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與疾病防治加強傳染病的預防和控製,舉辦醫務人員業務及法規培訓班,強化傳染病漏報檢查,使傳染病漏報和院內感染發生率保持在全市較低水平。開展對流感、O157等重點傳染病的監測工作,及時掌握監測數據,采取綜合措施使傳染病疫情得到有效控製,提高了應急反應處理能力,避免傳播流行。簽訂《結核病歸口管理工作責任書》。未發生結核病暴發流行,發病在全市較低水平。全區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208.23/10萬。計劃免疫四苗全程接種率、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率達99%以上,全區未發生脊髓灰質炎病例。
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修改製定了《西城區衛生係統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工作方案》,成立了食品打假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抽調專人組成衛生監督執法隊,對食品市場、動物產品經營市場等進行專項整治,從源頭上加大了對假冒偽劣食品的整治力度,重點開展了對全區範圍內的集貿市場、菜市場、大型食品商場及食品批發市場的監督檢查力度。會同工商部門開展了苯作業專項整頓工作,收繳不合格產品35件。
公共場所衛生。完成公共場所衛生監測26395件,總合格率99.43%;其中新審批項目監測12948件,合格率99.40%;複核衛生許可證監測15073件,合格率99.62%;完成二次供水監測572件,合格率95.45%。對環境衛生監測儀器進行了年檢,對原有公共場所衛生檔案進行重新整理,保證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外來人口管理。認真執行北京市人民政府第39號令精神,不斷加強外地來京人員衛生防疫管理工作,發放《健康憑證》辦理須知,並在提供有關服務的同時,加大執法力度,有效控製了“無證上崗”現象,使傳染病管理工作成效顯著。全區現有外來人口120123人,查體56903人,健康檢查合格發放《健康憑證》6151人,發放《健康證》47603人,並對3102名外地來京居住滿2個月的學前兒童進行計劃免疫接種及管理,接種管理率達100%。全年對5254戶出租房屋進行專項監督檢查,處罰12人。加強外來兒童的計劃免疫工作,對全區533名外地兒童進行了計劃免疫,各種疫苗接種平均達到100%。未發生漏管現象。重點監督外來人口集中的建築工地,與區建委等部門密切配合,組成綜合執法隊,對建築工地的集體食堂、外來人口衛生防疫管理工作等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責令改正,問題嚴重的依法進行行政處罰。
健康教育。將社會化健康科普教育工作向縱深發展,與區有關部門和局屬單位共同舉辦了“走進大課堂,快樂又健康”大型科普健康大課堂促進活動。共舉辦大型講座12場,大型健康谘詢6次,有2000多人直接參與健康知識講座。參與衛生谘詢的有全國知名的專家、教授36名。製作了能長期使用的健康教育宣傳板100塊,在10個街道社區和全區48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巡回展示。在10個街道社區廣泛開展了健康知識技能競賽活動。在《北京西城報》“把健康知識帶給千家萬戶”的科普知識競賽中,共收到答題卡24511份,全區8個係統140多單位、上百個居委會參加了此次活動。評出組織獎20名,一等獎32名,二等獎64名,三等獎112名,鼓勵獎224名。
健康促進。積極落實《西城區健康促進社區工作標準》,使健康促進工程更加貼近百姓的需求,2002年又有30所健康促進學校工作接受北京市的驗收,至此健康促進學校自1995年在全國率先開展以來已發展到88所,覆蓋全區72%的學校,市級標準達標率40%。開展健康促進社區工作,完成對新街口社區健康達標戶的驗收,並進入全區推廣階段,有特色的健康促進達標戶已發展到1000戶,覆蓋10個街道。全麵開展健康促進行業工作,健康促進機關已在區政府及4個中央國家機關中試點。在鞏固行業健康促進示範點的基礎上,召開了西城區區直機關創建健康促進機關啟動會,並宣告14個單位創建健康促進機關工作正式啟動。協助組織大型宣傳活動4次,發放宣傳材料2.5萬張,1.6萬人參加活動。
