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市屬院(所、中心、校)衛生工作(二)(1 / 3)

醫技科室13個:檢驗科(含血庫)、放射科(含核磁、CT、CR、血管造影等)、藥劑科、中藥房、病理科、手麻科、高壓氧科、超聲波室、內窺鏡室、物理康複科、病案統計室、營養科、醫療設備科。

創傷骨科研究所設部門15個:研究所辦公室、骨生物材料實驗室、生物化學實驗室、細胞培養實驗室、骨組織形態學實驗室、重點實驗室、臨床部、核醫學科、肌電圖室、骨密度室、血流變室、骨組織庫、動物實驗室(國家二級)、醫學情報室、圖書館。

職能處室19個:黨委辦公室、院部辦公室(含電教科)、人事處、科教處、醫務部(含醫務處、門診部、護理部、感染辦)、醫療保險辦公室、紀檢辦公室、審計辦公室、離退休辦公室、工會、團委、教學辦公室(含護校)、學生辦公室、總務處、基建處、保衛處、治安辦公室、財務處、服務公司(財務處和服務公司曆年都有)。

醫療工作開設病床977張。門診565937人次,急診88625人次,留觀17633人次,搶救1183人次,搶救成功率96.1%。出院17240人次,病床使用率94.8%,病床周轉率18.11人次/年,平均住院日18.9天。全年手術23539例,其中常規手術5303例,急診手術11217例,點名手術7019例。

開展的新手術、新技術:肩關節外科、神經束支移位、椎管內神經根吻合術、頸椎弓根螺釘應用、胸腰椎微創技術、髖臼周圍截骨術、全髖轉換及翻修術、四肢骨肉瘤切除重建規範化手術、兒童關節鏡、燒傷科的磨痂與預構擴張皮瓣等。在此基礎上,全麵增強醫院的綜合實力,建立了神經外科(開設病床16張,填補了醫院的空白)、急診科、血管外科,形成較完整的創傷搶救體係。其它科室也積極創造條件,業務取得開拓性進展:內科心髒介入性檢查與治療較2001年穩步上升,超聲內鏡檢查、CT定位經皮肺活檢術、腦血管支架置入、折疊型人工晶體置入、直腸癌全係膜切除、胸腔鏡外科(與手外科合作行膈神經切除移位)、二期後尿道修複術、體外震波技術在骨科的應用、婦產科TCT技術及LEEPP技術、介入栓塞治療產後大出血等。

樹立新型的管理意識,深入貫徹《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適應醫改、建章立製,修正頒布了10餘項醫療文書:《醫療事故爭議防範處理預案》、《病曆書寫規範實施細則》、《危重病人搶救成功評分表》、《輸血相關文件》、《屍檢相關文件》等。成立骨科專家會診中心,由3位醫師共同會診,解決疑難病症的診治,製定《骨科會診中心工作製度》,嚴格管理。改造擴建新急診樓;成立了北京市創傷燒傷搶救中心及北京骨與關節疾病診療中心;組建了急診科,改變急診的運作模式,為患者急症和重症搶救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急診就醫實行交費刷卡製,減少排隊次數。完成南樓、北樓地下室的裝修改造,分別改為創傷骨科和小兒骨科病房(兒科病房在設計上符合兒童心理環境),增加了骨科病床;建立了骨科資料室和實驗室。尊重病人的知情權,在門診大廳設立滾動大屏幕及觸摸屏,隨時公布藥價及檢查收費標準;藥房窗口給每位病人開據收費小票;化驗單改為中文或中英文對照,並標有正常值;出院處提供住院病人的費用清單,病房患者可以在病房護士站查詢住院費用。為方便醫保病人開藥,開設開藥專台。增強了門診大廳的導醫工作,印刷就醫指南,免費發放給病人。

繼續加強醫療對口支援工作,奔赴新疆和田地區人民醫院、內蒙古赤峰市醫院、北京郊區等地進行醫療、教學、研防等工作。骨科、燒傷科仍多次承擔國內、國外突發事件的搶救會診工作,獲得表彰。

