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澱區
概況人口1697367人,其中農村人口116789人。設有22個街道辦事處,1025個居(家)委會,11個鄉鎮,88個行政村。全區共有醫療衛生單位899個,其中社民辦醫療單位206個,區屬醫療衛生單位25個。全區衛生技術人員13066人,其中執業醫師5606人,執業助理醫師262人,注冊護士4604人,藥劑人員899人,檢驗人員492人,其他1203人。區屬衛生係統3384人(鄉衛生院797人),其中衛技人員2709人(鄉衛生院663人),包括高級職稱245人(鄉衛生院2人),中級職稱945人(鄉衛生院76人),初級職稱1672人(鄉衛生院460人)。全區總床位9597張(其中區屬醫院2064張),每千人口平均擁有床位5.7張,衛技人員7.7人,醫生3.5人,護理人員2.7人。
生命統計。出生8488人,出生率5‰;死亡5242人,死亡率3.09‰;自然增長率1.91‰。因病死亡4826人,占總死亡的92.07%,死因順序依次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心髒病,呼吸係統病,損傷和中毒,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病,消化係統病,泌尿生殖係病,精神係病,傳染病。
衛生改革穩步推進醫療機構管理體製改革。基本完成醫療機構分類登記工作,有574家醫療機構被核定為非營利性醫療機構,213家醫療機構被核定為營利性醫療機構,撤消154家。並對重新分類後的醫療機構頒發了新的執業許可證。新審批醫療機構37家,其中營利性醫療機構19家,非營利性醫療機構18家。
製定《海澱區衛生局“海澱綠卡”醫療保健實施方案》。並對全區41家“海澱綠卡”定點醫院進行了部署和檢查落實。
啟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在永豐、上莊兩鄉組建了以鄉為單位的農民大病統籌管理委員會,製定了管理製度及實施細則,統籌款由鄉財政統一管理,2002年獲啟動資金46萬元,增加了兩鄉農民的抗大病風險能力。
本局在全係統10個單位正式啟動了人事製度改革。第一批人事製度改革試點單位是:海澱醫院、中關村醫院、婦幼保健院、海澱中醫醫院、北下關醫院、北太平莊醫院、薊門裏醫院、清河醫院、溫泉衛生院、海澱衛校。目前這10家單位已全部完成簽訂聘用合同。
重組了海澱區“醫療質量控製管理委員會”、“護理質量控製管理委員會”、“醫院感染控製管理委員會”,並開展了相關的質量檢查。對屬地醫院的護理質量、醫院感染管理狀況進行了調研。
成立了由432名專家組成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從9月份至今已受理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申請33起。
對區屬1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8家社區衛生服務站進行全麵細致的質量檢查。雙榆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被中醫藥局批準為“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建立、健全了慢病防治網絡和健康教育網絡及老年慢病防治網絡。目前,全區共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99家。22個街道中,有1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率82%,社區衛生服務站的設置已達80%。
進一步理順衛生監督體製改革。經過2年多的調查研究、協調,區衛生監督所、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於2002年8月正式批編。衛生監督所為本局所屬全民事業單位,經費為全額撥款,機構規格為副處級,人員編製130名。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為差額撥款單位,規格為副處級,事業編製160名。
在衛生法製建設方麵,本局製定了行政審批程序,成立了行政審批程序製定領導小組,對依法保留的衛生行政審批項目進行了再次清理,最後確定本局的行政審批項目為15項。
繼續實施藥品集中招標采購。轄區共有53家、區屬25家醫療機構參加,招標藥品1020種,采購金額超過1077.3萬元,占醫院購藥總額24%,降低藥價795.6萬元,平均降低16.5%。
