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才思與睿智2(3 / 3)

他必定會感到很泄氣,不料旁人竟不予阻止反鼓勵他跳下,這完全是背離了他原先的期待,這種對於勸阻的期待,一旦為他人背離反會失去原有的意念。

※對“想死”、“想分手”的人,不妨從旁鼓勵,這種鼓勵比禁止還來得有效。

十一、巧用理論的方法

在交談中偷換概念,或巧用理論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唐朝鹹通年間,優人李可及活潑滑稽、巧智敏捷。

一次,有人問他:“你自稱博通三教,那麼釋迦牟尼是什麼人?”

李可及答:“婦人。”

問者大驚:“為什麼是婦人?”

李說:“《金剛經》中說:‘敷坐而坐。’不是婦人,為什麼夫(敷)坐而後坐?”

又問:“太上老君是什麼人?”

李答:“也是婦人。”

“怎麼也是婦人?”

“《道德經》中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倘若不是婦人,為什麼擔心有身孕?”

問者大笑,又再問:“文宣王是何人?”

李可及說:“也是婦人。”

問:“怎麼也是婦人?”

答:“《論語》中說:‘沽之哉,待賈者也。’如果不是婦人,為什麼待嫁(賈)呢?”眾人為之傾倒。

美國專欄作家麥克賓的代表作《八七分局記事》,內容描寫有關警察的生活情形,由於手筆輕快十分吸引讀者。

兩位刑警麵對嫌疑犯進行盤問時,以帶有相聲性的幽默問答,巧妙地使嫌疑犯不知不覺中走進他們的圈套中。本來一般嫌疑犯都是不輕易將事情的真相透露出來,其防禦心應如銅牆鐵壁般堅固,至於如何攻破,就視你如何運用說服的技巧。

日常生活中最難說服的人,就是說話一板一眼有條有理的人,對這種人,即使你有多正確的理論也會陷入他的圈套,因為你隻有一味地聽他說話的份,讓他認為你已承認了他的優越地位,在不知不覺中自己便已屈居下風。

遇到這種情形,最好的方法就是擾亂對方的圈套。譬如聽他說話時帶些藐視的態度,說些“喔!原來如此”或“嗯!你說得很有道理”等類的話語,並且要說得很頻繁、很密集,還得不時作出東張西望無所謂的神態,而對方見你這種反應便感覺自己說的話一點也不受重視,於是說話便不帶勁,而我們就必須趁此機會提出反論調予以駁斥,即可輕易將對方擊敗。

像這種方式也可運用在會議上,通常接受質詢的對方都是以事先擬好的稿子來作答,如用一般的方式發問則很難有所突破,但若遇上某些老手對他們的答複隻予點頭或做些小動作以表藐視對方的話,則很容易套出對方的真心話。所以用正麵理論來對抗是不易攻破對方的,而必須用這種擊潰對方心理的戰術來對付。

※對付喜歡作理論攻擊的人,不妨多給予藐視性的回應使他泄氣。

十二、虛擬失敗

當上司命令部下時,通常最後都會加重語氣說:“絕不可失敗!”或“必須十分謹慎地去做!”等,身為部下者經上司這麼一說,頓覺心理負擔加重,而做得不甚理想,在這種情況下他反會認為“反正上司並不看重我的實力,我還拚什麼命”,這樣一來,對公司的損失是極大的。

同樣的情形,本田汽車老板本田中一郎卻不這麼說,他要對部下說的是:“你絕對不要怕失敗,愈怕愈不能做好,而且我相信你不會失敗。”本田企業所以能有今日,當然還有許多其他的原因,但也絕不可忽視他對部下說話的技巧,這種技巧可以說是防止失敗的特效藥。

如果有一名部下因犯了一次小過錯而耿耿於懷,此時他的上司若能給他一劑強心針,則必能反敗為勝。例如:“世上哪有不經過失敗的考驗而能成功道理,就是因為有了失敗才會成功,沒關係!多做多獲取失敗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