慢性病防治。依靠社區衛生服務組織開展工作。組織慢病防治知識技能講座和培訓,組建了高血壓俱樂部、糖尿病俱樂部等病人自我管理組織。推廣病人與醫生互動式管理模式,充分調動病人參與慢性病控製的積極性,提高慢性病控製率和管理率。在全區所有社區衛生服務站推廣使用了慢性病管理軟件,科學、規範地管理慢性病。從機製上由過去單一由衛生部門一家主管慢性病防治工作轉變為街道、教委、婦聯、殘聯等多部門共同協作開展工作,與區體委合作為社區為居民開展體能測試,開出運動處方科學地指導社區居民健身。建立了西城區慢性病監測係統,完成了對2300名居民行為危險因素調查,並進行了統計分析。對800名肥胖者進行了調查和幹預,在德外地區進行了1000名居民的全國營養調查,對1000名不同年齡組社區居民進行了口腔疾病調查工作。完成了500名兒童口腔齲齒狀況調查。
精神衛生。全區8所醫院設有精神科,專業人員37名,各街道設精防小組,區精神衛生工作領導小組定期開會,研究精神衛生工作問題,組織工作檢查。在重要節假日和敏感日各街道精防辦與社區醫院、派出所、居委會層層簽訂責任書,區精衛辦各成員單位密切配合,為144名貧困精神病人進行了免費門診藥物治療及必要的門診檢查,投入資金3萬餘元,住院部24小時接診,收容了36名病人。“十六大”期間,對全區近4000名重型精神病人進行了訪視,簽訂了責任書。協助公安局對120名病人進行緊急收容。未發生精神病人肇事、肇禍事件。
職業病防治。積極組織並參與區政府召開的貫徹大會及街頭宣傳活動,發放宣傳材料3500份,同時加強了職業衛生安全教育。按要求完成30個企業調查、有毒有害作業1115人,完成裝修塗料、苯作業場所、電腦噴繪等各項監督監測,完成監測1429件,合格率88.24%,職業衛生健康體檢817人,體檢率80.49%。加強了職業病報告管理,並對各醫院職業病報告工作進行了抽查,未發現漏報。
放射衛生。完成放射衛生監督和預防性審批49戶次,配合對6個涉源單位進行安全大檢查,完成15台(次)醫用診斷X線機的常規驗收監測,完成個人劑量監測339人次,查明超劑量原因並加以指導糾正,完成放射工作人員健康體檢99人。
學校衛生。完成11651名學生的血紅蛋白監測,其中德外4272人,點校7379人。完成10877名學生生長發育監測,其中德外3498人,點校7379人。指導4971名學生使用氟保護漆預防齲齒,指導1890名學生使用漱口散防治牙齦炎。完成本區5所小學開展“4省市中國膳食指南營養教育推廣項目”的實施。加強對學校食堂的監督檢查力度,完成監督121戶次。
婦幼衛生全年孕產婦死亡率34.61/10萬,圍產兒死亡率7.24‰,孕產婦係統管理率95.74%。以母嬰保健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為目的繼續貫徹執行“一法兩綱”。
進一步鞏固愛嬰醫院成果,全區愛嬰醫院進行自查,並接受北京市衛生局組織的檢查。區醫院堅持國際愛嬰醫院雙十條標準,母乳喂養率達到較高水平。開展新生兒疾病檢測增項,加強了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質量管理。依法組織對轄區醫療保健機構從事計劃生育手術單位進行資質認定和全行業管理。規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社區衛生服務站婦幼保健。完成新生兒出生缺陷篩查工作,開展兒童早期聽力、智力幹預檢測工作。
社區衛生成立了區、街二級社區衛生服務管理組織,納入全區“十五”規劃和街道社區建設考核標準,融入街道總體社區服務工作中,有利地推動了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按照社區衛生設置規劃完成全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站的設置,覆蓋全區居委會。社區衛生服務業務網絡日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