農村衛生工作。全區11個鄉衛生院共有衛生技術人員663人,鄉村醫生250人,村衛生室62個,村衛生室占行政村總數的70.1%。其中甲級衛生室55個,占衛生室總數的89%。全區實行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室69個,占村衛生室總數的100%,農村衛生機構電話覆蓋率100%。全區農村實行合作醫療的行政村88個,鄉覆蓋率100%。參加合作醫療127587人,覆蓋率93.1%。本區農村衛生工作的重點是改革農村合作醫療,在永豐、上莊兩鄉進行農民大病統籌試點工作。將過去以村為單位籌資,改為以鄉為單位籌資,集中有限的資金增強抵禦疾病風險的能力,為農民解決實際問題。
公共衛生與疾病防治計劃免疫。全區有地段保健科47個,防保人員299人(含婦幼、精防人員)。全區有0~6歲兒童70268人,計劃免疫調查建卡率100%,四苗接種率100%,流腦多糖菌苗接種率97.46%,乙腦接種率97.98%。麻疹發病30例,發病率1.77/10萬,無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破傷風、白喉。兒童預防接種強化免疫建卡率和漏種率分別達標。
傳染病監督管理。全年共組織各種監督檢查1899戶次,合格1819戶次,合格率95.79%。行政處罰6戶次,罰款5000元。其中實施疫情報告監督檢查41320戶次,查出乙類傳染病569例,漏報2例,漏報率0.35%,查出丙類傳染病49例,漏報2例,漏報率4.08%;實施消毒隔離監督檢查439戶次,覆蓋率153.83%,對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監督檢查30戶次。
法定報告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305.53/10萬,其中病毒性肝炎發病821例,發病率48.37/10萬,占法定甲乙類傳染病的6.98%;細菌性痢疾發病3644例,發病率214.63/10萬,占法定甲乙類傳染病的31%;腸道門診初急診11725人次。發生淋病138例、梅毒40例、HIV(+)16例。
結核病防治。新建病曆358例(外地151例),發病率10.12/10萬,其中新登結核病人306例(外地135例)。本市菌陽監化42例,監化率85.7%。新生兒卡介苗接種11331例,接種率97.6%。
精神病防治。全區精神病人6786人,患病率4.13‰,其中精神分裂症3698人,患病率2.25‰,重點病人81人。2002年重點對精神病人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協助居家委會完成精神病防治康複手冊的更換。通過治療,進入緩解期1381人,慢性或衰退期2471人,波動期116人,疾病期292人。
地方病管理。全年碘鹽監測588件,合格率98.98%。對輕、重地甲病病區758名中、小學生進行檢查,腫大率2.5%。
公共衛生。全區有各類公共場所3750個,其中新審批開業788戶。經常性監督檢查2758戶次,監督覆蓋率188.65%;為從業人員體檢12937人,體檢率100%;檢出2種傳染病175人次,檢出率1.35%,調離率100%。從業人員培訓241期,35195人次。全區有自備井317戶,監測139戶次,監測246件,合格233件,件數合格率94.72%,檢驗6396項,合格率94.72%;高層建築二次供水1156戶,應複驗戶數224,已複驗戶數224,已監督183戶,監測采樣1010件,合格973件,件數合格率96.34%。發生生活飲用水汙染事故2起。
食品衛生。全區食品生產經營單位20071個,其中集體食堂1825個,實行監督檢查43108戶次,監督累計覆蓋率232.05%,監測食品11816件,合格率98.87%,其中幾類重點食品監測合格率分別為:糧食100%,植物油100%,水產品100%,食糖100%,糖果蜜餞100%,肉及肉製品98.65%,消毒鮮乳100%,乳製品100%,冷食100%,飲料100%,豆製品94.43%,糕點99.61%,調味品100%,醬醃菜100%,各種酒100%。全年審批《衛生許可證》10616個,其中集體657戶,個體1854戶。為73824名食品從業人員體檢,體檢率100%,合格率98.28%;檢出2種傳染病及病原攜帶者1268例,調離率100%。對從業人員衛生知識培訓241期,35195人次,發放宣傳材料67029份。食物中毒發生3起,40人。
勞動衛生。全區接觸毒害作業工廠340個,接觸有毒有害職工2864人;各種職業毒害監測點602個,合格513個,合格率85.22%;監測采樣1643件,合格率88.80%。全區應檢接觸有毒有害作業人員3530人,實檢2798人,體檢率79.26%,職業病發病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