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發展重點領域,以科研促進臨床技術的提高。進一步擴充以家係為主的精神分裂症永生化細胞庫,為精神分裂症候選基因的檢測奠定了物質基礎;著重各類型精神病的家係收集,最大一例精神分裂症家係達80餘人,並繪製出大家係圖譜,為下一步的連鎖分析和基因定位做好準備;建立了精神分裂症腦抗原的提取與檢測技術,進行了單核細胞、T淋巴細胞酸性醋酸酯酶組織化學染色、圖像分析,進一步確定精神分裂症病人免疫改變的規律,為臨床檢測精神分裂症提供生物學指標。在萊姆病研究中,利用自行建立的離體免疫製取單克隆抗體的方法,成功製取抗P39單克隆抗體,對陽性雜交瘤進行克隆,對腹水抗體進行純化與鑒定,進一步摸索萊姆菌培養技術,並製備了性能優良的抗原片數百張,發表論文4篇。在廣泛推廣萊姆病試劑盒的基礎上,其診斷準確率得到了進一步驗證,並申報國家發明專利。
實行獎懲機製,充分調動全員積極性。進一步修訂完善了《科學技術獎勵辦法》。醫院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醫療成果三等獎1項。檢驗科佟玉品主任的“酵母表達的戊型肝炎結構區ORF2蛋白生物學特性研究”、馮方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樞神經係統免疫調節失衡及病理意義”分別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精一科梅桂森主任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精神病的臨床研究”獲得醫療成果三等獎。全年發表論文159篇,其中國家級68篇,省市級91篇,有29篇登在統計源期刊。
重視龍頭專業建設,創辦特色中心。本著“突出重點,兼顧一般”的大專科、小綜合辦院宗旨,突出發展本院精神衛生專業的優勢,重點建設。按照《北京軍區醫學專科中心管理辦法》及《考評細則》的標準,在精神病科原有特色的基礎上,按照《精神衛生發展“十五”規劃》,大力加強科室技術建設和人才培養。上半年通過自評、初審、終審和答辯,得到軍區評審組專家和聯勤部領導的一致認可,列為軍區“3.27計劃”,成為“十五”期間全區重點發展的專科中心。
其他工作進一步完善“軍衛1號”工程網絡建設。完成了“軍衛1號”工程網絡服務器的更新及數據遷升;增設了8個信息站點;完成醫生工作站、住院登記、病案編目等子係統版本更新;引進應用《醫療質量實時監控》軟件;完成北京市醫療保險數據結構更新、操作員培訓及網絡程序使用。醫院配合全軍“百館萬家”工程,與解放軍醫學圖書館聯網,實現了網上查詢,開設了4個查詢工作站點,同時,引進《GLIS通用圖書館集成係統》軟件,使圖書館采購、編目、流通、管理實現全自動化管理。
健全製度,藥材采購更加規範。藥材實行集中招標采購,醫院有215種藥品參加軍區和總後的招標,招標金額占總采購金額的46%。投資218萬元購置了激光相機、CT球管、自動染色尿沉渣、人工腎水處理裝置、病理細胞顯微分析係統等設備,設備總價值達2000萬元。
根據北京市醫保中心的要求,做好基本醫療保險網絡數據的上傳和下載,對醫保網絡版藥品、診療項目、服務設施等目錄進行了維護,實行了與“軍衛1號”工程的轉換,6月份正式啟用,實現了網上結算、報盤等工作。(二六一醫院)海軍總醫院
醫療工作堅持以質量為中心,狠抓了醫療護理質量管理和醫療安全管理。不斷深化整體護理,建立了臨床護理支持中心,確保以病人為中心護理理念落實到位。自9月1日實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後,對醫院醫療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在全院提出了“醫療安全等於自身安全,醫療質量等於病人生命”的口號,及時製定了《海軍總醫院維護患者及其親屬知情同意權管理辦法》、《海軍總醫院病曆管理辦法》和《海軍總醫院醫療事故、糾紛防範及處理預案》等相關製度。加強醫療質量監督,強化環節質量管理,建立了個人、科室、機關三級醫療質量監控網絡,建立醫療質量獎懲機製,設立了年度科室醫療安全流動獎杯。通過以上措施,促進了醫護質量的提高,有效地降低了事故和糾紛的發生率,醫院全年未發生一起醫療事故。
