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編撰出版了《桑榆情懷》一書。該書真實記錄了血液中心艱苦奮鬥的曆史,反映了中心幾代人為北京市輸血工作創業的艱辛曆程。
結合《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學習和文明服務規範進一步在職工中的重申,職工服務意識普遍增強。在新的采血模式下,湧現出“李平車組”的先進典型。體采科主動開展了“假如我是獻血員”的征文及講演活動,采用換位思考方式,開展優質服務競賽。僅在街頭采血車上采集自願無償獻血達64000餘袋。同時,積極調配人員、車輛,完成了89605單位的計劃采血和19868單位的團體無償采血任務。
針對許多獻血員對原普通采血針存在的畏懼心理,主動改用無痛針頭采集血樣。為減低交叉感染的危險,為每一位獻血員抽血時使用一次性消毒墊巾。
根據北京市氣候和人流情況,在5月~10月及聖誕節等節假日期間延長了王府井、文化廣場的街頭采血時間;給在聖誕節、春節獻血的獻血員準備小禮品,給獻血員以人文關懷。
積極參加無償獻血活動,除14人自願參加了計劃無償獻血之外,有9人利用做義工的同時在街頭獻血。
為內蒙古災區捐衣被961件。
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從多方麵開展對職工及獻血者的宣傳教育,設計製作宣傳板417塊,拍攝照片1500餘張,在《北京日報》、《京華衛生》、《中國輸血報》、衛生局信息等刊物上發表反映中心工作及好人好事稿件30餘篇。
在保持衛生係統首都文明單位稱號的同時,連續第8次榮獲市級交通安全先進單位,榮獲北京市衛生局2001年度財務決算和2002年度各項財務報表工作一等獎,海澱區防火安全、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海澱區及地區計劃生育先進單位,公費醫療管理西城區先進單位;1人榮獲區消防安全先進個人及地區計劃生育工作好領導稱號,1人被評為海澱區綜合治理先進個人,1人獲市衛生局、海澱區及地區計劃生育先進個人稱號。
為給獻血員創造優美、舒適的獻血環境,在很短時間內就組建起金象無償獻血屋,並在“5.8紅十字日”開始接待獻血員。為方便機關單位團體無償獻血,安排獻血單位在金象、月壇和海龍街頭等地采血。
為配合高校自願無償獻血試點工作的全麵啟動,中心在大力宣傳無償獻血知識、製定團體無償獻血須知的基礎上,積極協調車輛人員並改善獻血環境,努力推進校園內自願無償獻血工作。全年出車217次,在近20所大學內采血20938袋。
職代會及後勤管理中心工會努力落實職代會職權,監督實行站務公開,全年先後召開3次職工代表大會,對獎金分配方案進行評估,基本達到了預期結果,體現了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將技術、知識、責任、風險等因素參與分配,合理拉開差距的原則。為完善獎金再分配管理手續,增加獎金再分配的透明度,中心又成立了由紀檢、審計、財務、人事、工會組成的5人小組,對19個科室獎金再分配情況進行檢查,在保護職工切身利益的同時,加強了對幹部的廉政監督。
後勤建立健全各項製度,加強合同、財務管理,使後勤工作規範化,保證新業務樓工程的順利進行。
基建科主動協助監理公司完成項目管理、工程質量控製、工程進度控製、工程投資控製。對日常維修工作也建立起一套申報、審批、施工管理、結算審計的完整程序。完成了新業務樓的裝修及通風、消防、電梯、弱電、室內變配電等工程。
截止12月31日,新業務樓基建投資支付各項工程款6662.319萬元,完成工程量總額7873萬元,順利通過了北京市審計局5月份的固定資產審計。
司機班全年無償采血車出車2217台次,指標及團體無償出車703台次,為各醫院送血15888次,急送7955次,送血323994袋,累計行車50多萬公裏,未發生重大事故。
電工班全年街頭巡視維修流動采血點線路76次,設法為速凍冰箱和-80℃冰箱加裝自動斷電報警裝置,保證成分科和研究所的重要設備正常運行。
