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才思與睿智3(3 / 3)

“即使你買了它,若想脫手也能高價賣出,這樣對於你的家,又何嚐沒有幫助。”

對方一聽,必定會認為她買下這個東西並非為她一人,也是為了家等等。

這種方法並非隻適用於商場。日本古代名人豐臣秀吉有一次想沒收所有農民的刀槍鐵器等,但遭到了農民們激烈反對,由於他們受過太多的欺騙,對那些統治者也早已恨透了,此時若以強壓手段必會引起農民的反感,於是他便靈機一動說:“這次我要將這些沒收的武器用來製造寺廟用的器材、鐵釘等,以便使民眾得以供奉。並且為了國家、為全民,更需要百姓專致於耕作上”。於是農民們便都心甘情願地將武器交出。

本來那些農民不肯交出武器,但經秀吉曉以大義,便覺得還有什麼不可為的。然而,他們還是上了秀吉的圈套。

※對一個正在猶豫不決的主婦來說,最好的方法是對她說“為了先生”等類的話語,必定很容易將貨品推銷出去。

十九、抓住弱點駁斥

當老師體罰學生的事件爆發後,報紙雜誌或電視等傳播媒體都評論這一是非,對教師的暴力行為大加一番斥責。這樣一來,即使是平時頗受學生敬重的老師,也將被冠上“暴力教師”的稱號,由此被認定是一個專門喜歡體罰學生的老師。

人們在批評別人時,往往會受到一般輿論界所左右。此時受害者有理說不清。遇到這種情形時,即使你有千百種理由也無法改變大眾的意念。此時你倒不如設法將罪過反推給大眾,說:“反正我說再多的理由也於事無補,那些人都是些盲目的、愛聽信謠言的人,不說也罷。”

這樣一來眾人自會冷靜下來聽你的解釋,隻因你的一句“盲目”深深地刺激了他們。

社會上有許多人個性頑劣,不易接受人的勸告,若是你以正麵規勸,反抗力會愈強,而絲毫收不到效果。對付這類人正麵說理已經無法打動他,應改用另外一種說法:

“像你這麼頑固的人,我說什麼你也不願意聽,說了也白說。”

或是說:“像你這樣執迷不悟,即使我說出來也會讓你否定掉,還是不說算了。”

將責任反推到他身上,由於你說的“頑固”“執迷不悟”是他的致命傷,他無論如何也要努力排除,自然而然就會聽你的解釋。如此一來,你的第一步便告成功。

※對頑固的人不宜正麵說服,而要退一步抓住他的弱點來攻擊。

二十、改變對方的態度

有一家公司的某一部門,不知什麼原因,職員上班時間和工作態度很不理想,所以他們的工作效率也較其他部門低。經調查發現,原因出在他們的科長身上,由於他生性樂天,凡事不拘小節,說難聽點就是個不負責任的人。於是他的上司就毫不客氣地指責他說:

“你是怎麼搞的,你看看你是怎麼管理的!”

當時他雖答稱“是,是!”但事後他還是毫無改進的跡象。於是,他的上司便想將他調往別處,但是,“狗改不了吃屎”,這種人調到哪裏都一樣。此時,新進的一位人事管理顧問向他談及此事說:

“其實,這個問題不是出在你身上,你看看你的手下都太不像話了,又是遲到,工作效率又差,但這個問題還是要你才有辦法解決。”

想不到這一番話,竟使這一科的情況很快好轉,甚至為其他部門所不及。

當初他的直屬上司警告他時,他隻是口頭答應。但對一個生性不負責任的人,即使公司發生了事故,也無動於衷。於是這一顧問便針對他這種心理,將責任推給他的部下,由他自己來推動部下。

像這一類的人社會上比比皆是。若發生了差錯,他們往往早為自己想好逃避的理由。而此時最須避免的就是,對在事件中與他有直接關連的人的指責,因為這樣必會引起他的反感,若能利用毫無關連的第三者從旁給予勸導,並且加上一些心理戰術,事情就必定好辦多了。

※對於毫無責任心的人,就必須給他來個“非他莫屬”的責任感。