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區縣衛生工作(一)(1 / 3)

東城區

概況人口634033人,其中男315402人,女318631人。全區共有醫療機構537個,其中衛生部所屬20個,市衛生局所屬12個,區屬醫療機構15個(其中全民所有製單位11個,集體所有製單位4個);民社辦醫療機構22個,企事業單位醫療機構10個。各級衛生係統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3596人。其中衛生部所屬單位5285人,市衛生局所屬單位4046人,區屬單位3176人,企事業、民社辦1089人。

衛技人員分類:醫生5071人,護士5180人,其他技術人員1619人。

轄區衛生機構共有病床8018張,其中衛生部所屬3168張,市衛生局所屬2496張,區屬1718張,企事業民社辦636張。平均每千人擁有醫師16.19人,床位12.64張。

生命統計。出生2423人,其中男1225人,女1198人,出生率3.82‰;死亡3217人,其中男1689人,女1528人,死亡率5.07‰;自然增長率-1.25‰。死因順位前十位依次為:惡性腫瘤,心髒病,腦血管病,呼吸係統疾病,內分泌、營養代謝及免疫係疾病,消化係疾病,損傷、中毒,泌尿生殖係疾病,傳染病,神經係統疾病。平均期望壽命男性79.20歲,女性82.89歲。

衛生改革東城區衛生資源具有“高等級的大醫院密集、高級衛生技術人才集中、高精尖的醫療設備數量質量優勢明顯”的三高特點,區衛生局依據“增量控製、存量調整、有效利用”的原則,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體製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動力,準確把握東城區衛生發展的基本趨勢、有利條件和製約因素,注重資源共享,大力推進衛生事業改革,啟動了醫療機構的整合方案,合理布局,有效利用,重點盤活存量資源,調整布局、完善結構、發展特色,以第六醫院、和平裏醫院、隆福醫院為骨幹,以協和醫院、北京醫院等駐區大醫院為依托,在公平、自願、互惠、互助的基礎上,對現有的醫療機構進行體製改革、資產重組和改造,將原有的三級醫療服務模式轉變為兩級服務,基本形成3個綜合醫院、6個專科醫院、1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格局,提高了東城區醫療衛生資源的利用率。

由東四醫院部分科室與老年健康院合並,組建東城區老年康複護理院。將朝陽門醫院改建成東城區頤養院,為奧運中心建設騰出第二病區占地,同時保存了東城區“臨終關懷”工作的品牌,把朝陽門醫院建成以“臨終關懷”為主的社區醫院。完善了東城區以隆福醫院為龍頭的老年醫療保健服務體係。

順利完成了長安醫院並入建國門醫院的工作。

完成了東城區婦幼保健院翻擴建項目的可行性調研,經東城區第133次區長辦公會批準,正式申報立項。

東城區區級專科特色已基本形成了第六醫院心血管疾病、和平裏醫院神經外科、腎病、隆福醫院老年腦血管疾病、鼓樓醫院京城名醫館以及東城區血液質控管理中心等6個專科特色,並顯露出一定的專業水平。在保證基本醫療的同時,逐步滿足醫療需求的多樣化。

社區衛生服務、疫情應急處理、急診急救、執法監督及信息管理5個網絡初步建立,本區醫療衛生工作的整體水平不斷提高。2002年,本區沒有發生傳染病的暴發和重大的食源性疾患、食物中毒、生活飲用水汙染事故;沒有出現重大醫療責任事故。

深化人事製度改革,組織召開了醫院經營管理工作會和後勤管理工作會。在前兩年全員聘任的基礎上,推行了《東城區衛生局內部分配製度實施方案》和後勤服務承包責任製試點,進行了40%的工資按績效分配的試點,為下一步深化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實行崗位結構工資製奠定了基礎。

為加強本區衛生事業的宏觀管理,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衛生服務體係和管理體製,合理配置衛生資源,在北醫大衛生事業管理中心專家的指導下,進行了相關數據統計和基礎分析,東城區區域衛生規劃已基本定稿。