兩次以答題的形式,按照安全生產法的具體內容,對全體職工,包括外聘的臨時工進行安全教育,全年未發生任何不安全事故,受到衛生局好評。
勞服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注重落實各崗位的責任製,落實文明服務規範,做好窗口服務,積極配合體采科,豐富食物飲料的供應品種,滿足不同獻血者的要求。順利完成了新業務樓7、8、9層的搬遷工作。
血液工程科在參與購買設備的同時,全年維修、調整、保養各類設備24項、386台次,保證了儀器設備100%的完好率,並按有關要求送交處理醫學廢棄物共計1073969件,為各業務科室製備各類製劑共計200萬毫升。
血袋廠全年完成產值322.88萬元,實際銷售收入587.8萬元。6月,通過了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對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的換證驗收,完善了符合ISO 9000標準的質量體係文件及廠房設施的硬件改造。所製定的8種血液保存液生產標準有6個載入新編國家藥品標準。(周倩)北京市衛生局信息中心(宣武區北緯路59號)
郵編:100050電話:63046927
E-mail:bimi@public.bta.net.cn
事業概況職工12人,其中副高職稱2人,中級職稱4人,初級5人,工人1人。
根據北京市機構編製委員會辦公室2002年1月14日下發的《關於北京市醫學情報所更名的函》(京編辦事[2002]5號),原北京市醫學情報所正式更名為北京市衛生局信息中心。北京市衛生局信息中心的主要職責調整為:負責本市衛生資源、衛生醫療機構基本情況的統計工作;承擔本市衛生統計資料的彙編工作;承擔本係統有關辦公自動化建設的工作;負責收集、整理和編輯有關衛生方麵的科技信息。
北京衛生信息化局機關辦公自動化。經過協調,對市衛生局機關辦公自動化原有係統進行了技術改造,實現了三層結構構架,提高了可操作性;建立了局機關每位工作人員和北京地區相關醫院的外網電子郵箱,為衛生係統的信息傳遞打下了基礎;幫助市中醫局建立了局域網,實現了與市衛生局網絡的專線鏈接,與市衛生局的辦公自動化連成了一體。
網上審批試點工程。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政務信息化建設的意見》中“積極推進網上辦公”的要求,市政府選擇了15個部門作為本市網上審批試點,市衛生局作為15家試點單位之一,一期工程完成了食品、化妝品、公共場所和生活飲用水衛生許可證的審批。首批網上審批項目於5月底試運行,9月底正式開通。
北京市衛生係統網站信息公開檢查評議工作。年底,與市衛生局辦公室、法規處、監察處、宣傳處等部門首次開展了對北京地區衛生係統網站的檢查評比工作。分為醫療機構類網站、非醫療機構類網站、行政機構類網站3大類,共59家網站參加了評比。此項工作有效地促進了北京地區衛生係統網站的建設,以及通過網站進行電子政務和提供信息服務工作的開展。
網站管理。北京衛生信息網與北京中醫藥信息網進行了全麵改版,實現了動態信息更新,增加了信息上網的審核功能,加強了網絡安全工作。在2002年度北京政府網站評議中,兩個網站均達到了優秀等級。“網上掛號”欄目全年受理掛號近8萬人次。
科研工作繼續製定北京市衛生信息化建設的地方標準體係,已完成了現有標準的整理,正在進行藥品與診療目錄等HIS標準的製定,下一步將推廣CND等標準。
情報檢索全年共完成查新谘詢課題檢索197項,其中科技成果檢索100項,各種級別的科研立項檢索97項;資料檢索40項。為保證查新谘詢工作的高水平、高質量,繼續加大對現有數據庫和硬件設備的調整、改造,將數據庫改成可以聯網檢索的局域網檢索方式,將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換成擁有期刊種數更多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