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教育繼續教育自辦自管單位的學時、學分比率都達到了市衛生專業人員繼續教育管理規定的要求和指標。
科研工作全係統榮獲區級科技推廣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局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20項。
計劃財務2002年財政預算體製進行了重大改革,由原來按係統分配預算改為部門預算,由財政直接對法人單位,人員經費在2001年基礎上有了大幅度增長,增加了555萬元,增幅34.2%。
一年來,共爭取資金700.8萬元,保證了區醫院門診樓按期投入使用,完成了北京市急救中心昌平分中心的建設,解決了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的供電、南口醫院門診的維修、衛生學校校園網建設、結防所設備更新、貧困山區醫務人員工資發放等問題。同時,加強了物價、審計和財務人員繼續教育與管理工作,認真組織各醫療單位嚴格執行行政、事業性收費公示製度,對近6000項醫療收費項目落實明碼標價製度,在門診和住院處醒目地方公布常用收費項目,在各科室公布本科室常規收費項目。
基本建設昌平區醫院新門診樓建成並交付使用,建築總麵積15400平方米,工程預算總金額6900萬元,實際投入近5000萬元,醫療設備投入2500萬元。門診樓設有中央空調,客貨電梯,每層均設有收費點。一樓門診大廳設有谘詢台及服務台。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門診樓功能,在原有各科門診的基礎上增設了一批新項目,如核磁檢查、體外碎石治療、介入治療等。中醫醫院醫技樓在上半年落成並投付使用。
為落實北京市“基層衛生新三項(急救中心、老年病醫院、社區衛生服務站)基本建設”任務,區衛生局在昌平區醫院急診室的基礎上,籌建了北京市急救中心昌平分中心,急救中心建築麵積2400平方米,市裏投資80萬元,區裏投資120萬元,自籌120萬元,共計投資320萬元;設備投資150萬元,其中市裏投資100萬元,區裏投資50萬元。目前,急救分中心的基建工作已完成,急救指揮調度台已安裝完畢。(譚光劍)順義區
概況全區設2個街道辦事處,17個居委會,7個地區辦事處和12個鎮,422個行政村,全區人口541581人。
區域內有較具規模的衛生機構47個:區醫院、區二院、區三院、空港醫院(區醫院二部)、鐵十六局醫院、醫專醫院6個綜合醫院;有區中醫醫院、國醫醫院2個中醫醫院;有精神病醫院、傳染病醫院、骨傷科醫院、法醫醫院、中奧癲癇腦病醫院和後沙峪夕陽紅醫院6個專科醫院;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2個;有婦幼保健院、輸血站、結核病防治所、疾病預防控製中心、衛生局衛生監督所、農村改水中心、醫療器械修理所、人才服務中心衛生分中心、衛生學校、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體檢站、性病防治中心11個衛生職能單位(部門)。另外有社團組織順義區紅十字會。順義區藥品檢驗所2002年1月1日正式劃入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順義分局。
全區實有床位2038張,職工3483人,有衛生技術人員2806人,其中執業醫師1139人(執業中醫師148人)、執業助理醫師178人(中醫執業助理醫師23人)、執業藥師39人、執業中藥師13人、注冊護士748人、檢驗人員154人、其它衛生技術人員409人。係統內部39家機構編製床位1498張,實有床位1398張,有職工2407人,其中執業醫師998人、執業助理醫師151人、藥劑人員157人、注冊護士636人、檢驗人員136人、其它衛生技術人員329人。平均每千人口擁有醫生2.43人,護士1.71人,床位3.76張。
生命統計。出生3245人,出生率5.81‰;死亡3751人,死亡率6.93‰;自然增長率-1.12‰。因病死亡3555人,占總死亡的94.77%。死因順位前十位依次為:腦血管病,心髒病,腫瘤,呼吸係統疾病,損傷和中毒,診斷不明,內分泌疾病,消化係統疾病,泌尿生殖係統疾病,神經係病。人均期望壽命72.93歲,其中男性70.34歲,女性75.55歲。
