,強化姓軍為兵服務意識。繼續堅持軍人就醫“四優先”製度和重點保障對象送醫送藥上門製度,全年部隊人員門診占門診總數的60%。組織駐京部隊放射查體,為部隊病人補貼醫療費用近千萬元。在強化服務的同時,注意加強門診用藥管理,製定了《加強醫科院人員診療管理辦法》,實行持卡就醫,嚴格就醫對象驗證審核製度,對非特殊疾病患者嚴格落實用藥規定,堵塞了漏洞,減少了浪費,體係人員門診藥費較上年降低了12%。

狠抓門診和收容,醫療收容創收實現曆史性突破。一是狠抓門診管理。製定了《加強主治醫師以上人員出門診管理規定》和掛號費用提成辦法,把門診考勤與經濟掛鉤,提高了出診率。規範ID號劃價和掛號看病製度、就診程序和秩序。根據科室設置及人員變化,及時調整出門診人次和種類,全年門診量較上年增長16%。二是創造條件收容。理順科室間的關係,擴展特色科室和新專業學科床位,成立超聲聚焦刀病房,加強骨科專業建設,調整戒毒科,使醫院展開床位達到450餘張,床位周轉次數和使用率明顯提高。全年收容同比增長7%。三是狠抓醫療質量配套管理。適應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製定出台《維護患者及其親屬知情同意實施辦法》和《附屬醫院醫療安全管理規定》等製度,不斷提高醫務人員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修訂了《附屬醫院綜合目標責任製質量控製方案》,實行身份公示製,增強了醫務人員的責任意識和質量意識。強化醫護“一盤棋”意識,重管理,抓質控,嚴訓練,實現了全年護理安全。組織門診病曆、處方和出院病案檢查,及時通報講評檢查結果,全年病案3日回收率達99%。四是積極開展協作。與周圍醫院建立協作,充分利用資源改進院內就診條件;合作開展新技術帶動學科發展;聘請301醫院和積水潭醫院專家為腦外科和骨科的客座教授,促進了臨床專科技術水平的提高;與地方公司合作,開展了適形放療和調強技術、數字化攝片和腫瘤標誌物的檢測等新項目,增加了診治手段,提高了經濟效益。2002年醫院床位、門診收容數量、手術麻醉數量、床位周轉和使用率等均創曆史最好成績,特別是醫療創收同比增長25.26%,實現了醫療收入新突破。

開展新業務、新技術,學科技術建設明顯加強。堅持“發揮優勢、內涵建設、提高水平”的原則,調整和充實了3個全軍專科中心及腫瘤中心的領導,專科中心建設規劃的製定和“三冊一庫”編寫工作已經展開。全軍中毒救治中心年收治中毒病人709例;中心牽頭成立了中國毒理學會中毒救治專業委員會籌委會,並組織召開了全國中毒與救治學術研討會。放射病治療中心收治局部放射損傷病人55例;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完成各類移植71例,細胞與基因治療35例。腫瘤中心成立了“乳腺癌保乳手術後的綜合治療研究”協作組,加強了腫瘤學科的研究和技術協作,合力逐步形成。加大對全軍采供血中心的管理力度,製定了采供血中心建設“十五”規劃,加強管理,確保采供血質量,臨床成分輸血率達99%,順利通過了總後采供血中心建設達標驗收。免疫室率先開展HLA配型新策略RSCA係統的建立及應用,腫瘤分子實驗室開展腫瘤免疫和分子生物學檢測項目9項。全院開展新業務、新技術百餘項,提高了診治技術水平,促進了學科建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