穩妥推行會計委派製度,完善會計委派製的管理辦法,加強了委派會計考核。2002年,全係統已有6個會計委派單位。委派效果良好,做到了“三滿意”。

嚴格實施藥品收支兩條線管理。全係統200張病床以上的單位已全部實行藥品收支兩條線管理。

積極配合東城區政府采購辦公室在本局開展試點工作,組織實施對醫療設備、車輛、辦公設備、家具等物資的集中采購工作,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益。

完成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1項,10萬元以上基建工程委托審計17項,審減金額2020894.57元,審減率11.22%。

實現總控指標。目前共有“總控”醫療機構12家。全年完成“總控醫藥費”指標0.50%,其中“藥品”指標-3.42%。

公共衛生與疾病防治傳染病防治。全年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280.49/10萬。痢疾發病率228.13/10萬;肝炎發病率15.35/10萬;猩紅熱發病率5.22/10萬,同比增長25.78%;出血熱發病率0.32/10萬,同比增長3.23%。全區結核病、性病發病同比有所下降。本區已連續18年沒有野毒株引起的小兒麻痹病例發生。

計劃免疫。計劃免疫管理疫苗總接種率95.99%,四苗基礎免疫接種率和加強免疫接種率本區兒童均達到了99%以上,外省兒童均為100%。

消毒與有害生物防治。全年共檢查醫院、醫務室、聯合診所、托幼園所、個體開業醫、社區衛生站、一次性衛生用品的生產、使用單位、消毒劑生產單位、賓館飯店等1097戶次,檢查覆蓋率100%;監測8892件,合格率92.30%。

組織並完成對全區20所醫院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消毒毀型檢查工作;組織完成4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培訓和1期腸道門診醫護人員消毒知識培訓;完成3次腸道門診和18個醫院消毒隔離工作檢查;完成抗性實驗室、昆蟲飼養室的創建,順利通過有害生物防製資質等級認證工作,成為全市首家獲得有害生物防製A級資質認證的單位;完成疫源地處理6次,消毒2700平方米;患病家庭消毒指導188例,消毒指導率93.07%;完成本區賓館飯店、醫院洗衣情況調查69個單位。全年完成出血熱鼠檢測56隻。蚊年平均指數為1.76,蠅年平均指數為4.47,蟑螂年平均指數為0.64;居民區監測鼠密度為0.36%,特殊行業鼠密度為2.17%。

食品衛生。全年共監測食品生產經營單位562戶,監測采樣7087件,合格6198件,合格率87.46%,其中餐飲具消毒效果監測3539件,合格率87.7%;公共用具塗抹1874件,合格率89.3%;冷葷涼菜及其他食品1674件,合格率84.9%。完成北京市食品汙染監測網東城區食品汙染監測的采樣任務,共540件,其中微生物樣品200件,理化樣品340件;完成了239廠平衡膳食幹預課題工作。行政處罰990戶次,其中警告249戶次,罰款779戶次,金額916964元,責令銷毀食品1506.3公斤,取締非法經營49戶。處理投訴229件,處理率100%。舉辦食品衛生從業人員培訓617個班次30889人,合格率99.72%;進行食品衛生從業人員體檢44239人,合格率94.41%,檢出五種病449人,100%調離。

公共場所衛生。全區共有公共場所1243戶,新審批177戶,新發證177戶,複核211戶,複核發證211戶。全年共監督1243戶、1785戶次,合格1597戶次,達標率89.47%,覆蓋率100%,頻次1.22。新審批監測3029件,合格率96.80%;複核監測7156件,合格率94.65%。經常性監測3355件,合格率98.23%。從業人員體檢10028人,體檢合格率99.45%;檢出五種病55人,100%調離。培訓9973人,培訓合格率100%。全年公共場所處罰84戶,處罰金額140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