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軍隊衛生工作(五)(1 / 3)

抓效益,實現目標管理。重新調整了獎金分配方案,修改了《醫院綜合管理評價辦法》,充分體現了多勞多得的原則,要求科室選擇工作目標線,目標線的高低決定了獎勵比例的高低,增加了客觀指標比例,醫療質量分值提高20%,調動了全院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向“軍衛1號”工程要效益、要質量。2002年醫院“軍衛1號”工程全麵展開,一是抓了基礎數據質量,規範各基礎錄入口的錄入內容,調整了門診收費科室歸屬混亂問題。二是規範診療項目和收費,解決了部分診療項目的收費問題,完善了網上檢查項目審批程序,實現了“軍衛1號”工程與醫療保險係統接口工作,製作安裝了4種費用清單打印程序,嚴格實行欠費不擺藥製度。三是利用局域網,強化醫療質量和管理。安裝了合理用藥軟件並開始試運行,啟動了血庫管理係統,建立了即時在院病曆檢查製度。充分利用局域網,信息科自行開發了多套辦公軟件,實現全院網上辦公,4月份即開始在網上發布各種通知、規定、醫學新信息等,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紙張。

順利通過上級多項檢查。先後迎接了北京軍區聯勤部對自製製劑普檢,北京市海澱區物價局對4種費用清單的檢查,第四軍醫大學吉林軍醫學院對實習學員教學工作的檢查指導,海澱區獻血辦公室對上半年臨床用血目標管理的檢查,海澱區衛生局對本院絕育手術資格認定的檢查,總後衛生部大型設備使用檢驗驗收,海澱區技術監督局高壓氧艙的檢驗驗收,北京市醫療保險工作聯審互查等多項檢查,均以優秀的成績通過檢查,各項工作的落實情況受到好評。(四六六醫院)第二炮兵總醫院

為兵服務為認真貫徹執行“4.12”駐京醫療機構為部隊服務工作會議精神,確保為部隊服務的質量。擴大軍人就診優先範圍。由原來門診“三優先”擴展為掛號、就診、檢查、治療、取藥、住院“六優先”,大大縮短了軍人候診、取藥時間。

全年收治部隊傷病員1797人次,共補貼部隊傷病員醫療經費696萬元,其中補貼門診費用210萬元,住院費用440萬元,體檢費用46餘萬元。

堅持做好師職幹部體檢工作。年初,總後增加了體檢內容,更新了體檢表,使用體檢軟件進行管理,增加了體檢工作的工作量和組織難度。體檢工作曆時一個半月,共檢師職幹部1367人,團職幹部200餘人。為體係部隊士官改選、炊管人員健康查體和部分直屬部隊人員體檢共1300餘人次。

加強軍隊住院傷病員的管理。在確保部隊傷病員收容的同時,製定下發了《關於加強住院軍隊傷病員管理的規定》,要求醫務人員對部隊傷病員既要加強心理疏導和行政管理,又要在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的關心。機關經常深入科室聽取傷病員意見,並把部隊傷病員滿意率作為考核科室工作的指標之一。

從著眼於軍事鬥爭衛勤準備,提高部隊整體健康素質出發,將服務對象由傷病員擴大到部隊全員。結合體係部隊的具體情況,機關抽調內、外科、心理科、肛腸科、輸血科高級技術職務人員組成醫療保健小組,到一二倉庫、一一倉庫、清河幹休所、通信總站、工程設計研究所等單位巡診共11批次,診治2000餘人,為部隊官兵舉辦心理谘詢疏導和科學知識專題講座29場,聽課1500餘人,受到部隊官兵的讚譽和歡迎。

年初,院領導親自帶隊赴22基地寶雞幹休所為老幹部健康谘詢、疾病診治,先後接診患者40餘人。5月,薑副院長帶隊赴55基地醫療服務期間,得知基地一名尿毒症晚期的戰士,由於醫療條件不具備,得不到有效的治療,當即決定轉到本院進行腎移植手術。22基地一名幹部因患混合痔,多次治療效果不佳,醫院遂派出肛腸科主任趙克急赴基地醫院,成功為患者實施了手術。同時還完成了3台手術示教,並為外科的醫護人員講授了專業課。