衛生改革衛生局機關內部科室重新調整,取消政工科,設立人事科、政策法規科,將辦公室更名為黨政辦公室,將財務科更名為計劃財務科。1月28日,任命黃春明為衛生局防保科科長、古學軍為龍灣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院長,原龍灣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院長寇福金調任南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院長。2月26日,順義區人才服務中心衛生分中心正式成立;金雨萍任衛生局人事科科長兼人才服務中心主任;李輝任人才服務中心副主任。該單位負責勞資、人才引進錄用的手續辦理、職工福利工作、職稱評定、月工資季報、工資聯審、工資年審、人事檔案管理、老幹部管理、殘疾人管理、離退休人員待遇手續辦理、退休人員工資審批、失業保險、養老統籌、勞動保障年檢、事業單位法人變更、勞動合同書續定等工作。
6月27日,順義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成立,為副處級單位,經費為全額撥款,編製82人,內設科室10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包括公共場所衛生、傳染病防治、碘鹽、醫政、婦幼保健、血液等衛生監督執法工作。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為副處級事業單位,經費為差額撥款,編製74人,內設機構11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慢性病的預防控製和調查處理及衛生監測、檢驗、健康教育等預防保健工作。
全年公開集中招標藥品、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器械和衛生耗材1173種,總金額8285萬元,配送實際發生額6388萬元,讓利於民638.6萬元。
社區衛生服務。南法信、張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落成並投入使用;小店、趙全營、仁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了裝修改造;新建社區衛生服務站75個,累計建站182個,完成規劃建站任務的80%。一個覆蓋全區、塔式結構、三個層麵、“七個統一”標準、“六位一體”職能、經濟便捷、連續有效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基本形成。全年為社區居民提供近280萬元的“免四費”服務,部分社區衛生服務組織推行了契約式服務模式,義務體檢和免費建檔工作深入開展。
實施會計委派製。7月,委派工作由財政局和衛生局共同組織實施,委派人員任期3年,工資關係放在用人單位,人事關係由衛生人才服務中心代管。衛生局負責委派會計人員的聘任、考核工作。10月,委派會計工作圓滿結束,實施委派的單位有37家,設立會計崗位93個,委派會計88人。
對口支援。2年來與內蒙古阿拉善盟衛生局積極搞好對口支援合作,前後3次組織領導幹部相互進行衛生工作考察與交流;接待阿拉善盟進修人員3批12人;2次支援阿拉善盟衛生局救護車、C型臂X光機等總價值80多萬元的醫療儀器設備。
合作醫療。馬錦明眼科中心自1997年成立以來,不斷建設和發展,先後完成白內障複明手術17622例,居全市遠郊區縣首位,病房年均使用率90%以上,白內障手術植入人工晶體率98%,術後脫盲率98%,脫殘率95%。本年度被評為區“助殘先進集體”。
北京中奧癲癇腦病醫院5月2日試營業,該醫院為中國與意大利合資興辦,以治療癲癇病、腦血管病和腦病為主,總投資3800萬元人民幣,占地麵積33000平方米,樓房建築麵積3600平方米,病床100張;現有病床60張,職工30人。
公共衛生與疾病防治采用微量法對37人進行百日咳免疫監測,成功率97.29%。進行預防接種率調查,共調查210人,建卡率100%,建證率100%,卡證符合率99.5%。對本地人口進行計劃免疫預防接種:脊髓灰質炎糖丸疫苗基礎免疫應種2996人,接種率100%;加強免疫應種2444人,接種2439人,接種率99.80%。白百破混合疫苗基礎免疫應種2921人,接種率100%;加強免疫應種2910人,接種率100%。麻疹疫苗基礎免疫應種3297人,接種率100%;加強免疫應種11502人,實種11450人,接種率99.55%。流腦多糖疫苗基礎免疫應種4173人,實種4074人,接種率97.63%;加強免疫應種2227人,實種2075人,接種率93.17%。白破類毒素疫苗基礎免疫應種3215人,實種3107人,接種率96.64%。白喉類毒素加強免疫應種10522人,實種10199人,接種率96.93%。乙腦疫苗基礎免疫應種4356人,接種率100%;加強免疫應種7365人,實種7193人,接種率97.66%。風疹疫苗基礎免疫應種2087人,接種率100%。計劃免疫預防接種覆蓋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