年門診456261人次,急診48122人次,同比增加了38.3%;出院14826人次,同比增加了8.4%,床位使用率97.2%,周轉次數20.8。門診與出院診斷符合率98.6%,臨床初診與確診符合率99.4%,臨床與病理診斷符合率及入院3日確診率達100%。住院病人搶救成功率86.7%,治愈好轉率97.8%,治愈者平均住院日14.5天,均達到了總後要求。無三級醫療事故,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率0.07%,院內感染率2.6%,甲級病案率98.4%,均達到了總後質控指標。
醫保工作。醫保門急診33855人次,住院1132人次,醫保總收入2495.15萬元,同比增長78%。
開展新業務、新技術共100餘項,組織重要新業務、新技術論證會8次。其中I125籽粒內照射治療腦內實性腫瘤、氬氦刀治療肺部腫瘤、嗅鞘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等新技術在臨床的運用取得新的進展。
始終堅持姓軍為兵的辦院方向,把為兵服務放在首位。醫院連續4次被總後評為“全軍為部隊服務先進醫院”。根據體係部隊的實際需要,醫院對為兵服務措施進行了充實完善,新增了建立綠色就診通道、為邊遠體係部隊傷病員提供電話通報檢查結果服務、調整軍人用藥目錄等6條措施,最大限度保證軍人看病優先優質、同病同治。全年門、急診共診治軍人151756人次,占門、急診接診病人總數的33.3%,住院收容軍人4152人次,占住院病人總數的28.1%。組織了26批次238人次到26個單位巡診,共累計檢診4388人次。召開體係部隊座談會6次,征求為兵服務工作的意見。3次派專家、教授對313醫院進行技術指導;赴東海艦隊10個單位巡診,為官兵檢診3393人次;組織師以上幹部體檢,曆時一個半月,體檢2686人,總受檢率為83.7%。為體係部隊辦理包幹、醫療保健證17000人次。實施軍人特殊醫療項目10項、79人次。全年共為軍人看病補貼2126.76萬元,圓滿完成150名飛行學員招飛體檢任務。
出色完成“兩會”、“十六大”的保健及軍內各類保障任務。中央保健委員會辦公室授予本院“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醫療保健先進單位”。繼續做好對落後地區醫療事業的掛鉤幫帶,派出3名專家對雲南會澤人民醫院進行為期2個月的技術幫帶,捐贈醫療設備價值約5萬元,並無償接受會澤醫院進修人員4人;捐贈密雲穆家峪醫療設備價值3萬元;參加北京市組織的衛生下鄉和各類巡診29人次。
醫學教育繼續醫學教育。全年完成國家級繼續醫學項目4項,全軍一類項目6項,海軍二類項目3項和海軍體檢信息管理學習班1次,參訓人數431人。醫務人員全年外出參加各類專業會議210人次,學習班56人次,外出進修5人次。出國交流、考察21人次。院內舉辦學術活動35次,舉辦國際學術交流1次,共有2100餘人次參加學習,在院內形成了良好的學術氛圍。選送了9名優秀人才攻讀博士學位,17名攻讀碩士學位。
臨床教學工作。全年接收進修生173人,軍人36人;實習生219人,軍人188人。對進修生實行了崗前培訓,計66學時。對實習生組織大講課20學時,510人次。實習學員出科考核67人次。全年為部隊培養進修生、實習生280餘人。2002年增列碩士生導師2名,目前本院擁有博導3名,碩導18名,博士生培養點3個,碩士研究生培養點18個,國家人事部已批準本院設立博士後流動站。正式成立了第二軍醫大學海軍臨床醫學院,現有學員55名。成立了13個教研室,28個教學組,首批聘請118名教授、副教授、講師,全年完成教學2329學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