重視二炮部隊從事特殊作業人員的健康情況,兩次派出由各科專家組成的總醫院專科體檢隊,赴22、55基地對600餘名官兵進行了全麵體檢和心理測評,並協助基地醫院建立特殊作業人員健康檔案。為22基地購買了價值25萬元的先進檢驗、心理測試設備和進口試劑,受到部隊的歡迎。

醫療工作年初,院黨委提出要圍繞啟用新病房大樓抓緊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使學科建設、展開床位數量、醫療裝備和門急診收容收益上規模。將神經內科、神經外科、耳鼻喉科、消化內科、呼吸內科從原有綜合科室中獨立出來,使臨床護理單元擴大到15個,病床從原來的350張擴大到450張。為了擴大病區、增加床位,縮小辦公區、壓縮辦公用房,在原辦公樓騰出3個病區,並安裝電梯,為擴大收容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加強門急診窗口科室建設,要求主治醫師以上的人員出門診,急診科人員上崗前進行崗前培訓,並對門急診出診人員進行了合理安排,雙休日、節假日各專業保證出診人員。同時加大了對門急診和專家門診出診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加強了門急診出診人員的管理,保證了出診時間、出診人員、出診製度的落實,樹立了良好的窗口服務形象。

繼續擴展對外醫療技術協作,擴大醫院知名度,拓寬多種收容渠道。相繼在河北固安、文安、巨鹿3個縣醫院建立了二炮總醫院分院,堅持每周派專家到分院出診;開通了醫院在天通苑小區的“健康快車”,堅持每周接送病人;到醫院周邊地區開展了數十次大型義診活動,進一步保持和加強了與“999”、“120”急救站的協作關係。通過一係列綜合措施,使門急診就診突破了15萬人次,比上年增加了25.2%。在院病人始終保持在250~300人左右,最高時達到340餘人,完成了年初院黨委提出的年收容數突破5000人次的目標。

發揮衛生經濟管理手段,指導科室加強成本核算,開源節流,使醫療收入突破了4000萬元。

建立了醫院三級質控組織,明確職責和任務,狠抓各項規章製度的落實;成立了綜合目標考評小組,加大綜合目標考評力度;加強了每周一次的醫療專題查房,對臨床、醫技科室醫療服務質量進行講評和指導;每月進行一次醫療服務質量滿意度調查,實時跟蹤檢查並對反饋意見進行處理;堅持每季度進行一次醫療質量分析。為了提高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適應《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要求的舉證倒置的新形勢,三季度舉辦了大型醫療文書展評,抽查病曆一千餘份、各種申請報告單數千份,有效地提高了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由於狠抓了基礎醫療質量,醫療投訴、糾紛逐季下降,尤其是三、四季度,由上半年的25起下降到3起。

基礎醫療質量的提高使醫院的整體醫療質量和病種質量結構都得到了提高。全院危重病人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98%,大手術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8.30%。對疑難複雜疾病的診治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突出重點學科建設,新技術、新業務開展活躍。年初,製定了醫院學科建設的整體設想和規劃,對現有的32個學科進行了摸底評估,根據學科的現狀及發展方向、人才隊伍結構、區域布局情況和軍事醫學特需、未來發展潛力和現有資源保障進行了分類排隊,從中初步篩選出2~3個重點發展學科,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加大支持和傾斜力度,使其在技術上盡快形成明顯優勢。

1~10月共開展新技術、新業務62項。如普外科的腔鏡下甲狀腺瘤切除術,代表學科前沿水平,具有較大影響力;泌胸科的高齡患者腎移植手術、輸尿管移植術、複雜胸腺瘤切除術及胸部腫瘤射頻電切術;骨科的膝關節鏡下等離子刀滑膜切除術、高難度椎體手術;耳鼻喉科的支撐喉鏡下微波電凝治療喉內血管瘤、鼻內窺鏡下蝶竇腫物切除術;眼科開展的可折疊人工晶體植入術;口腔科開展的激光治療、雙下頜角畸形修複;神經內科的視頻腦電檢查、TCD;消化科開展的食道狹窄擴張;心腎科的急診床旁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雙腔起搏器安裝;肛腸科開展的結腸次全切除術加生物反饋療法治療結腸傳輸性便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