護理工作為進一步加強管理、提高護理工作質量,轉變護理工作的理念和服務模式。首先,對全院護士長采取競聘上崗,加強培訓與考核,全年完成護士長綜合考核兩次,理論考核和操作考試各一次,派出學習進修40餘人次,召開護士長例會33次。護理工作以病人為中心,對入院病人進行宣教,嚴格按照護理常規要求操作,規範護理行為,進門問好,輸液卡需有病人簽字;手術室護士術前訪視病人,盡量滿足病人的需求。

本年度完成護士理論考試2次,607人次;操作考核200人次。全年累計檢查消毒隔離24107件,合格率99.9%;急救物品8948件,合格率100%;基礎護理5093人次,合格率99.7%;護理文件2124件,合格率98%。共進行護理工作夜間查房104次。全年完成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4次,滿意度分別為94%、97%、98%、98%。護士論文投稿19篇,護理科研開題2項。

科研與教學醫院在獲準建立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碩士培養點的基礎上,部分專家又通過了北京大學組織的答辯,成為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生導師。通過考試,2人開始博士學位課程的學習,24人開始碩士學位的學習;13人通過了在職碩士學位課程的考試。在自主培養人才的同時重視引進人才,引進了兩位神經外科醫師,組建了神經外科,帶動了學科發展。

全年醫技人員外出參加各類進修培訓123人次,出國參加學術會議及交流42人次。為2人申報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8人列入北京市“十百千”科技規劃。完成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89人。協助中華醫學會和北京醫師協會等組織各類學術活動23次。舉辦了醫院第11屆科技周活動,重點學科報告了科研工作進展和發展方向;留學歸國人員報告了國外學習的收獲和科技動態,與會人員700餘人次。

充分發揮學科的優勢,矯形骨科成功召開2002年國際成人關節重建外科研討會,中外專家500餘人參會;創傷骨科與Orthofix公司合作舉辦骨科新進展學習班,180餘人參加;骨腫瘤科舉辦第二屆全國骨骼肌肉係統腫瘤診斷治療學習班。與世界知名專家和廠家建立聯係,成立M·Muller關節置換評估中心、北京積水潭醫院蛇牌脊柱外科培訓中心、北京積水潭醫院Zimmer肩關節中心。在圖書館裝修改造後,建成了北京市骨科燒傷科文獻信息中心和北京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電子教學中心,補充了大量的國內外資料。此中心目前為國內獨創,使圖書館基本實現信息化。

榮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手外科、創傷骨科各1項)。手外科獲得中華醫學會科技成果三等獎1項。全年共有146人向醫學雜誌投稿,公開發表文章112篇,其中:中華雜誌66篇,中國雜誌20篇,國外醫學3篇;全年主編著作7本。

注重教學,完成教學樓、學生宿舍的裝修。教室安裝多媒體教學係統,改善了教學條件。

繼續完成北京大學醫學部研究生(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及北京市護士學校中專生的臨床教學、生產實習、科研工作。骨科、內科、外科接收北京大學醫學部保送研究生,婦產科、放射科招收全國統考研究生。

後勤與基建投資3316萬元,購置大型醫療儀器設備,滿足臨床需求。完成急診樓的擴建改造,安裝大型儀器60餘台,IC卡刷卡收費係統、PACS網絡係統及層流淨化手術室,使急診樓的就診條件達到國內領先水準。連續3~4年全院病房和診室的裝修改造,使醫院麵貌一新,既擴大病房增加床位,又改善了就醫條件和環境。動工興建了醫院輸液配液中心,注重靜脈用藥臨床安全問題,使管理與操作規範化、科學化。電梯運行外包給專業公司,服務質量提高,為後勤社會化提供了有益的嚐試。

精神文明建設再次被評為首都精神文明標兵單位。榮獲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頒發的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中央保健委員會和全國人大秘書處授予的醫療保健工作先進單位稱號;連續多年被評為獻血先進單位;以及西城區公費醫療管理先進單位、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擁軍優屬模範單位、救災扶貧先進單位等。並且榮獲“北京—內蒙古衛生對口支援與技術協作先進單位”稱號。田偉副院長被評為第五屆北京市十大傑出青年。(黃鳴)北京安貞醫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朝陽區安貞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